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准指导策略研究
2020-03-13宋泽
宋 泽
(四川工商学院 四川 眉山 620000)
引言
2019年5月13日,全国就业创业工作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李克强总理作重要批示,批示指出:促进就业创业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把稳定和扩大就业放在更突出位置,确保完成全年就业目标任务。要全面加强就业服务,精准施策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①
如今,大学生创业在创业风险、市场开发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应对创业做好创业精准服务。对于大学生营销类创业项目,要重点做好营销方式、信息等方面的帮扶和指导,帮助其梳理品牌意识,辅以市场营销的技巧和手段;而对于科技类创业项目,重点需做好资本帮扶,为其构建开放式的融资环境,帮助其做好技术研发及专利成果转化。这样有针对性的精准帮扶,才能对大学生创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校施策、对症下药,在“创新”和“创业”的倾向上有所偏重,而非同质对待。作者认为大学生创业帮扶也要像扶贫工作一样,做到精准化。
一、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一)缺乏创新意识
放眼国内大部分应用型高校,很多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局限于一些传统服务行业,缺乏专业特色,科技含量较低,复制性强,存在生命周期短、创新性不足等缺陷。许多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冲劲十足,但缺乏系统性分析和“精准化”辅导。选择创业项目过程中,存在闭门造车、盲目跟风,、追求热门的问题,缺少必要的可行性分析。
(二)缺乏资金来源
创业需要资本推动。但大部分大学生没有收入来源,拿不出创业所需要的启动资金。倘若家中不支持或者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即便有很好的想法或者是创意,学生也很难付诸实践。这是限制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缺乏实践场所
梦想在心中点燃,创业在脚下实现。创业需要付诸行动,没有经过市场检验的创业项目也只能是“闭门造车”。虽然很多高校建立了创业孵化基地(孵化园),为创业学生提供一系列的扶持措施。但是创业之初缺乏竞争,没有构建合理的商业模式,一旦孵化出炉,能否经受住市场的考验,还有待考量。
(四)缺乏管理制度
在经济新常态下,团队合作更加重要,想要通过单打独斗获得成功很难实现。目前,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有着特立独行的思维,很少与团队其他成员探讨,这恰恰影响了创业的成功率。不仅如此,在创业初期很多项目财务混乱,团队分歧较大,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创业失败。
二、创业导师精准化帮扶的必要性
精准化是精细化管理的一种管理理念。“精”主要指简化、易操作,让目标和结果之间的时间、资金、风险等成本不断降低,从而提高管理、营销效率和结果质量;“准”就是要量化、细化、可操作化。高校创业导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精准化帮扶,指的是创业导师在开展创新创业指导过程中除了给予共性的指导和培养外,还要开展个性化、差异化的指导。
满足个性化指导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应用型高校不断发展,对大学生采取“工厂化”人才培养模式,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及创新创业能力有着不利影响,同时也给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带来诸多不利因素。每一名大学生都具备差异性,恰恰就是这种差异性影响了大学生在行为和思维上的不同。所以我们要构建满足学生以内在差异化需求为目标的精准帮扶模式,不断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能和动能。
提升导师指导能力的需要。从树立创新意识到想法付诸实践,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教育指导过程。不仅需要创业导师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并能够准确把握国家、地方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以及与之相关的行业发展趋势。对于创业导师自身而言,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精准化指导,可促使其能够自觉地加强有关创新创业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练就引导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过硬本领。
打造双创教育升级版的需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于许多地方应用型高校而言,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使其无法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难以培养出适应区域发展需要的高端人才。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创业导师的教育引导和指导帮扶作用,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精准化指导,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为高校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提供新方案。
三、创业导师精准化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对策分析
高校创业导师在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创新创业指导中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要做好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精准化帮扶,就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的精准引导。一是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相融合,即“思创融合”。要不断增强学生为国家创新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将创新创业“青春梦”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二是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即“专创融合”。要重视挖掘已有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内涵,打造创新创业金课;三是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相融合,即“劳创融合”。劳动教育强调尊重首创,鼓励创造,推崇奋斗,无论从精神还是形式都与创新创业教育高度融合。
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精准组织。目前,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开展的各级各类活动或竞赛项目较多。例如:“创青春”、“互联网+”、“挑战杯”、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等等。对于创业导师来讲,要根据不同的比赛特征与要求,结合大学生的兴趣领域、学科优势、技能水平、项目进展等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指导和训练,让大学生在各种创新创业活动或竞赛的能力提升中取得更好成效。
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精准指导。大多数的创业导师不仅承担创新创业指导还要承担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这就要求创业导师要努力搭建多样化平台,拓宽自身职业渠道,有效整合三门课程,采取团体指导与个体咨询指导相结合的形式,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精准化、系统化、科学化指导。
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品质的精准培养。要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品质的精准培养,要求创业导师必须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能力。因此,创业导师要积极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和创新创业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对国家相关政策及发展规划的领会与把握,并及时准确地将这些政策、信息传达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具备一种创新创业的品质——在任何岗位上都要有所创造,甘愿为了事业的长远发展而坚持、付出、忍受挫折和失败。
四、结语
在当前创新创业的伟大浪潮下,必须要不断的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高校创业导师要通过创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并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找准定位,从不同层面研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还要用自身丰富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历,引导大学生挖掘创新创业的意义、找准创新创业的目标,培养坚毅的品格,要培养学生树立独立之思想,创新之精神的个人品质。
注释:
① 来源新华社《李克强对全国就业创业工作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作出重要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