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020-03-12
(湘潭大学 湖南 湘潭 411105)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与发展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李克强总理最早提出来的,强调应在整个社会中形成“草根创业”、“人人创新”的社会氛围。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引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是挖掘亿万群众创造智慧、促进阶层纵向流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经济社会生活领域的践行。[1]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也需要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进行。应坚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指导地位,为发挥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营造出鼓励创业创新的社会风气,为建构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坚实的价值理念支撑。
二、自由是“万众创新”的前提条件
自由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与体现,也是维护和保证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体现,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与中国人民的具体需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是指多数人能够获得的实质性的自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最大限度地把人从自然或者人为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使每个人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自由是激发亿万群众的智慧与创造力的客观要求。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人口达到九亿多,通过形成自由良性竞争的创业氛围,使那些有能力、有意愿、有梦想的各类主体可以摆脱各类不利于创新创业的束缚与桎梏,使千千万万的创业者创新者活跃起来,经由各类主体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开拓新的市场、开办新的企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好局面。[2]自由的价值理念得到真正的坚守和在实践活动中的贯彻,才能够真正激发全社会成员的创新意识与创业激情,推动整个社会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平等是“大众创业”的实现基础
平等是对人的最基本权利的保障,它强调人人都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平等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因为社会主义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社会主义制度下占决定性地位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每个个体的经济地位是平等的,这决定了人们在其他方面应该也是平等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人的独立性的发展,强调必须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过程中将自由与平等结合起来,将体现社会主义价值的平等与体现市场经济价值的自由置于辩证平衡的地位。因此,平等是维护社会主义性质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必须在经济社会个领域中得到贯彻实施,只有保持各主体之间的平等地位与平等竞争关系,规范人们在经济社会活动领域的实践行为,才能够引导广大人民投入到“大众创业”之中。[3]坚持平等原则,建设有序规范、透明统一的市场环境,消除不利于创新创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使广大民众相信凭借自身的创新能够获得自己所追求的利益,实现自身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才能够激发广大民众依靠创新创业获得更好生存的热忱。
四、法治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根本保障
法治是维护与保障公民根本利益,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离不开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的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法治实现了法律价值观的创新性改变,是对人的基本权利与人的主体性的尊重与保障,是为了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而提供的制度支撑。法治能够借助于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支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因素,消除阻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消极因素。借助于法治,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4]“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的形成非一日之功,法治建设能够保障创新创业环境建构的长期稳定推进。[5]
五、结语
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代的步伐保持密切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影响深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由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将其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树立和践行以自由、平等、法治为目标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社会氛围。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进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