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伴吞咽障碍效果观察
2020-03-13张文
张文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二科45 病区 江苏 徐州 221002)
脑梗死是常见脑血管疾病,一旦发病对患者身体、心理都会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危及生命。脑卒中表现出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其中25%~65%患者并发吞咽障碍,影响患者的正常进食,不能摄取食水和营养[1]。影响了患者正常的生理和心理,长期吞咽障碍还会导致营养不良、抵抗力差等症状,还会引发窒息和心理障碍。研究发现[2],此类患者早期吞咽功能训练,能改善预后,对临床康复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为探讨早期吞咽功能对患者预后功能的影响,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3 月—2020 年3 月收治60 例急性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病患30 例,男18 例,女12 例;年龄平均(68.2±6.7)岁;病程3~25d,平均(11.5±3.8)d;卒中类型:脑出血11 例,脑梗死19 例;观察组病患30 例,男17 例,女13 例;年龄平均(69.5±6.2)岁;病程3~25d,平均(12.0±3.2)d;卒中类型:脑出血10 例,脑梗死20 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纳排标准:洼田饮水试验确诊吞咽障碍,MRI 确诊脑梗死,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不配合吞咽功能训练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一般治疗,给予患者吸氧、营养脑细胞等治疗,讲解吞咽功能障碍疾病知识,指导家属注意对患者的护理注意事项。观察组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如下:
(1)直接吞咽训练。患者进食选择半坐位,倾斜于健侧,保持患者头颈部的弯曲。使舌骨、舌肌张力得到保障,从而使食物可以顺利进入食管。从流质食物向普食过渡。
(2)间接吞咽训练。深吸气,屏住呼吸5s 后,深呼气。餐后2h 棉签刺激软腭、咽喉壁等处,空吞咽动作练习。从单字开始,逐步增加发音时间,最后练习单词、短句和长句等发音训练。在坐或半卧等体位练习张口,双侧咀嚼肌按摩后,练习鼓腮、撅嘴动作。练习伸舌运动,舌体外伸,舌上下左右及磨牙训练。头斜向健侧,重力作用将食物移到健侧,对残留物挤压,咽部蠕动运动将残余物清除。进食后前屈吞咽。练习憋气,舌顶硬腭练习空吞。食指顶甲状软骨,喉上抬。如果患者无法上抬,按摩颈部。练习吞口水,增强舌根缩力。每日一次,每次45min,连续4 周。
(3)食物吞咽训练。选择粘性合适,密度均匀的食物,患者吞咽后食物不容易松散。指导患者在吞咽时,受咽部、食道等挤压容易发生变形。最开始指导家属为患者提供米糊、蛋羹等食物,最后过渡固体食物。每次吞咽量为正常的一口,控制在20mL 内,先少量食物尝试,逐步增加,控制患者进食的速度,防止发生食物重叠。进食时要保持环境的安静,避免患者被影响,没有吞咽。控制喂食速度,避免发生误吸。摄食每日训练一个人次,每次喂食训练30 分钟。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经过4 周干预,对比并评价各项指标。洼田饮水试验,级别高表示吞咽功能障碍严重;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得分高表示吞咽功能障碍严重;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得分低表示恢复好;X 线透视吞咽试验(VFSS)评分,得分低表示吞咽功能差;生存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BREF,QOL-BREF)评分,得分高表示患者的生存质量高[3]。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比较
洼田饮水试验,观察组Ⅰ级更多,Ⅳ更少,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n(%)]
2.2 两组SSA、SWAL-QOL、VFSS 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SSA 评分显著更优(P<0.05);观察组SWAL-QOL 评分显著更优(P<0.05);观察组VFSS 评分显著更优(P<0.05),见表2。
2.3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见表3。
表2 两组SSA、SWAL-QOL、VFSS 比较(,分)
表2 两组SSA、SWAL-QOL、VFSS 比较(,分)
表3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
3.讨论
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舌运动延缓,使吞咽肌肉协调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致吸入性肺炎[4]。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能刺激运动神经元,重建神经反馈通路,从而帮助患者的神经网络实现重组,形成新的侧支循环,以此扩大皮质运动区[5]。
早期吞咽功能训练重塑脑组织,减少萎缩风险[6]。本文中,观察组SSA、SWAL-QOL、VFSS 各项量表评分更优,洼田饮水试验更优,生存质量改善更优,与他人研究结果一致[7]。可见,通过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对吞咽功能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进食训练、间接吞咽训练,刺激大脑运动神经元,能使神经元功能得以恢复。协调传导中枢神经系统反射能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患者预后[8]。急性脑梗死术后患者易并发吞咽功能障碍,及早安排患者接受吞咽功能训练,能提升临床康复效果。不仅能改善吞咽功能评分,还能充分评估患者病情,了解患者需求,从而指导患者接受合适训练项目。通过吞咽、唇部、舌部等多种功能训练,使吞咽功能明显改善,进而提高患者对训练的满意度,更好的配合临床训练指导工作,也能提升病情恢复效果,促进患者临床康复。
综上所述,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伴吞咽障碍应用,能改善吞咽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