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路径探索
2020-03-13徐珊
徐珊
摘 要:相较于传统的阅读形式,整本书阅读所强调的是阅读教学的完整性与系统性,进而着重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此,本文主要分析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其中包括构建完整的思维认知、打造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以及实施小组头脑风暴等,期待交流。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作用
(一)丰富教学手段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系统化的学习模式,其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相对成熟。在以往的阅读课程中,教育者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导致师生与生生之间无法高效互动,课堂氛围活跃度较差。通过合理运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分析能力,同时为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打造良好平台,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二)符合生本原则
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中,突出了以生为本的重要性。而传统的阅读课程中,教育者一直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因被动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而缺乏系统化训练。为此,运用思维导图可以转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让他们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措施建议
(一)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
对于很多初中生而言,他们已经习惯于传统类型的阅读方法,对于思维导图感到十分陌生。为了能够强化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教育者应将正确的绘制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在绘制思维导图之前,学生需要通读课文内容,结合课文题目来列举出文章主题。在教学实践中,部分学生比较倾向于将中心思想列为主题;还有一部分学生则习惯于将重点人物列为主题。教育者不要过于强调统一规范,而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尊重他们的意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围绕最初选定的主题来展开思维导图的绘制。其次,教育者要灵活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时间,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互帮互助。当学生在绘制过程中出现思维偏差和知识点错误时,教育者可以在旁给予适时帮助,允许学生犯错,并鼓励他们主动发现错误和解决错误。
(二)构建完整的思维认知
思维导图本身具有着内容丰富、直观形象、可塑性强等优势,通过将其应用到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打造认知框架,保留个性发展,进而深入开发其思维创造能力。思维导图可以将阅读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清晰明了的记录下来,采用分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段落的内容主题,更加符合初中生形象化思维的阅读习惯。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将更加高效的完成新旧知识的衔接,进而达到传统教学方法所难以企及的内化效果。
例如在学习《社戏》这篇课文时,教育者可以让学生先自行预习课文内容,熟读文章后,将其中的生词列举出来,并根据每个自然段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思维导图绘制。本篇课文所描绘的是鲁迅先生观看社戏的经历,这一主题也应是思维导图的中心;在此技术之上,需要将鲁迅先生的三次社戏经历进行逐一延伸,进而体现出鲁迅先生对童年时代的美好向往与留恋,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儿时好友的思念之情。需要强调的是,教育者不要过于强调思维导图的准确性与规范性,而是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让他们从自己的思维角度出发,来绘制出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打造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在思维导图的支持下,教育者可以改变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中的流程,省略领读环节,将课堂时间更多的留给学生,引导他们凭借个人理解来罗列出文章中的知识点,通过此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打造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促进其思维能力的稳定发展。思维导图之所以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是由于它的网状结构特征,可以有效弥补传统现行教学模式中的不足,进一步扩大阅读课堂的辐射范围,让学生能够在课下进行自主训练。
例如在学习《背影》这篇课文时,教育者则可以让学生将“背影”设置为思维导图的中心,以此为基点来进行思维扩散,分别将事件的起因、铺垫、发展、过程以及结局关联到一起,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绘制导图框架。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要在旁予以指导,观察学生的动态化表现,帮助他们不断扩充和完善思维导图的内容,进而逐渐形成清晰的思维脉络,逐渐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技巧。
(四)实施小组头脑风暴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为了能够打造出更加自由愉快的课堂氛围,教育者可以在运用思维导图的同时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在集体的氛围内开展自主探究,根据某一个主题来共同绘制更加丰富全面的思维导图。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组织能力以及学习基础来进行小组划分,并在每个学习小组中挑选出一名组长,由其负责进行组员分工。当小组分配完成后,各个组员要合理安排自己的任务内容,针对课文的主题来搜集關键信息,从细节入手来展开主旨探讨。在这一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各抒己见,一方面要将自己的个性化思考准确地表达出来,另一方面则要尊重他人的意见,仔细聆听不一样的声音。通过小组成员的集思广益,将打造出更加活跃和谐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学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课程时,教育者则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有的组员负责搜集与作者相关的资料和作品;有的组员则要收集名著中重点情节,例如“认识冬妮娅”、“与朱赫来相遇”、“车站邂逅”等等。在资料搜集完成后,小组成员则要展开讨论,制定出思维导图的主题后,共同完成绘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是一种全新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将其合理应用到初中语文的阅读课程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梳理课文框架,准确地找出阅读主题和教学重心;另一方面则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总结、分析以及思考能力。在日后的小学语文课程中,教育者要细心观察学生在运用思维导图时的动态表现,多多搜集一些令学生感兴趣的课外读物,将思维导图的教学作用延伸到课后,以此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胡佳军.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刍谈[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5):168.
[2]王楚薇,王琳琳.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12):47-50.
[3]张贺友.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探索[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