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视角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2020-03-12石信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生活化

石信

【摘要】数学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作业的设计与引导,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起到拓展学生知识面的作用.新课改下,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做好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对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值得在小学教育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生活化;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在年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充分结合学生学习现状,适当渗入生活化元素,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优化作业设计是关系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和落实课堂素质教育目标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积极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大背景下,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一、小学数学作业在设计中有效渗入生活化元素的目的分析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更多的是为了实践应用.同时,数学还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化的角度有效应用所学知识,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让学生养成优先选择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学生在生活中会面临很多数学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脑海中对每一类问题都有自己的解决思路.教师通过对小学数学教材系统化的研究分析,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出数学相关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再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与能力水平,为学生设计出与之相符的作业内容,从而拓宽数学作业生活化设计的思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味强调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具有更好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设计策略

(一)加强生活实际与数学教育的联系

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深度挖掘所要讲述的知识内容,并且发掘蕴藏在生活中的相关知识类型,在教学实践中,从生活的一个点进行切入,再向大家揭示所学习的知识.这种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对陌生的知识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如此,才能引导学生对数学教材进行更加深层的研读.在这种学习背景下,学生才会产生理性的思维,而在教学实践中实现生活实际与数学教学的有效联系,则是实现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设计的有效体现.通过系统化的教学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才会首先想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互结合,久而久之,在学生的学习世界里,才能够在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沿着这个方向不断前进,学生才会取得数学学习的深度发展.最后,学生在生活化作业的践行过程中,才能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所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如此,学生才能改变过去枯燥乏味的学习现状,使得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化和生活化.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充满着数学的智慧,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应该学会用数学的智慧去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善于收集生活素材,感受数学的魅力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是给生活以教育的过程,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分布十分广泛,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几乎都有数学知识的存在,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化元素的重要性,通过捕捉和收集更多的生活素材,感受数学知识的力量和作用,如此,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准确把握数学内容的相关特性,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来优化教学模式,实现作业设计水平的稳步提升.久而久之,保证数学作业的生活化设计能够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关注日常生活,捕捉学生的兴趣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数学问题.数学的身影在生活中每个角落,数学的价值来自日常生活.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通过生活问题的解决达到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技巧的目的.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体验的积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在课堂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厘米、米等长度单位时,可以从比高矮等实际事例使学生明白长度单位对精确测量的意义,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然后动手测量图钉的长度、食指的宽度、书本长度、平伸两臂的長度、爸爸妈妈的身高、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度等.

四、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数学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例如,在讲授“利息”的知识点后,笔者安排了这样的课外作业“自己做一次小小会计员”,让学生去银行了解现在的利率,然后让他们把积攒的零用钱存起来,怎样存最合算?对于这样的作业,学生极有兴趣.在这一系列的调查、分析、计算、反复比较的实践中,学生对利率、利息这一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而且此次活动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知识和育人的统一.这样联系实际的教学,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求知的心理愿望,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同时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徐丽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吴进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学周刊,2015(7):175.

[3]李太华.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2(4):55.

[4]吴运海.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4):75.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生活化
初中写作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生活化练笔为小学生写作插上翅膀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