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思考
2020-03-12岳莉
岳莉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的教学开始不再唯成绩论、开始侧重中和素质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语文阅读能力则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希望能够助力推动我国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方法策略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高年段阅读要求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词语积累,推想课文有关词语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明确“读”的意义,训练学生的“语”感。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美的载体,要引导学生从读课文入手,多读书。多读书最大的好处和最突出的优势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只有“读”到了位,学生语感的培养才可能到位,语文综合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具体地讲,多读有以下六大好处:第一,多读可以识记生字。第二,多读可以释词析句。第三,多读可以深化理解。第四,多读可以训练思维。第五,多读可以背记佳词妙语。第六,多读可以感悟写作技法。
二、引导质“疑”的习惯,培养学生“问”的兴趣。
“疑非学不见,学非问不明”。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要有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地学习。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教学活动中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阅读课文积极引导,让学生自读、质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教师再做适当点拨。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三、搭建“议”的平台,培养学生“读”的视野。
阅读并非全是个人的事,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认知策略。学生在自讀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要参与学生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拨,这样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加深理解,进行自主读书,真正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提高阅读能力,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依照不同年龄阶段推荐不同的课外书籍,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因学生年龄、学段,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小学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只有了解了学生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特点,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阅读不同书籍,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能力。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
四、抓住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
一篇课文或一段话,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地、平平淡淡念一两遍就了事,而应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这样就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总之,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还很多很多,这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从而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