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3个样板看高质量发展中的高州市农民合作社

2020-03-13/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20年2期
关键词:高州市龙眼荔枝

■ 文 / 凯 风

广东省高州市素有“中国荔乡”“全国水果第一市”的美誉,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市,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源地、冼夫人故里,有深远的文化历史渊源。201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99.28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70元,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村发展、农业升级、农民致富起到良好促进作用。目前,全市农民合作社1187家,成员2.45万户,带动农户8万多户。2019年12月10日,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交流座谈会在高州市召开,与会代表参观了高州市深埇毓秀种植专业合作社、百方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和根子柏桥龙眼荔枝专业合作社,学习交流高州市农民合作社在融合资源、产业升级、品牌打造等促进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方面的经验做法。

一、“村社合一”,激发发展动力

秋色与春景参半。12月的深埇文化生态园,丰收和生机并存。走在乡间小径上,被硕果累累的辣椒、玉米和琳琅满目的格桑花海环绕,不禁感叹“好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我们把土地出租给合作社,并向合作社入股,平时有空儿也会来合作社打打工。收益加起来有两三万元,可以解决1年的粮食呢”。田地里俯身采摘的大爷脸上挂着笑容。

这一切都得益于深埇村以“村民+合作社”的方式进行的 “三变”改革。

深埇村位于高州市西南部,属高州市石鼓镇,毗邻207国道,全村共125户,约700人。村民祝禄森,是高州市深埇毓秀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他曾立志把家乡打造成美丽新农村,探索走出一条 “村社合一”发展道路。

全村125户村民全部加入合作社,承包经营权以500元/亩作价入股;认筹4000多股以现金入股,共筹集股金200多万元。入股合作社的1100亩土地,由合作社统一开展标准化、绿色化种植和经营管理,初步划分为农业产业区、乡村旅游体验区、农耕体验区和太极流溪四大功能区,打造深埇文化生态园。

一是科学种植。综合考虑旅游旺季、农作生产规律、旅客喜好等方面,分季度、分片区种植了黄金果、桑葚、木瓜、石榴、西瓜、尖椒、玉米等作物,既符合生态发展,又可提升经济效益。全村种植近20种蔬果,首期开发400亩,自2018年10月份以来收入达120多万元,土地亩均年产值从原来500多元提升到现在的3000元。值得一提的是,其代表作稻田艺术之“笑口常开”一度成为“网红”。

二是突出文旅融合特色。打造深埇文化生态园。园内水域面积约35亩,一条长1.5公里、宽6米太极流溪环绕生态园而行,水面碧波粼粼,岸边杨柳依依,园区新增垂钓区和游船设施,既可供游客泛舟游玩、休闲垂钓,亦可科普渔业知识。垂钓区旁新建一座农讲所,不定时开设农业知识专题讲座。园内有绿草如茵、花木成林的湿地公园,已建设景观长廊、悬空栈道2000米,还有具有历史文化气息的复古驿道、百年老树、古井、千米紫蔓景观长廊,设有游乐园、党建公园、农业科普园等。2018年以来,园区专为中小学生开辟开展实践教育的大型农耕体验科普教育园、农耕文化展厅、瓜果采摘园,现科普园内员工约20人,全年开放天数超200天,年可接纳参观人数达10万人次。开发的农旅娱乐项目,年吸引近20万游客前来游玩消费,切实让粗放式的农作土地资源转变成合作社资产。

三是打造生态宜居富裕乡村。在清拆废弃房屋60间,共2500多平方米,清理杂竹、杂木120多亩等三清三拆的基础上,为旧房添新衣,为村道添新貌,为村民添新风。全村共粉刷旧房墙体2000多平方米,修建村道3.25公里,新增社会主义新农村壁画60多幅,从根本上改变村容村貌。合作社也不断修路,铺环保设施,拆危房,构建生态宜居环境,订立村规民约,共建新村。通过对村中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发展起旅游事业,于2019年6月成立高州市祝家庄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在古驿道、太极流溪、时代广场等景点建设落成后,继续筹备建设以祝家庄文化为特色的民宿产业,宣传带动本村的旅游文化事业迈上新阶。通过企业式运营,提高土地产出,提升农作产值,促进成员增收,实现家门口创业就业。2019年底,合作社拿出20多万元收益进行分红,还解决了180多位村民的就业问题,人均收入新增4000多元。

深埇村勇于突破,打破传统村民各自发展的局面,依托合作社这个有效载体,率先在高州市探索“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在农村“三变”改革这个先导工程的推动下,该村展现出一幅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乡村振兴画卷,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18年10月,深埇村文化生态园获得广东省最美田园票选前三名,目前已入选“广东十大最美乡村”提名榜单。

二、产业融合,盘活当地资源

高州市根子桥头村百方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同深埇毓秀种植专业合作社一样,采取“村社合一”模式,把合作社、村集体和农户等各方利益捆绑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通过盘活当地文化、历史和产业资源,实现带民致富增收。

合作社位于高州市根子镇元坝村委会桥头村,桥头村紧邻包茂高速根子出口,交通便利,位于国家级大唐荔乡田园综合体、国家级荔枝现代农业产业园、广东省荔枝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的核心区,与江泽民同志手植“中华红”荔枝树的红荔阁相邻,与冼夫人驻军营地、潘茂名故居所在地浮山岭隔河相望,距离柏桥千年荔枝贡园2公里。

“曲径通幽香蕉路,芒果龙眼碰人头,梯次开发层层绿,星罗棋布荔枝楼”,“荔枝楼”就是红荔阁四周荔枝林中点缀的一幢幢小洋楼,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亲临根子镇视察,在红荔阁前亲手种植一棵荔枝树,命名“中华红”;周恩来总理曾赞颂冼夫人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新歌初谱荔枝香,岂独杨妃独自尝。应是殿前高力士,最将风味念家乡”,相传唐代高力士进贡给杨贵妃品尝的荔枝就摘自这个荔枝园,这也是贡园得名来由。

就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深远的历史影响,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合作社实现产业融合与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梦回大唐,重温乡情,体味英雄气概,感受历史与红色脉搏”成为合作社发展的创意源头和资源优势。

合作社以全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定位,全村共30户村民,全部加入合作社,入股方式有资金入股、土地入股、果树入股、设施设备及其他资源入股。经营范围囊括民宿旅业、观光采摘、特色餐饮、农产品销售、电商发展、土作坊体验、自行车和游船出售等。建有办公场所,办公设备齐备;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规章制度、分配制度;采取集中管理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模式。合作社在村内建设的商铺、土作坊集中营、码头、驿站、荔枝采摘园等实行统一经营,收入盈余按比例分配;到访住宿的旅客由合作社统一接待,再按次序和旅客需求,分配到各户民宿,民宿由农户独立经营。合作社向各户民宿收取收益的20%作为管理费用,发展社内公益事项。

三、强强联合,擦亮地区品牌

在试点工作推进中,高州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拓宽发展领域,挑选同一区域产业密切关联的合作社,组建联合社打造农业品牌,让特色产业不断壮大。

2008年,柏桥村52户荔枝、龙眼种植大户在1987年成立的“高州市根子镇柏桥荔枝研究会”的基础上建立根子柏桥龙眼荔枝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依托千年贡园的文化底蕴与发展优势,走向联合壮大发展道路。

统一加工,标准生产,打造品牌。2010年,合作社引入集荔枝龙眼生产、销售、加工为一体的企业——高州市丰盛食品有限公司,在柏桥村投资500多万元建设加工厂。后陆续与何建和果蔬专业合作社及5个种植大户组成根子镇荔枝产业联合体。通过合作,对达到标准的荔枝龙眼鲜果,由公司以高于市场价2元/斤—3元/斤的价格收购,加工后实行统一品牌、统一编码、统一标准、分级包装,再销向全国各地。使合作社的产品进入了全国38个超市销售,在杭州、南京、上海、北京等十多个大中城市批发市场打响了品牌,提高了成员的生产效益。2018年,合作社成员种植荔枝龙眼户均纯收入2.5万元,比周边农户高出20%左右。

建设交易市场,建造冷库,做强产业。荔枝龙眼生产具有强烈的季节性,保鲜期短,有时出现卖难,特别是夏季高温多雨,往往是烂在树上,荔枝农扼腕叹息,严重挫伤果农种植荔枝龙眼的积极性。为此合作社争取茂名、高州两级财政的支持,由合作社建设了一个1300多平方米的荔枝龙眼交易市场,引入外地客商,促进了成员和果农的鲜果销售;同时,与高州市丰盛食品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冷库3个,可以冷藏保鲜果品300多吨,逐步缓解了荔枝龙眼季节性卖难问题,果农受益较大,合作社自身增加收益0.4元/公斤—1.0元/公斤。

此外,高州引导市强牌果品公司与当地合作社合作,将失管的荔枝集约到合作社,通过间伐、回缩、换种,建设标准化荔枝种植基地,并引导果农将自有的土地和荔枝入股,使果农变股东。村民每年可以获得租金收入,还可以获得荔枝收益分红、务工薪酬以及电商代理收入。

合作社强强联合开创出具有高州特色的发展新路,成为农民合作社建设的典范。高州已组建合作社联合社4家、在建3家,实现产加销一体经营,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合作社范围覆盖由农产品生产,向现代化生产、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美丽乡村等领域延伸,由单一要素联合向资金、技术、土地等多要素合作转变。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发展领域不断拓宽,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为全国农民合作社提供可复制的样本。高州市正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以当下为全新起点,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整体提升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推动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高州市龙眼荔枝
岭南荔枝红
高州市红火蚁疫情监测和防控示范
ЛИЧИ: ЭКЗОТИЧЕСКИЙ ТРОПИЧЕСКИЙ ФРУКТ
买龙眼
千里采荔枝的鹤
5月龙眼市场监测分析
高州市绿色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高州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探讨
6月龙眼市场监测分析
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