高校基层党建考核机制策略与路径的研究与实践
2020-03-13谭晓玉
谭晓玉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广东 江门 529000)
1 构建高校党建考核机制的意义
高校党支部是党在高校开展党建工作的基层党组织,是教师和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构建科学化、规范化、可操作性强的高校基层党支部考核体系对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促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新时代形势下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需要
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网络舆论场更加宽松,各类消息来源愈加多元化,各种思潮广泛传播,信息来源渠道愈趋复杂。高校大学生思想尚未完全成熟,易受到各类不良文化侵腐,政治工作难度不断增加。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环境,及时调整工作方式,通过构建和完善适应高校特点的、科学的、规范的、有制度保障的高校基层党支部考核体系,改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目的不明确,思路不清晰,党建工作手段落后,方式单一,缺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现状,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政治核心作用。
1.2 健全和完善高校党建工作制度的需要
部分高校基层党支部整日忙于应付日常事务,没有及时整理工作思路,总结不足。通过高校基层党支部考核体系,可以促使各基层党支部参照考核体系,进一步明确党建工作目的、基层党支部工作任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高校党建工作制度,形成监督力强、奖惩分明等一套制度体系,提升高校党建工作制度化水平。
1.3 推动高校教学与科研事业发展的需要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重点是教学和科研工作。但在高校中,不仅要就党建抓党建,更要将党建工作融入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党的战斗堡垒作用,促进高校教学和科研事业的稳步发展。通过构建并完善高校基层党支部考核体系,做到层层细化,责任到人,使考核真正起到引导、鞭策、激励作用。
1.4 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管理工作的需要
在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形势下,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提质扩容、强服务已成为当今高校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一方面,高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现有的大学生管理模式备受挑战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管理压力日渐加大。另一方面,零零后大学生全面进入高校,大学生思想呈现多元化,管理日趋复杂化,工作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因此创新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迫在眉睫。当前,要改革创新大学的管理机制,必须要从根本上转变管理观念,改革创新管理措施,坚持法制与道德、情感与示范的教化管理机制。
2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基层党建工作重业务轻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薄弱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人员(包括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党小组长)分管业务工作太多,工作量大,除了负责日常党务工作外,还担负着繁重的教学和行政任务,党支部、党小组接到任务时没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工作任务,党建工作压力大,出现畏难情绪,影响党建工作全面开展,更多是应付,影响完成任务的质量。部分高校建立了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部分高校确定了党员领导干部“一对一”结对联系在校班级,党员领导干部通过参加班会课,走访学生宿舍,深入学生课堂,与学生座谈,及时了解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情况,关心、关注学生,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指导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但很多高校都存在对新生的入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方面还存在衔接性不强,督导性不足,“大思政”教育体系尚未完全完成,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仍需加强,要归口管理。同时,基层党支部书记上党课内容不够深入,多半是以读文件、读重要讲话的形式开展,没有真正发挥基层党支部建设在师生学习、生活、工作中的作用。基层党支部组织最多的活动就是开会。其中,支部组织生活会,开展自我批评与他人批评的活动较少,“三会一课”会议记录不规范。总体来说,缺乏生动有趣、接地气的活动来激发基层支部活力。
2.2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方式有待创新
构建一套科学化、规范化、操作性强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考核机制是新时代下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各高校对基层党建工作的考核工作越来越重视,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很多高校基层党建考核工作在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考核内容不科学。缺乏相对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方案,各高校普遍存在把基层党建工作考核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部分,没有整体性的设计。一些高校在设计考核评价标准时,内容过于单一,且没有相应的量化指标或量化指标太少,起不到科学量化考核的作用。同时,考核内容过于繁杂,追求大而全,使可比性和可操作性降低。二是考核评价组织不健全。缺乏长效、合理的考核评价组织,往往是到年尾考核时,匆忙抽调组织人员开展考核,时间紧促,临时抽调相关人员组成,随意性较大。考核形式大多是看材料,真正深入到党支部全面检查的较少。很多考核人员是凭印象给出分数,考核质量大打折扣,难以服众。三是对考核评价结果缺乏奖惩机制。高校只是把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党建工作人员、党支部评先评优的参考,并未真正建立与考核评价结果相关的奖惩机制。这就往往会使考核评价工作成为走过场、流于形式。
3 高校基层党建考核机制的制订原则
构建一套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评估体系及考核机制,是新时代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评估考核体系应坚持科学性、客观性、可操作性、细则量化性等;考核工作坚持以扩大党内民主、落实党员权责为前提,以落实党建工作为核心。一是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全面考核评价基层党支部的主要工作。二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在全面考核党建工作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各专项党建任务的完成情况。三是量化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在对各单位党建工作进行总体评价的同时,按照考核细则,对各单位进行量化评价。四是民主公开、群众监督的原则。通过考核,全面掌握各党支部落实工作情况,客观评价各党支部党建工作完成质量,不断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应根据实际,合理地制订考核体系中的考核指标、赋值权重、佐证材料等要素;在评估考核途径上,要坚持“五步法”——述、问、查、评、改。
4 高校基层党建考核机制措施
4.1 落实党委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党委书记为管党治党第一责任人,积极开展党委书记主抓抓基层党支部考核工作。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融入高校核心工作,全面梳理党建工作重点关键点,细化指标体系、丰富考核手段、量化评价标准、强化结果运用,构建“5横5纵方阵式”党建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通过严抓领导班子建设、支部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工作特色与亮点建设这“五大建设”,构建统一的考核平台,开展多指标、可量化的党建绩效考核体系,为基层党务工作人员提供标准、规范的工作指导,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高校的发展优势、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为高校基层党建考核工作构建长效发展机制,确保党建工作取得实效。
4.2 构建科学量化考核指标
构建高校基层党组织考核评价体系成功与否,在于评估方法的可操作性。高校的基层党组织考核评估体系重点在于考核内容、考核指标、分值权重到考评办法的设置。在考核内容和指标设定上,应突出考核重点,做到宜粗不宜细。在具体操作上,要充分体现科学效能,使考核方法合理易操作;在总体把握上,注意灵活使用,尽可能针对不同时期党建工作的特点,赋予不同的内容和权重,突出体现因时制宜,在保持相对稳定的条件下,适时适度作出相应调整。高校通过“5横5纵方阵式”将考核标准“格式化”分解,形成具体且清晰“评估细则”,作为评价考核的标准依据。横列展现为:项目及分值、考核内容、考核量化指标、考核分值、考核等级。竖列在横列的“考评内容”下展现的5列是:领导班子建设、支部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工作特色与亮点建设。此评估体系标准以“方阵式”的模式确立了“考评内容”的每项“考核要求”与“考评要素”对应的测评点。
4.3 确立高校基层党建考核评价标准
构建高校基层党建考核评价体系要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规定,明确高校基层党支部的职责范围,根据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工作目标和实际党建工作,确立考核评价标准,提出每项考核内容的的总体要求、材料规范标准和赋值权重,确保考核指标的严谨性、科学性和公正性。
4.4 严格落实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
高校基层党组织考核的核心目的在于帮助高校基层党支部进一步明确党建工作任务,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建工作效率。通过建立切实可行的奖惩机制,使高校基层党建考核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具体措施如下:一方面,在高校基层党支部年度考核中,评选一定比例的优秀党支部进行表彰,并将党支部考核作为支部党务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由高校党委对先进基层党支部进行表扬奖励,对排名末位的基层党支部书记进行约谈,营造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同时,把党建工作考核纳入高校党员个人绩效考评范围,考核结果与该支部每年的教职工年度考核和优秀党员评选、评奖评优等挂钩,从导向上不断深入强化“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理念。党员评优考核内容与党支部考核内容相辅相成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