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数学广角使用价值的研究

2020-03-12王芳

成功密码 2020年3期
关键词:广角课程标准数学知识

王芳

新课程标准规定从小学二年级上学期开始新添加了“数学广角”教学的新单元,目的是让学生逐渐明白数学知识不单单是数字的排列和简单的思维逻辑,还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或者身边的日常事物来反映所存在的数学思想。由此促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让数学融入生活。

一、数学广角的教学要求

数学广角的教学严格参考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在教学模式上可以利用情景重现等帮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问题、与同学交流,让学生直接学习数学的含义,更加容易理解数学,使数学不再是抽象困难的,在促进学生数学的基本技能提升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提高面对问题的应变能力。

1.教学要充满“数学味”

数学广角教学要让数学充满整个课堂,在各个环节中都不要脱离数学,让数学知识贯穿整个课堂并且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接受程度,合理地结合现实生活。在教学中要体现以新学到巩固的过程,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从无到有,从实物转变到图形再转化成数学符号,让学生在充满生活的趣味中接受数学知识的学习。

2.数学思考要把握有度

在课堂教学上要保证学生有效地进行思考,并且要适合这一年龄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一味地出难题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學时可以设计场景教学。例如,有三件衬衫和四条裤子,想要搭配成一套衣服最多会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在这个问题下,教师可以利用连线的方法找到规律,计算出最后的结果。之后,可以增加难度,如再加一件上衣,或者再加两条裤子最多又会有多少种搭配呢?在这样层层递进的教学中,会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慢慢融入课程,开始参与其中进行思考、与同学讨论,最终得到结果。这样总结出来的计算规律会让学生印象深刻,优秀的学生还可以举一反三地应用到其他数学问题上。

3.合理利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把教材与环境及学生相结合,合理地运用教学的素材,教学要以课堂为基础,环境为条件,学生为根本,综合三方面,构建教学内容。教师在教材中创新,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数学广角教学的有效措施

1.坚持以数学思想为主体

数学广角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小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的情景下感受到数学的概念,从而培养学生创造良好的数学思维。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教材有全面且深刻的理解,要明确课本上数学的思想,因为只有教师本身熟悉课本才能在教学中自然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还要对整个教材有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计划要完整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在各个知识点中有机连接。教师还要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实际环境,使学生可以直观理解数学思想。

2.通过活动亲身感悟数学思想。

数学的思想于我们的生活里无处不在,教师要利用课堂,把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制造的数学情境中进行思考研究。比如,在学习闭合曲线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让每一名学生自己画一个圈,想要把圆圈平均分成四份,那么要怎么区划分呢?每一段的长度是多少呢?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形状类似圆圈的实物橡皮筋、哗啦圈等,可以在实物上直观地进行分段,然后用尺子测量长度,最后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的教学过程虽然会比较麻烦,但是学生理解起来直观方便,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慢慢引导学生学习。如果一旦有错误发生,要及时帮助学生改正。低年级学生思维会比较简单,例如,今天买了苹果、橙子、火龙果、猕猴桃,昨天买了橙子、梨和香蕉,问两天一共买了多少种类的水果。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忽视了这两天买了重复的水果。所以教师也要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细节,掌握学习的重点,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随着教学进度的开展,和学生接受程度的反应,要对课程进行适当地调整,来帮助学生提高效率。

学习的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数学广角教学的使用让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富有吸引力。数学广角教学是把数学和实践紧紧结合在一起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一种真实的行动,而不是把教学停留在抽象的目标上。小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利用教学课堂这个进行素质教育的最佳场所,充分认同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的模式,通过利用环境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开心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并且提高学习效率, 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学习到数学知识,在实践中提升自身能力。

猜你喜欢

广角课程标准数学知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分析
浅谈数学核心素养下“数学广角”的教学策略
《????》???? ?????? ????? ???如何提高“数学广角”课堂的时效性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广角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