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刻领会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020-03-13阮宗泽

国际问题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外交

阮宗泽

〔提 要〕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外交思想是新中国外交理论建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成果,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外交思想理论深邃、实践丰富、意义重大,体现在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战略机遇期的辩证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合共生;以元首外交与主场外交为引领,扎实推进中国外交议程;完善和深化全方位外交布局,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超越权力转移范式误区,推动构建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书写了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华民族正昂首阔步走在“强起来”的大路上,迎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今日之中国,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从未如此接近,中国从未像今天这样影响世界,世界也从未像今天这样聚焦中国。

当前,中国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乘势而上、开拓创新、攻坚克难、赢得主动。时代发展呼唤新的理论指导。2018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地位,这是新中国外交理论建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成果,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探索解决当今世界各种复杂问题指明了方向。[1]“王毅谈新中国外交70年成就和经验”,外交部网站,2019年3月8日,https://www.fmprc.gov.cn/web/wjbzhd/t1643858.shtml。(上网时间:2020年1月1日)

作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行动指南,习近平外交思想体系完整、内涵深刻,蕴含着中国与世界命运与共、和合共生的深刻思考和责任担当。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革故鼎新、开辟未来、成就斐然,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显著提升。

一、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划时代意义

1949年毛泽东同志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2]“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人民网,2019年10月1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10/01/c_1125065799.htm。(上网时间:2019年12月31日)首任外长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指出,“清朝的西太后、北洋军阀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3]郑策士:“中国外交部成立二三事 ‘另起炉灶’开新篇”,人民网,2009年11月6日,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2226/71855/77118/10328611.html。(上网时间:2020年1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纪元,新中国外交面貌焕然一新。

领导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一初心和使命,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格局和趋势。[1]杨洁篪:“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奋力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求是》2019年第17期。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理论体系日臻完善:新中国成立早期,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如今已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实现了自身经济崛起,还带动了不少国家进行改革开放,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和平发展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使中国成为推动世界和平稳定的中坚力量。时至今日,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的基石,天下为公是中国外交的胸怀,公平正义是中国外交的坚守,互利共赢是中国外交的追求,服务发展是中国外交的使命,外交为民是中国外交的宗旨。[2]“王毅谈新中国外交70年成就和经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总揽全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积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完善和深化全方位外交布局,倡导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加强党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取得了历史性成就。[3]“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新华网,2018年5月15日,http://www.xinhuanet.com/2018-05/15/c_1122836914.htm。(上网时间:2020年1月4日)“正是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形成和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即习近平外交思想。”[4]杨洁篪:“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奋力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新中国70年外交理论与实践的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其集中体现在以下10个方面: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以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良好外部条件。[1]“习近平: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外交部网站,2018年6月23日,https://www.fmprc.gov.cn/web/zyxw/t1571169.shtml。(上网时间:2019年12月31日)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担负着为实现中国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有利条件的历史重任。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外交的最大政治优势,也是中国外交的最根本政治保障。新中国外交走过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取得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归根结底在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019年,党的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并指出要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19年11月5日,http://www.gov.cn/zhengce/2019-11/05/content_5449023.htm。(上网时间:2020年1月1日)这一重要论述不仅从制度建设上总结了新中国外交70年来的经验和启示,而且对推进外交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顶层设计,明确了奋斗方向,增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必胜的信心。

二、科学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战略机遇期的辩证关系

只有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才能准确判断世界大局,顺势而为,占得先机。当今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则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转折关头,习近平提出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深入分析世界转型过渡期国际形势的演变规律,准确把握历史交汇期我国外部环境的基本特征。“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外工作具备很多国际有利条件。”[1]“习近平: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党中央审时度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主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换言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人类进步相互促进,中国与世界分享共赢的机遇。

放眼全球,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向纵深发展,国际关系加速重组,国际秩序深刻转型。“黑天鹅”与“灰犀牛”交替出现,西方陷于平庸与困境,引领全球治理的意愿与能力下降。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凌主义肆虐,严重冲击国际秩序稳定。美欧关系也不例外,跨大西洋关系出现新的紧张。法国总统马克龙以“北约脑死亡”对美国说“不”。美国对欧盟与俄罗斯“北溪-2”输气管线项目进行制裁,遭到德国抵制。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等,暴露美欧之间的战略分歧有增无减。马克龙在2019年驻外使节会议上称“国际秩序正在被颠覆和转型”,其核心和结果是“西方霸权或许已近终结”。无独有偶,慕尼黑安全会议曾发布题为《后真相、后西方、后秩序》报告,认为世界可能进入“后西方”时代,西方主导的自由世界秩序正步向终结。该机构2019年初发布的《全球拼图:谁来拼起碎片?》年度报告,认为国际政治和安全形势经历大幅震荡,全球秩序正在洗牌。

新中国成立以来,每当面临重大历史关口,党中央都能够对国际形势作出前瞻性研判,及时调整内外政策,为中国赢得宝贵发展机遇。莫为乱花迷人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战略机遇期统筹考虑,得出“我国仍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的重要判断,显示了一叶知秋的敏锐,体现了化危为机的自信,为我们准确把握天下大势、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指明了方向。

善于在大变局中捕捉机遇、创造机遇、经营机遇,既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外交的成功之道。从国际看,当前国际秩序的和平转型对中国来说就是重要机遇。与历史上国际秩序转型均以战争方式来实现不同,本轮国际秩序转型在和平状态下进行。尽管大国之间依然存在矛盾、竞争,但通过战争实现利益最大化不再是各方的主要选择。与此同时,近代以来国际秩序演变主要在西方世界内发生,而今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影响和作用迅速扩大,其支持多边主义、维护自由贸易、反对强权和霸凌主义立场坚定,成为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塑造者。随着全球化加速推进,国家间相互依存度持续上升,利益紧密交织,对国家行为体的战争冒险行为也产生了约束与规范作用。世界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蕴含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国际秩序和平转型,有助于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

从国内看,中国的机遇得益于自身努力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能确保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改革开放,这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障,也是中国拥有的最大机遇。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设6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增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加快探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进程等重大举措陆续出台,令人目不暇接。中国经济努力实现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增长转型,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转型,都将持续释放和创造新的机遇。中国有9亿劳动力、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有专业技能的丰富人才资源,有14亿人口、消费加速升级的超级大市场,有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这些都使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2020年1月1日,《外商投资法》正式生效实施,为中国实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法治保障。习近平强调:“中国经济发展有着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中国将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更多机遇。”[1]“习近平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央广网,2019年11月22日,http://news.cnr.cn/native/gd/20191122/t20191122_524868777.shtml。(上网时间:2020年1月4日)中国的机遇即世界的机遇。

船到江心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大变局蕴含着大风险、大机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二者并不矛盾,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随着中国塑造和平稳定国际环境的能力逐步提升,维护和创造战略机遇期的能力必将同步增强。当然,今日中国之崛起,或许比历史上其他大国崛起面临更加严峻的外部环境,更需要我们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的能力。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将中国之变融入世界之变的大潮中,乘势而上,主动塑造,就一定能实现化风险为机遇的成功转换。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交相辉映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激励着14亿中华儿女为之而奋斗。同时,“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2]“习近平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外交部网站,2019年5月15日,https://www.fmprc.gov.cn/web/zyxw/t1663685.shtml。(上网时间:2019年12月31日)由此可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梦,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中国的世界梦,两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实现中国梦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取得成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将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中国一直抱有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的宏大理想,国际社会同样期待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发挥更大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在世界何去何从的根本问题上,中国不能缺席,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给出自己的答案。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中国方案。这一方案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时代潮流,体现了中国外交思想的包容性与先进性,写入了《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也被联合国决议采纳。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面对国际社会,中国不仅要阐明我们将成为怎样的国家,还要告之我们希望看到并建设怎样的世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两者合二为一,美美与共,将推动国际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包容均衡的方向演进。“历史将证明,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1]“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新网,2014年3月28日,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03-28/6002841.shtml。(登录时间:2019年12月31日)

中国和世界交融互动,一个稳定、开放、繁荣的中国是世界的福音。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把为全人类作贡献作为重要使命。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更宽广的世界眼光、更宏大的战略抱负,胸怀祖国,兼济天下,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习近平接见2017年度驻外使节工作会议与会使节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2017年12月28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12/28/c_1122181743.htm。(上网时间:2019年12月31日)中国越发展,对世界和平发展的贡献就越显著。20世纪90年代东亚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没有以邻为壑,而是采取了负责任的货币政策,保持人民币不贬值,让东亚转危为安,赢得了周边国家的信任,开启了中国与东亚各国大合作、大融合的经贸一体化进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袭来时,中国再次挺身而出,为拯救世界经济发挥了关键作用。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引擎和稳定器。

与历史上其他大国崛起不同,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主张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零和,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新路,并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追求互利共赢。“中国从不穷兵黩武,从未主动对外发动战争,也从未占领外国一寸领土。对于中国同一些国家之间存在的领土和权益争端,我们始终坚持通过对话谈判和平解决,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1]“王毅: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外交部网站,2019年10月23日,https://www.fmprc.gov.cn/web/wjbzhd/t1709955.shtml。(上网时间:2020年1月1日)上述政策宣示与实践增加了中国对外政策的责任感与透明度,有利于增信释疑。目前,中国是联合国常规预算、维和预算经费的第二大出资国。在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中国是派出蓝盔部队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加入新的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率先组建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中国维和官兵积极参与国际维和、反恐和人道主义救援,帮助战乱国家重建家园,有力维护了地区和世界和平。

2020年中国将彻底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建立一个免于贫困的世界是千百年来各国人民的美好向往。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已使8亿人脱贫,这不仅是中国减贫事业的伟大成就,也是对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力支持。中国历史性地消除绝对贫困,为国际社会树立了榜样,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注入了新的信心与希望。

四、元首外交与主场外交精彩纷呈

元首外交是国际交往的最高形态,有着其他交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战略价值。[2]“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新华网,2018年3月8日,http://www.xinhuanet.com//mrdx/2018-03/09/c_137027036.htm。(上网时间:2020年1月1日)得益于层级特殊、热度高、穿透力强、传播迅速等特点,元首外交引领高层交往,在加强中外战略沟通与协作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展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气象。习近平主席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设计师,亲自擘画和推进了精彩纷呈的元首外交。这些重大外交活动,不仅极大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有效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也为解决当今许多全球性问题指明了方向。习主席本人的领袖风范和人格魅力,使许多不同社会制度、文化背景的领导人都成为了他的好朋友,成为了中国的好朋友。[1]“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累计出访40次,到访71个国家,引领中国外交发扬传统、开拓创新,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2]“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创人类美好未来不懈努力——专访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新华社,2020年1月6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4986720038692835&wfr=spider&for=pc,(上网时间:2020年1月10日)

近者悦,远者来。近年来,中国先后主办了博鳌亚洲论坛、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二十国集团峰会、金砖国家峰会、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海进口博览会等重大活动,主场外交成为中国外交发力的重要平台。主场外交有助于中国把握议程设置的主动权,更好地使中国利益社会化、使中国方案变成国际方案。一系列主场外交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让世界进一步了解北京、上海等国际大都市,也促进了地方的现代化建设,展示了博鳌、杭州、厦门、青岛、武汉、成都等地各具特色的发展成就,提升了这些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全面发展的直观了解。

无论是大国关系、周边关系,还是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多边关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开拓新局面,都与元首外交、主场外交的战略引领和扎实推进密不可分。习近平主席曾对驻外使节说:“外交工作是我最关心、投入精力最大的工作之一。”[3]傅凝:“《新闻联播》近1/3时间,给了‘投入精力最大的工作’”,搜狐网,2017年12月29日,http://www.sohu.com/a/213653654_137462。(上网时间:2019年12月31日)2018年9月,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主持双多边活动近70场,其中包括近10场多边活动、8场国事活动,并同所有出席北京峰会和访华的非洲各国领导人举行了双边会晤,创造了中国领导人主场外交会见外方领导人的纪录。元首外交、主场外交精彩不断,习近平主席多次出访,跨越千山万水,在国内主持多个重大外交活动,进一步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2019年,习近平主席先后7次出访,到访12个国家,出席了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世界园艺博览会、第二届上海进口博览会和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等多场重磅主场外交活动。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全程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强调共建“一带一路”要向高质量发展,掀起了共建“一带一路”新热潮。在国际上“文明冲突论”沉渣泛起之际,亚洲文明对话从文明视角、精神层面挖掘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迈向命运共同体的前进动力,不仅得到亚洲与会嘉宾肯定,还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习近平深刻揭示了文明与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并提出四点主张: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2019年是中日韩合作20周年,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在成都举行,为三方合作注入新动力。习近平分别会晤日本和韩国领导人,强调凝聚共识、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对中日关系,习近平指出:“运筹新时代的中日关系,首先需要明确战略共识。应坚持以全球大视野思考和谋划两国关系,坚持在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基础上加强沟通协调,积极推动构建携手合作、互利双赢的新格局。这应该成为双方发展新时代中日关系的共同战略指引。”[1]“习近平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外交部网站,2019年12月23日,https://www.fmprc.gov.cn/web/zyxw/t1727165.shtml。(上网时间:2019年12月31日)

中国捍卫多边主义,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体系,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中国知行合一,顺应时代潮流,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无论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中国的举手投足均格外引人注目,元首外交与主场外交相得益彰,效果倍增。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同很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晤,分享了中国主张,增进了友谊,深化了共识。世界上又有一些国家同我国建交,我国建交国达到180个。我们的朋友遍天下!”[2]“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人民日报》2020年1月1日。元首外交、主场外交密织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成效显著,中国已同11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大放异彩。

五、完善和深化全方位外交布局

完善和深化全方位外交布局,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积极主动作用,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国际秩序演进与变化,中国外交需要全方位、多层次、并行不悖地推进各项工作,重点是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做实做深周边地缘战略依托,巩固发展中国家在我国外交全局中的基础地位,主动开展多边外交,提高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和水平。

中俄互为最大邻国,以战略协作共同书写加强互联互通的新篇章,筑牢战略关系基础。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的战略引领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入新时代,成果丰硕,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深入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俄关系始终处在中国外交的‘C位’上,中方深化对俄罗斯全方位合作的决心坚定不移。面对世界大变局,中俄命运相依,休戚与共,发展中俄关系不封顶、不设限,没有最好,只有更好。”[1]“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中俄关系始终处在中国外交的‘C位’上”,新华网,2019年11月26日,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9-11/26/c_1125273507.html。(上网时间:2019年12月31日)横跨中俄两国的能源大动脉——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俄罗斯每年向中国供气380亿立方米,持续30年,成为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标志工程。此外,黑河公路大桥、同江铁路大桥也陆续合龙,结束了中俄界河上没有桥梁的历史。2019年12月1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记者会上强调,俄中两国全方位战略协作建立在坚如磐石的互信基础上。中方表示,这充分体现了两国关系的高水平、长期性和稳定性。2020年,中俄双方将共同办好中俄科技创新年、纪念二战胜利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等重要活动,加强战略协作,促进利益融通,深化传统友谊,为促进两国发展振兴和世界繁荣稳定作出更大贡献。[2]“2019年12月20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记者会”,外交部网站,2019年12月20日,https://www.fmprc.gov.cn/web/fyrbt_673021/jzhsl_673025/t1726539.shtml。(上网时间:2019年12月31日)

中欧关系总体保持稳定发展,双方的共识远远多于分歧,互利合作前景广阔。面对动荡不安的国际形势,中欧在维护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方面有共同的立场与需要。尽管中欧之间同样存在矛盾与分歧,但双方始终认为谈判协商是上策。从过去、现在和未来看,欧洲保持对华政策的稳定性、独立性和积极性符合其根本利益。为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加强各领域交流和务实互利合作,中国政府决定设立欧洲事务特别代表,积极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中欧是伙伴,而不是对手;是朋友,而不是敌人。2020年中欧将迎来建交45周年,双方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中欧高层交往,共同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共同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1]“王毅:中欧是伙伴不是对手 是朋友不是敌人”,外交部网站,2019年12月23日,https://www.fmprc.gov.cn/web/wjbzhd/t1727159.shtml。(上网时间:2019年12月31日)可以说,2020年是中国外交的欧洲年,将分别举行两场重大外交活动,必将把中欧关系推向新高。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的处世之道。周边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起点,中国按照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为此,中国倡导共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新型亚洲安全观”等,并付诸行动。中日韩是东亚重要国家,2018年三国间贸易总额达到7200亿美元,相互间投资额接近120亿美元。人文交流日益密切,2018年人员往来超过3000万人次,相互理解和认知不断加深。中日韩总人口16亿、占东亚70%,经济总量近21万亿美元、占东亚近90%。[2]“李克强在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全文)”,新华网,2019年12月25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12/25/c_1125384230.htm。(上网时间:2019年12月25日)2019年12月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发表的《中日韩合作未来十年展望》指出,视彼此发展为机遇,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提升合作水平。[3]“中日韩合作未来十年展望(全文)”,新华网,2019年12月24日,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9-12/24/c_1125383968.htm。(上网时间:2019年12月31日)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面临崭新机遇,加强三方合作符合共同利益,将有力地带动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向前迈进。

中国积极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习近平主席提出携手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正在谱写14亿中国人民和12亿多非洲人民命运相连、心手相牵的新篇章。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举行,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同非盟《2063年议程》、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紧密对接,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典范。中国和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提质升级,积极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成就令人鼓舞。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动力十足,壮大了世界和平发展的力量。

中国倡议,八方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机会属于世界。“一带一路”蹄疾步稳,迅速跃升为国际合作新平台,国际影响力、吸引力不断增强,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2017年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让中国倡议晋升为国际方案。2019年第二届高峰论坛聚焦高质量发展,从大写意到工笔画,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共建“一带一路”宛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意大利,中意签订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备忘录。11月,中国与东盟就“一带一路”和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对接发表声明。习近平访问尼泊尔时商定中尼共建“一带一路”,同尼泊尔打造“陆联国”的国策对接,加快构建跨喜马拉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截至2019年10月底,中国已经与137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197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老铁路、中泰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等扎实推进,瓜达尔港、汉班托塔港、比雷埃夫斯港、哈利法港等项目进展顺利。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近2万列。[1]“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近2万列”,《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6日。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实施可使3200万人摆脱日均生活费低于3.2美元的中度贫困状态,使全球贸易增加6.2%,沿线经济体贸易增加9.7%,全球收入增加2.9%。[2]“世行研究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可加快发展中国家减贫”,新华网,2019年6月19日,http://www.xinhuanet.com/2019-06/19/c_1124645501.htm。(上网时间:2019年12月31日)上述事实有力说明,“一带一路”倡议才是破解“不发展陷阱”的良方,有助于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难题。

完善与深化全方位外交布局要求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方案的认同。习近平指出,中方积极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决反对保护主义,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希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继续在全球贸易议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维护公平开放的全球金融市场,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1]“习近平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中国维护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的核心地位,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公平等原则基础上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中国与世界深度互动,得益于中国在现行体系内崛起。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体现有关理念与人类共同价值的高度契合,也体现合作机制的不断创新。近年来,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搭建新的实践平台,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地生根。尽管以邻为壑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逆流横行,但仍无法阻挡经济全球化前进的脚步。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挑战,面对国际社会的期待,中国不缺席、勇担责任,发挥积极有为的作用,成为动荡时代的稳定力量。

六、推动构建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

美国是影响中国发展的最大外部因素。如今中美关系又一次走到十字路口,缘于有人戴着“修昔底德陷阱”的眼镜来看待中美关系,称美国霸权将会转移到中国身上,悲观地渲染中美两国“必有一战”,但这种看法显然过于简单,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时代发展趋势。[2]“阮宗泽:跳出权力转移误区看中美关系”,《环球时报》2019年12月24日。习近平主席有针对性地指出,我们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但这个梦绝不是“霸权梦”。我们没有准备去取代谁,只不过是让中国恢复应有的尊严和地位。[3]“习近平会见出席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外方代表”,新华网,2019年11月22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11/22/c_1125264342.htm。(上网时间:2019年12月31日)在观察中美关系时,必须超越权力转移范式误区,才能让中美关系走出历史的阴影,创造光明的未来。

依照权力转移范式思路,崛起大国必定会成为现行国际秩序挑战者,将与守成大国迎头相撞。然而事实截然相反。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在过去10余年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三成,说明崛起的中国完全可以为应对危机、维护世界经济稳定发挥积极作用。对中国而言,维护国际秩序的收益要大于挑战国际秩序的所得,而且更容易发挥积极作用,更容易获得国际社会认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守成国家才是当前国际秩序稳定的破坏者,美国以关税为武器,四处开火,大搞极限施压,热衷于“退群”,沦为“修正型力量”。

中国能够在现行国际秩序内崛起,足以说明中国与国际秩序的关系并非是零和的、对抗性的,而是互利互惠的。迄今中国加入了500多项国际公约,倡导共建“一带一路”、创建亚投行,着力打造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平台。无论是过去的参与,还是现在的贡献,都表明中国的利益与国际社会的利益高度兼容、并行不悖。国际秩序没有因中国加入而受到削弱,反而更完整、更具合法性和权威性。这得益于中国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坚定维护国际秩序的和平稳定。

中国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与各国互利共赢,对美关系也不例外。经济全球化将中美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相互依存关系。中国是最和平的大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主动发起或挑起过战争或冲突。冷战结束以来,中国更是聚精会神搞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今,中国以和平方式使14亿人摆脱贫困,获得繁荣进步,成为世界和平发展的创造者和示范者。一个更加壮大的中国,必将是化解各种全球性挑战更有力的伙伴。无论是在应对金融危机,还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挑战上,中国的表现可圈可点、行胜于言。

为了推动中美关系行稳致远,双方应该就根本性、战略性问题加强沟通。习近平主席在与特朗普总统通话时指出,希望与美方“就事关中美关系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交换意见”。[1]“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外交部网站,2019年6月18日,https://www.fmprc.gov.cn/web/zyxw/t1673344.shtml。(上网时间:2019年12月31日)中美关系的根本性问题,就是作为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怎样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管控分歧、和平相处、合作共赢的问题。习近平指出,中美两国虽然存有一些分歧,但双方利益高度交融,合作领域广阔,不应该落入所谓冲突对抗的陷阱,而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根本上讲,中美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双赢。中美双方存在巨大利益交集,两国应该成为合作好伙伴,这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也有利于全世界。[1]“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外交部网站,2019年6月29日,https://www.fmprc.gov.cn/web/zyxw/t1676866.shtml。(上网时间:2020年1月4日)这表明中方相信中美关系并非零和关系,应当有更光明的未来,而不认同所谓权力转移看法或“修昔底德陷阱”。特朗普表示:“我对中国没有敌意,希望两国关系越来越好。”中美双方同意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2]同上。

尽管近来中美关系出现倒退,但中方的立场坚定而明晰,仍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共建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习近平在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时指出:“当前中美关系正处在关键当口,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而不同,讲究纲举目张。中美双方应该就战略性问题加强沟通,避免误解误判,增进相互了解。双方应该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出发,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推动中美关系朝着正确方向向前发展。”[3]“习近平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新华网,2019年11月22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11/22/c_1125263893.htm。(上网时间:2020年1月4日)从本质上说,中美关系的未来不能只由一家说了算,双方均需要担负起历史责任,作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正确选择。

中美若分道扬镳,世界会更加动荡,不符合中美的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国际社会的利益。大多数国家希望左右逢源,而不是在中美之间二选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领导人均发表谈话,认为美国应正视中国崛起的现实,不能一味打压中国,不能逼迫其他国家作出不情愿的选择。在全球化时代,各国的利益密切相连、相互交织,在不同议题上会有不同的组合。实际上,美国的盟友也不可能事事唯美国马首是瞻,因为美国的政策偏好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的利益。美国国内同样有客观理性的声音,认为中国的崛起并不意味着美国的失败,“中国不是敌人”,美方不应将自身问题归咎于中国。美众议院前议长纽特·金里奇在其新书《特朗普对阵中国:面对美国的头号威胁》中说,美国的失败不能归咎于中国。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撰文说,“中国不是我们经济问题的根源,企业的贪婪才是”。

中美双方利益不断融合,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两国关系并不存在谁占便宜、谁吃亏的问题,而是互利共赢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美关系的动力会有所不同,但双方都能找到合作共赢的公约数。冷战时期,中美因“共同威胁”走到一起,美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战略红利;冷战结束后,中美因“共同发展”并行不悖,美国赢得了宝贵的黄金增长机遇;在金融危机袭来时,中美同舟共济,展现了密切的合作精神;现在中美关系发展的动力应该是为世界和平发展的“共同责任”携手合作,创造新的历史。保持中美关系协调、合作、稳定,便是中美共同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习近平强调,开展中美经贸合作为中美关系稳定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现代经济和现代技术把世界连成了一体,中美利益更加交融,双方在合作中会出现一些分歧。只要双方始终把握互利共赢的主流,始终尊重对方国家尊严、主权、核心利益,就能够克服前进中出现的困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向前发展,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1]“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新华网,2019年12月21日,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9-12/21/c_1125371565.htm。(上网时间:2019年12月25日)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经济总量约占世界40%,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约1/4,对21世纪国际秩序演变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然而美国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者”,严重损害中美互信,严重冲击世界经济,严重破坏国际局势稳定,其影响将是长期的、复杂的。中美关系这一新变化同样是百年未有之大局的组成部分。中美的未来绝不能以“新冷战”或“脱钩”来定义。中国将进行伟大斗争,坚定维护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国主动提出与美国共同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旨在摆脱权力转移范式误区,打破“大国政治悲剧”魔咒,走出一条中美和平相处、互利共赢的新路。

七、结语

过去未去,未来已来。当前世界大变局与中国新时代相互激荡,大变局正加速演化,国际形势日趋严峻复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1]“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顽强奋斗”,新华网,2019年9月3日,http://www.xinhuanet.com//2019-09/03/c_1124956081.htm。(上网时间:2019年12月25日)我们要保持自信,又要有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筑牢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防线,坚决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涉我内部事务的图谋。

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外交思想理论和实践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就是要把学习成果和精神转化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迎难而上,化解风险,破解难题,持续不断地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梦营造友善的国际环境。

猜你喜欢

外交
伯利恒合同与美日在华外交博弈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起底“中国外交天团”(上)
大国外交,明乎礼仪
别开生面的“舌尖外交”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