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思考
2020-03-13葛健民
葛健民
摘 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需要学生主动地去阅读浏览文章,深入思考,更需要学生积极地与教师进行主观想法的交流,即互动式教学。增强师生互动交流,首先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结合多媒体设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组织组间交流活动,为学生发言创作机会。本文就这几方面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互动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部分,有效的互动对于阅读教学的效果影响很大。教师在设计互动环节时应当注意时间占比合理分配,尽量贴合学生实际情况,并且循序渐进,在学生表现出极大兴趣时要抓住机会,拉近师生关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会自主思考,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一直都应该是引导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展开教学。对此,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感兴趣的内容,然后依据这些关键点展开教学,会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效开展互动教学。而教师在具体设计时,要注意互动教学环节占整堂课的时间比,合理控制,避免因时间安排不合理,造成学生没有足够时间去理解阅读课本内容的局面。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准确把握文章主旨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孔乙己》时,教师先安排学生快速阅读,根据情节划分层次,并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之后教师可以针对每一节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在咸亨酒店喝酒的人衣着、所在位置以及方式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什么”;“掌柜对不同人分别是什么态度,可以看出掌柜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回答小说开头介绍咸亨酒店及酒店各种人物有什么作用。通过这些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发言,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外,在课堂之外,教师可以多与学生交流,发掘学生喜欢什么,从这些角度出发,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组织小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组织小组活动,对于增强师生、生生互动有很大的帮助。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合作,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言机会,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分配小组成员时应该注意搭配问题,对于比较内向的学生可以和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可以带动感染不爱发言的学生加入思考和发言的大队伍;或者成绩好的和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分配在一个组,尽量实现共同进步。然后再具体的小组任务分配中,教师应当进行科学指导,避免盲目开展。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十一课《背影》时,首先,让学生齐读作者简介,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朱自清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接下里的学习奠定基础。之后,要求小组合作,找出文章中彰显父爱的内容,如:父亲亲自送“我”、为儿子买橘子,远行回头等,通过小组合作,带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引发学生自主思考,主动学习。从这些行为动作中感受一位父亲对儿子细致入微的爱。在读完整篇文章后,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最感动的情节,增强生生互动,既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够让学生更深入的思考所谓“父爱”,揣摩这篇文章的内涵等。
三、借助信息技术,增强师生互动机会
通过借助多媒体设备,运用丰富的声音、幻灯片、视频等资源辅助阅读教学的开展,多重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文章内容,不断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和知识广度。信息技术的加持使得教学课堂更加有趣,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配合教师,与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这样对于提高阅读课堂效率有很大的益处。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互动元素促使学生深入的去理解阅读文章,增加课堂有效互动。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真切的感受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吸引学生进一步阅读新闻稿。在观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予以一些适当的解说,帮助学生,引领学生去思考和感悟。教师在利用这些课外资料时要注意恰当和适当,在合适的时间播放合适的内容,避免达不到应有效果,甚至因为资源使用过多,发生喧宾夺主的情况。应用信息技术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枯燥的文字,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不断提高學生的阅读思维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质。
因此,在互动教学的应用中,教师应该转变自身观念,做好引导,合理安排小组合作交流,选择适当的视频图片资源,以达到渲染气氛的目的,增强课堂有效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思考的习惯,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杨碧君,曾庆玉.中学互动教学的问题与改进--基于北京15所中学1500余名师生的问卷调查[J].中小学管理,2017,(5).
[2]梁淑琴,秦葆丽.浅议互动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