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探析
2020-03-13吕厚强
吕厚强
摘 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所在,然而很多小学生由于计算思维没有得到充分建立,导致了他们的计算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培养,这也成为了当前教学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本文之中,主要探究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提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对策,从而达到提升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预期目的,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全面开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探析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计算教学占据了较高的比例,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数学计算在人们日常生活之中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数学计算本身也有着一定的逻辑性和抽想象,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而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计算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将对学生数学感知能力、解题思维培养以及运算理解有着重要的保障,使学生能够对解题技巧加以充分了解,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
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之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没有为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与时间,导致学生难以更好的去解决相应的问题。很多教师以粗暴的方式将计算方法传递给学生,而学生在计算知识学习时也存在着一定的被动型,导致学生无法将数学知识更好的应用到计算问题的解决上。其次,教师在小学计算教学活动之中也没有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加以良好的培养,没有帮助学生构建出更加良好的问题解决观念,学生只会采用单一的模式去解决问题,没有形成更加创新的教学实践能力,这也是当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1]。
二、提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为学生创设对应的教学情境
由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内容较为抽象,很多学生对计算知识学习存在着一定的畏难情绪,而这也就要求了教师能够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得到充分激发。对于学生而言,只有使其对数学计算有着足够的兴趣,才能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之中,结合生活的场景让学生将计算知识与生活化情境有机融合,使学生能够明确计算知识学习与自身实际生活存在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推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举例而言,在学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时,这堂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对位数相同小数加法和减法计算的原理加以明确,使学生能够正确的开展口算和笔算活动,体会数学之中的转化思想,确保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而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可以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购物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超市之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购对应的物品,并结合物品的价格计算需要付款多少元以及需要找零多少钱。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较为抽象和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知识将会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也将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使学生能够将教学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有机融合,发现小数加减法计算之中蕴含的道理。
(二)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估算能力的强弱往往会对其计算能力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如何在教学之中渗透估算思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估算理念则较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估算思想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以估算的方式总结和分析数学规律,检查题目内容和思路,以估算的方式对解题的结果加以检验,从而使估算思维能够贯穿到教学的过程之中。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尽可能运用估算的方式去解決生活之中的实际性问题,结合生活经验对具体情况加以估算,从而使学生养成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应用估算知识的良好习惯,确保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全面培养[2]。
举例而言,在学到《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在掌握平均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能够对不同数字的平均数加以估算。一来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将会得到提升,为学生做题之后的检查提供更多的便利;二来学生在平均数的估算之中也能够发现数据之间存在的计算规律和计算技巧,使学生能够在估算过程之中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为学生计算经验的积累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推动学生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多种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而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抓住这个机会,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确保学生计算的准确率,提升学生的计算速度,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在计算过程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重视,帮助学生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引导学生在做题之前认真细致的审题,并在计算完成之后进行细致的检查,确保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得到提升,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为学生日后的数学计算活动的全面开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举例而言,在学到《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课时,教师要引入对应的应用题,让学生在理清题意的基础上找到题目之中蕴含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并列出算式,明确计算的过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需要注意的问题加以探讨,并要求学生在计算过程之中罗列对应的竖式,让学生的计算思路更加开拓,使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计算习惯。教师也要让学生明确验算的重要性,教会学生不同的验算方法。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用本子将自己计算错误的题目抄录下来,并定期对这些题目加以重复计算,从而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使学生养成更加良好的计算习惯,推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顺利开展对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而这也就要求了相应的数学教师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前教学的具体问题,深入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使学生能够养成认真严谨的计算习惯,确保学生能够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提升计算的效率,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杨礼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J].神州,2020,(17):127.
[2]韩术武.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探析[J].魅力中国,2020,(9):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