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探讨
2020-03-13袁娟
袁 娟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 广东 江门 529000)
金融科技是一种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金融+科技”模式,借助科技力量,创新金融业务与产品,优化金融服务体验,实现科技与金融全方位融合。
一、小微企业融资困境
根据世界银行2018年发布的相关数据,我国中小微企业潜在融资缺口高达1.9万亿美元(13.2万亿人民币)。由于小微企业作坊式经营较多,规模小,盈利能力弱,缺乏抵押物或抵押物质量较差,通过银行取得大额贷款支持比较困难。在实际中,大量小微企业没有将企业财产与家庭财产明确区分,加上征信建设的不健全,在传统金融融资渠道上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另外,由于规模的限制,小微企业在搜集项目信息方面的不足,未能充分掌握投资项目总体情况,存在投资风险,也可能给贷款机构带来一定的坏账。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小微企业寿命相对较短,平均寿命约为3年左右,若经济大环境恶化,平均寿命将进一步下降。小微企业存在经营的不稳定性让传统金融机构望而却步,而融资渠道不畅又进一步加剧小微企业倒闭的风险,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另外,从融资渠道来看,小微企业贷款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银行,二是民间金融。由于小微企业固有特征,银行渠道不畅而转向民间借贷,较高的民间借贷利率也给小微企业带来了融资成本压力。因此,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是制约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和区域经济繁荣的瓶颈。
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相关实践
近年来,政府部门及相关金融监管机构为小微企业信贷融资出台了一系列通知与规定,积极引导督促商业银行建立各项运作机制,更加适应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2015年,中国银监会明确提出“三个不低于”、国税局与银监会的“银税互动”;2018年进一步将“两增两控”目标计入银行业金融机构考核指标;2019年强调银行保险机构要搭建大数据综合信息平台,加强普惠金融服务,切实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紧张状况。这些政策为小微企业的银行贷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在政策的引导下,传统金融机构不断地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创新了不同针对不同场景的金融产品,如“银税互动”贷款、创业担保贷款以及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项目等。经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我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近几年来不断增加,截至2018年6月,达到了企业总贷款余额的32.3%,融资情况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我国同时还在不断优化小微企业的营商环境、搭建对接平台,以达到提升小微企业融资能力、解决融资难题的目的。
在肯定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成效的同时,也要看到出现的新问题与即将面对的新挑战,小微企业资质差,盈利能力弱,信用缺乏,信息不对称,不完善带来的先天弱势等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小微企业金融资源匮乏,金融产品与服务不充分的症结仍然未得到全面、针对性的解决。然而,金融科技在小微企业信贷的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截至2018年底,我国小微企业信贷产品纯线下产品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根据小微企业的特点,我国应继续深化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结合金融科技实现金融创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为融资渠道解锁更多模式与应用场景,对长尾的小微企业实现规模化融资服务,更加快捷效率地解决融资难题。
三、金融科技助力小微企业融资优势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任务,任重而道远。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中提出要“充分发挥金融科技赋能作用,推动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深化金融科技运用,促进科技与金融产品及服务的融合互动,将提升金融对小微企业覆盖深度与广度。
(一)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传统信贷服务依托银行网点,信贷服务主动性不强,审贷流程较依赖企业征信信息、财务数据、可抵质押资产等具体情况。与大中型企业不同,小微企业通常规模较小,资质相对差,盈利能力弱;治理不规范,财务数据不健全,影响金融机构对其经营状况的准确判断与衡量;并且传统金融机构信贷业务所需获取信息时间长,要求多,与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短、小、频、急”特点不相符。金融科技能够针对零散的小微企业,改变过去纯人工信息收集的情况,通过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快速捕捉小微企业业务现金流、纳税、用电、社保甚至企业主的资产等资金及行为方面的信息并实时监控,可以快速且多元化评估小微企业的信用水平,提高融资审批效率。
(二)兼顾金融服务成本与效率
对传统金融机构来说,与小微企业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服务成本与效率之间的失衡。传统金融机构的信贷融资服务包括资质审核、合同签订等流程都主要通过线下网点展开,效率低,程序多,成本高。然而,金融科技主要通过网络虚拟空间实施金融业务,可以节约实体金融网点及相关人工费用;采取人工智能自动化处理金融交易与风险管理等大数据并进行筛选分析,可以大幅度提升金融业务决策效率;利用智能化手段推出适应小微企业业务线上融资服务平台,可以简化金融服务流程,大大提高企业贷款办理效率,最终达到金融服务成本与效率的平衡。
(三)金融科技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
随着普惠金融的普及与发展,提升金融服务的触达能力,让有需求的主体能以合适的价格享受到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成为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金融科技能够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通过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规模化的供给满足多元化、海量化的融资需求,扩大普惠金融的服务覆盖面,从而改进小微金融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如网商银行利用数据和互联网技术为小微经营者提供简单便捷快速的金融服务,截至2018年末,累计向1227万户小微企业和经营者客户共发放贷款476.89亿元,金融技术开启了服务小微企业的新方向标。
四、金融科技解决融资难问题新思路
(一)建立金融信息大数据网络平台
目前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是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化信贷政策的重要依据。企业征信系统主要收录各主体在金融机构的借贷担保以及企业相关财务指标。但对于小微企业来说,这些信息可能并不完善,从而不能准确显示出它们的信用情况。因此,从金融长远健康发展角度来看,应建立共享的全方位大数据信息网络平台。
首先该平台应实现信息的全覆盖,包括金融、税局、水电、国土、社保、市场监督、建设、环保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同时与大型网络公司、金融科技公司共享大数据信息,形成多维度综合性信息共享平台。其次,要持续跟踪该信息平台小微企业经营财务情况,重视信息整合与深度挖掘,进行信息评价、诊断、风险预警,增强对贷款风险的管控能力。再次,由于信息数据关系到企业的商业机密和公民的隐私,要着重强调网络安全,建立严格的信息安全保障制度。最后,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需要政府加强引导与协调,强调信息共享的规范,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在信息平台建设、失信惩戒、贷款风险分担和补偿等方面的协作,达到风险可控、融资成本降低、信用与资本的良性循环、构建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的根本目的。
(二)利用数据资源创新产品与服务
在金融科技的基础上,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应用于支付结算、存贷款及投资管理业务,整合渠道、产品、客户资源,利用智能化、数字化手段推进银行产品体系创新,向小微企业发放无担保、无抵押的信用贷款,如顺德农商银行推出的“置业易”、建设银行推出的“云税贷”等创新型产品,为小微企业提供智能、高效的综合性信贷服务。
另外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互联网金融企业加强信用模式的创新,紧密结合小微金融场景构建数字第三方支付、融资、众筹等多功能金融服务平台,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更多的渠道,实现小微企业融资的普惠性、多赢性。
(三)加强金融科技多方合作联动
金融与科技在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上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加快科技与传统金融服务的互动融合,将助力金融服务向小微企业的渗透,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各大型金融机构可以与科技公司、电商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如建设银行与蚂蚁金服战略合作、农业银行与百度共同建立金融科技实验室、中国银行与腾讯合作等,各金融机构通过数据源构建小微企业信用画像,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建立小微企业的数据评价体系和智能化风控模型,直至可以实现线上的 “秒批秒贷”的放款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化,利用金融科技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慢融资贵的难题。总之,战略合作通过整合各方优势资源,能够进一步推动金融科技发展,同时大力提升小微企业获取金融资源的便利性与可靠性,扩充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助力实体经济与小微企业又快又好发展。
五、结语
通过金融与科技的有效配合,建立金融信息大数据网络平台、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加强金融科技多方合作联动等方式可以提升金融机构服务的主动性与创新意识,增强金融资源获得的便利性与及时性,最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实现经济总体高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