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生长因子在宫颈术后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03-13唐懿张琦杜淑芳邵建容朱明
唐懿 张琦 杜淑芳 邵建容 朱明
(重庆市长寿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重庆 401220)
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子宫颈癌发生率居于各种女性生殖器官肿瘤首位[1]。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2]是与子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子宫颈病变,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好发于育龄期妇女人群,常发生于25~35 岁妇女。可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病变,高级别病变为癌前病变。大部分低级别病变可自然消退,但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具有癌变潜能。及时治疗高级别病变是预防子宫颈浸润癌行之有效的措施。子宫颈息肉是子宫颈管腺体和间质的局限性增生,并向宫颈外口突出形成息肉,好发于育龄期妇女人群,通常为单个,也可为多个,根部可附在子宫颈外口,也可在宫颈管内。对宫颈病变采取宫颈锥形电切术,可及时阻断宫颈疾病进一步发展。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20 年3 月—2020 年9 月收治的100 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子宫颈息肉患者(均接受宫颈锥形电切术),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 例。纳入标准:(1)经过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或阴道镜提示子宫颈息肉;(2)均在知情下参与;(3)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1)中途退出者;(2)对表皮生长因子过敏者、不耐受者。观察组平均年龄为(32.8±8.8)岁,观察组宫颈病变类型: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22 例及28 例宫颈息肉;对照组平均年龄为(33.9±9.1)岁,对照组宫颈病变类型: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23 例及27 例宫颈息肉。观察组及对照组的宫颈病变类型和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宫颈锥形电切术,术前做好准备工作:①治疗时间在月经干净后3d~7d、②阴道分泌物检查线索细胞、滴虫和真菌均为阴性且未出现生殖道感染。手术过程中取患者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充分暴露宫颈,使用棉球擦拭干净阴道分泌物,再采用宫颈锥形电切术(使用环形电极电功率为20W~40W,使用球状电极电凝病变止血,直至创面未出现渗血情况)。
对照组应用自然恢复方法。在结束宫颈锥形电切术后,观察阴道流血情况,必要时阴道填塞棉球压迫止血,治疗无效果者再次采用电凝止血方法。
观察组应用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方法。在结束宫颈锥形电切术后,观察阴道流血情况,必要时阴道填塞棉球压迫止血,治疗无效果者再次采用电凝止血方法。待宫颈创面血止后使用碘伏棉球消毒宫颈创面后,再在宫颈创面上涂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用药方法:每日1 次,每次7~10g,连续治疗7~10 天)。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宫颈病变患者的平均宫颈创面流血时间、宫颈创面愈合率、宫颈粘连发生率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创面完全愈合且整个宫颈阴道部被鳞状上皮所覆盖,未形成任何疤痕,未出现任何临床有关症状为显效。创面愈合面积超过80%,未形成任何疤痕,未出现任何临床有关症状为有效。创面愈合面积小于30%,形成疤痕,并出现临床有关症状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资料分析采用SPSS21.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平均宫颈创面流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宫颈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宫颈粘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2.2 两组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3.讨论
慢性宫颈炎、子宫颈息肉是育龄妇女人群的常见病。随着患者对自身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因此要求治疗子宫颈息肉患者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加。目前来看,治疗宫颈炎患者的方法比较多,对于宫颈管内息肉、子宫颈多发息肉宫颈锥切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调查研究显示,大部分的低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可自然消退,但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具有癌变潜能。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反映了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通过筛查发现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及时治疗高级别病变,是防治子宫颈浸润癌行之有效的措施。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治疗能够阻碍其发展成宫颈癌,最终减少其治疗费用,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4]。
现阶段来看,治疗宫颈病变患者的方法比较多,其中物理治疗方法是多年来反复研究的一个课题之一[5]。对于宫颈病变患者而言,采用物理治疗方法有可能导致宫颈粘连。创面的愈合过程需要多种生长因子参与,而生长因子具有合成分泌作用和区划作用,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对表皮细胞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表皮生长因子能够促进胶原细胞增殖,与此同时刺激其分化和成熟,再推动伤口上皮化。表皮生长因子对烧伤患者和慢性创伤患者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明显修复受损组织,最终被广泛应用在临床中。有关研究资料显示,人表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小分子蛋白物质,表皮生长因子能够加快血流和扩张血管,促进组织代谢,促进伤口愈合,与此同时达到抑制炎症效果[6]。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经过长期临床试验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对以下患者的治疗具有显著效果:(1)烧伤患者;(2)消化性溃疡患者;(3)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角膜炎患者等。表皮生长因子可起到良好的术后修复作用,表皮生长因子能够加速血流,促进组织再生和代谢,与此同时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发生。慢性宫颈炎患者的物理治疗方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如阴道流血、伤口愈合速度慢、宫颈粘连等。减少慢性宫颈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时开展手术治疗的首要考虑因素之一,为了克服上述情况发生,可在术后采用表皮生长因子进行有关治疗。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平均宫颈创面流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宫颈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宫颈粘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表皮生长因子在宫颈术后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宫颈粘连发生率、缩短平均宫颈创面流血时间、提高宫颈创面愈合率,值得临床应用。表皮生长因子的应用较为简单且方便,临床应用安全,显著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因此极易被广大宫颈病变患者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