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
2020-03-13杜永川
杜永川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300)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历史渊源
企业社会责任的历史渊源在一定程度上是受社会思想道德理念的影响,在古希腊时期的欧洲,亚里斯多德就曾经说过“公民不能过着匠人或商人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毫无高尚可言,并且也有损于人格的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当时社会中,个人的经济利益的逐利思想是受到社会道德评价影响的,在追逐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求商人去顺应时事的承担社会责任。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思想也成为了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文化奠基,《李记﹒中庸》中提到的“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本”,以及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都体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诚信”以及“企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理念。但是到20世纪初,古典经济理论的出现,经济人假设诞生之后,经济利益为上的观点使得企业为图经济利益忽略社会利益,进而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一直发展至今,也使得企业社会责任成为各界研究的热门话题。
二、企业社会责任政策发展及相关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国际社会和国内社会的政策关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010年11月1日正式出台了《社会责任指南标准》(ISO26000),确定了社会责任的七项主题—组织管理、人权、劳动实践、环境、公平运营、消费者权益、社区参与和发展,给予了企业社会责任一个的发展指引。在我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更多政策关注应该是2013年十八大《决定》中首次出现了关于“企业社会责任”这一词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已经被政策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到2013年12月18日,在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促进中心和中小企业全国理事会的推动下,首次出台了《中国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指南》。这些政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数字化信息时代,企业社会责任的测量缺乏量化指标,虽然《中国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指南》附件中对于评价企业社会责任也给出了一个评估指标,但是关于指标都存在较大的松弛空间,过于主观,这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来说是一个缺陷,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一大机遇。
将企业社会责任的政策与企业内部一些量化指标相结合,进而通过企业的量化指标的变化,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这对于很多学者而言是一个间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途径,陈佳贵等(2012、2009),将“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比例”等也包含在市场责任的评价指标中,再一次验证了量化指标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间接研究途径;张川(2014)利用财务绩效,政治关联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间接研究;沈洪涛(2011)等则利用每股社会贡献值来衡量公司社会责任表现。这些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策在社会责任方面的缺陷,但是也在给政策以提醒,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量化指标对于提升企业社会责任而言是一个值得突破的挑战。
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相关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2014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展中,《英特尔企业社会责任生态圈建设白皮书》的出台,以及中国广核集团首份《安全发展白皮书》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展正日新月异。2014年1月17日,《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白皮书》的发布,也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研究中,李正和李增泉(2012)曾经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鉴定意见是否具有信息含量,作者通过借以审计意见与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了假设“进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公司将获得正向的市场反应”,选取深沪2010年以及2011年的公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为样本,结合相关研究中的模型变量建立了模型:CAR=β0+β1.attestation+β2.chengnuo+β3.UE+β4.lev +β5.lnasset +β6.BN +β7.GN+β8.year+ε,文中CAR作为因变量,表示的是投资者持有企业股票所获得的累计超额回报率,通过市场模型法计算每天的超额报酬率,其报酬率之和就是CAR。而在此模型中attestation和chengnuo是虚拟变量,分别表示公司是否出具肯定鉴证意见和董事会是否对社会责任报告出具承诺意见。进行相关变量回归之后得出:超额回报率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意见虚拟变量attestation 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在结论中作者进一步说明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可以增加价值相关性,进而对企业社会责任鉴证报告提出了建议,认为鉴证报告的标准要有规范的标准和格式。
沈洪涛、王立彦和万拓(2011)也曾研究社会责任报告能否传递有效信号(基于企业声誉理论的分析),通过检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及鉴证对社会责任表现与企业声誉两者关系的影响,分析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及鉴证的信号传递作用。其建立的模型为:Reputationt+1=α+β1CSRt+β2CSRt*Reportt+β3CSRt*Reportt*Assurancet+ΣβiControlsit+εt,其模型中设计因变量为企业声誉,解释变量为社会责任表现CSR,用经过标准化的每股社会贡献值表示,社会责任报告Report,为虚拟变量,社会责任报告鉴证 Assurance,为虚拟变量。通过对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以及对模型的回归分析,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并没有显著促进社会责任表现对企业声誉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说明了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质量还有待提高。
王成(2014)根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的环境信息进一步从环境维度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重要性。吴杰和邹传瑜(2013)基于毕马威2011 年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调查,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分析,认为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后面存在商业需求,这对于研究更深层次的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有了很大的启示。
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研究的相关文献回顾,我们看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信息披露以及鉴证意见的完善对整个企业的软实力以及本身的报告的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也给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鉴证报告制度的完善以及鉴证标准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四、评述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我们看到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并未在学术界达成一定的共识,还没有形成共同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标准,也没有将企业社会责任的指标量化,这给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证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局限,同时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所处的瓶颈。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研究中,很多文献着重研究的是其鉴证和审计作用,同时也对报告体系的建立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这也给我们企业社会责任的后续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特别是否可以借以现在审计的模式或者企业年度报表的相关数据来构建新的鉴证评价标准,是否可以借鉴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模式来进一步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这一系列问题的实践和研究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