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
2020-03-13向琴
向琴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有效教学开始成为课堂教学中备受关注的焦点。语文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关键学科之一,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之后各项能力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多去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更多的自由时间去阅读,让学生可以去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要知道,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书籍永远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有力工具之一,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小学生大多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因此小学语文教材大多具备一定的趣味性,但是由于语文教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也都比较传统,学生在学习时无法按照自己的兴趣来进行筛选,很难形成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这样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学到更多,让学生可以掌握学习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展开教学,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得到提升。
一、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一)可以帮助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事物还缺乏正确的认知,很多时候他们会模仿大人的各种行为,书籍就是他们了解世界的渠道,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详细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等等,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学生可以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会形成,学生之后语文学科的学习也会变得更加轻松,学生的语感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1]。
(二)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自律能力大多不是很强,他们缺乏自我管理意识,学习能力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样一来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2]。课外阅读本身涉及的资源就比较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来阅读,阅读效果自然会大幅度提升
(三)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扩宽学生写作思路
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写作又是考核学生语文学习成果的关键步骤,因此教师应当多关注课外阅读,多给学生推荐一些好书,让学生将自己代入到作者创设的情境中,并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路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样一来可以更快地将文中所要表达的观点转化成自己的思想,在写作时也不至于无话可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通过课外阅读的积累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这对于学生之后语言学科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一些自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可以在课堂四十分钟内收获更多,这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可以得到保证。具体地,教师可以在制定教学计划之前首先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措施来进行整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优化教学过程。例如,在准备《坐井观天》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首先考虑小学生的特点,然后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设计出青蛙和小鸟对话的动态课件,利用这些生动有趣的课件来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很快地被调动起来,这样一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自然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这对于学生之后个人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3]。
(二)开展有趣的课外活动
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应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这样才可以有效确保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性。要知道小学阶段的孩子大多好奇心比较重,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来开展教学,具体地教师之后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让学生可以通过有趣的活动更好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来。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定期开展参观、春游活动等来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书本上的知识,并在学生参观的过程中给学生详细地讲解相关的历史背景,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文章写作的意境,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游玩”的过程中得到知识的积累和思想上的升华。
(三)选取高质量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阅读
现阶段我国很多学校都开设了阅读课,在阅读课上教师一般都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这时教师充当的就是阅读使者的角色。在阅读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在最后阅读结束的时候让学生在课堂范围内分享,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阅读印象,也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将书中的知识融合成自己的思想[4]。另外,教師也可以经常向学生和家长推荐一些高质量的读物,让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出现偏差,同时也可以给没有目标读物的学生一个选择。或者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来制定专题阅读活动,让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通过专题课的教学学生的阅读水平、感悟能力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四)家校合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人生观和世界观都还没有形成,很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重要,要知道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书本知识的学习,即便是有课外阅读的时间也大多是短暂的、不连续的,仅仅靠课堂教学时间很难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应当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给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另外教师也应当主动和家长沟通,鼓励家长积极发挥自身的约束和激励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阅读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非常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出发来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多给学生一些阅读时间,并且在学生阅读时教师也应当适当地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可以真正地通过课外阅读活动爱上阅读,将书本上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思想,从而得到语文素养的提升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蔡银霞.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之初探[J]. 北方文学(下旬), 2011(5):138-138.
[2]朱筱婷.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 开心素质教育, 2015, 000(011):77-77.
[3]庞华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7):173-173.
[4]吴玉英.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6, 013(009):11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