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区整体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2020-03-13孙和平王智斌
孙和平 王智斌
金坛区位于江苏南部、常州西部,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农业现代化水平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全区现有水稻种植面积1.46万hm2,小麦种植面积1.87万hm2,是全国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也是“全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活动的排头兵和先行者。近几年,该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工作成效显著,主要措施如下:
1 加强组织领导
金坛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创建工作,成立了金坛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创建领导小组,由分管区长任组长,区农林局、发改委、财政局、环保局、安监局、统计局、水利局、国土局、粮食局、区委农工办、各镇(街道)主要领导为成员,统筹协调创建工作。各镇(街道)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协调本地创建工作。金坛区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施意见》,与各镇(街道)签订了创建工作目标责任状。区农业农村局充分发挥组织、人才、技术优势,整合力量与资源,为创建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业务指导。成立了由农艺、农机专家共同组成的专家组,具体负责制定稻麦周年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技术路线、技术指导服务以及创建工作的考核督查等工作。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构建了上下联动、多方协作、合力推进的创建机制。
2 着力补齐短板
培育专业化服务组织是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抓手。合作组织发展不均衡,服务覆盖有盲区,是金坛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工作的短板。为补齐这个短板,该区把合作组织培育作为重点来抓,及时出台《金坛区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能力考核办法》,推进合作组织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带动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工作的全面完成。目前全区共有农机合作社136家,其中具备耕、种、管、收、粮食烘干一条龙作业服务能力的合作社有65家。拥有全国农机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社35家、常州市A级合作社45家,合作社分布合理,基本实现了服务领域全覆盖。
3 注重示范引领
核心示范方建设是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载体。近几年,金坛区整合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等项目,建设了8个万亩示范片。每个示范片建设一个千亩核心示范方,并树立示范牌,实行“四统一”管理(统一育供秧、统一机插、统一秸秆机械化还田、统一病虫害防治)。目前,机插水稻栽插质量不高的根源是缺乏高质量的秧块,秧块质量主要取决于盘根,而盘根质量决定于水分管理,水分管理不到位,就很难培育出适合机械化作业要求的高质量秧块。为解决这个问题,该区探索应用微喷灌育秧技术。经过两年的探索,成功研究出“机插水稻微喷灌旱(硬)地基质硬盘育秧新技术”,解决了机插秧质量问题。目前全区应用“微喷灌旱(硬)地基质硬盘集中育秧技术”的规模化集中育秧基地有61个,可为全区1.13万hm2稻田提供符合机械化栽插和高产要求的高标准、高质量的秧苗。该项技术已在全省推广应用。
4 强化机艺融合
农机农艺融合是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根本保障。在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过程中,该区农机农艺部门相互协作,共同开展技术集成研究,有工作一道布置,有难题一起探索,有问题共同解决,形成了联合工作的有效机制,达到了1+1>2的效果。
为切实解决小麦机械化播种质量、效率不高问题,2014年秋,该区在省农科院的大力支持下,引进了一台小麦复式播种机,进行试验示范。农机农艺技术骨干深入田间地头挂接机械,调节旋耕深度、机械行走速度,调控播种量,向农民讲解关键环节技术要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学习掌握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新技术、新机械、新模式。通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项目的实施,该区示范推广了粮食烘干、植保、微喷灌、育秧、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机插秧、稻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小麦机播等生产环节的主推机具和主推技术,引导广大农户购买新机具,更新淘汰落后的机具和设备,2016-2018年新增大马力拖拉机、高速插秧机、小麦复式播种机、高地隙植保机、大功率收割机、粮食烘干机和秸秆还田机等农机具近2000台(套),进一步优化了粮食生产环节机具结构。大中型拖拉机、收割机、粮食烘干机等先进高效农机具的普及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5 创新技术路线
集成创新先进适用的技术路线是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迫切需要。2015、2016年秋收秋种时节,由于发生持续阴雨天气,造成了水稻收获进度慢,田间湿烂,小麦机械化播种无法进行,农机农艺部门共同讨论会商,提出了“雨停间隙抢收割,及时烘干保安全,改机适地争早播,抗逆应变夺丰收”的应对策略,解决了因土壤湿烂小麦复式播种机开沟旋耕犁抛撒泥土堵塞出肥排种口的难题。当年全区改造复式播种机76台,为小麦适期播种创造了条件。
为了提高技术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和易用性,满足农民的实际需要,该区农机农艺部门在制定技术路线的基础上建立了系列技术标准体系,编制了《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田间作业技术规程》《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技术规程》《机插水稻微喷灌育秧技术规程》《机插水稻全程机械化施肥技术规程》《水稻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规程》《水稻机械插秧技术规程》《稻谷产地低温烘干技术规程》《麦茬水稻机械化旱耕水整技术规程》等8项常州市地方标准,申报了4项发明专利,获江苏省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1项、常州市科技进步奖1项,构建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填补了区域内技术空白,为苏南稻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6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农机装备的不断更新,技术模式的不断创新,离不开一批懂机械、懂农艺的人才队伍。为此,该区把培育农机操作人才作为创建工作的重点,采取了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等多种培训方式,整合农广校与农机学校力量,聘任各类技术专家57人,打造了一支人员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了农机化实训基地5个。2016-2017年全区共组织农机驾驶、新型职业农民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基层农机人员等培训班67期,培训3097人次。通过组织开展多层次的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的培训,培育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职业农民,农机农艺的新成果在粮食生产的各个环节得到广泛的应用。
7 打造“一体两翼”创建模式
该区在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过程中,整合资源,开拓创新,探索建立“一体两翼”创建模式。“一体”即农机合作组织。通过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社,实现合作组织全覆盖,完成粮食生产六大环节的主要作业任务。“两翼”:一翼是加强农机农艺融合,通过实施先进技术路线,促进农业稳步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另一翼是加强职业农民培训,培育一支会操作、懂管理、善经营的农机人才队伍。“主攻一体,强化两翼”的金坛模式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对各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8 严格考核验收
根据创建工作进度安排,专家组分别对指前镇、朱林镇、直溪镇、薛埠镇、金城镇、儒林镇、东城街道、西城街道的创建工作进行了严格的考核验收。按照省级验收标准,在“稻麦秸秆还田”“机械化耕整”“机械化插秧”“机械化施肥打药”“机械化收割”“机械化产地烘干”六大环节和“集中育供秧”“服务能力占比”两项指标上查找短板。考核验收通过的,发放“金坛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考核验收”证书;未通过的提出整改要求,优化完善,直至达标。2018年9月4日,江苏省首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示范县省级考核验收在南京举行。经专家审评,金坛区最终得分94.8分,位列全省第一。
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现,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不仅减轻了广大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促使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必将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