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乡村振兴“接棒”脱贫攻坚成果的战略意义

2020-03-12杨光凯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接棒成果攻坚

杨光凯

(贵州省财政科学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4)

一、问题渊源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就强调:“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这表明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辩证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中,在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应用与乡村振兴精准有效衔接的过程中,顶层设计、工作机制、扶持对象、政策重点、空间覆盖、时间范围等将会发生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如扶持对象从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政策范围从特惠逐步转向普惠,顶层设计从点逐渐覆盖到面等变化。因此,如何有效地融合和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和政策机制,找准并协调处理好两大战略的衔接及后续发展问题确保平稳有序过渡等,有必要从理论上系统地梳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实施的逻辑关系,全面分析并设计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机理,使之成为理论先导并广泛应用,对指导未来的工作实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

二、研究必要

2020年是提交脱贫攻坚历史“答卷”的最后时间,既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时推进关键之年,更是推进全面小康社会与全面现代化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在时间交叉与重叠的关键节点上,把决胜脱贫攻坚战中取得的成果融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着力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相关政策延续和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引领,从思路衔接、目标衔接、地域衔接、数据衔接、产业衔接、智慧衔接等视角推进以结果为导向的制度衔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政策设计,深入推进成果巩固与战略振兴精准有效对接的政策研究,其理论意义重大而深远。在推动脱贫攻坚成果运用与乡村振兴的实践工作中,全国各地区脱贫攻坚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体制机制创新,如贵州“三变”被写入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塘约道路》成为典范,贵州减贫人口开创人类奇迹;湖南十八洞村《乡村合伙人》风靡全国,洞见乡村振兴力量,农村文旅发展新模式率先树立全国标杆。全国各地区脱贫攻坚中取得了各具特色的丰硕成果,但如何将这些成果从战略上全国一盘棋并从策略上因地制宜地统筹对接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上来;怎样在战略衔接的具体方法上突出问题导向,一切工作从各地实际出发,不搞全国或全省“一刀切”,应当成为当前紧迫且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的研究课题。

三、战略意义

(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新矛盾转化背景下的战略接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扶贫工作经历了广泛救济性扶贫、区域开发性扶贫、精准扶贫等过程,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自精准扶贫实施以来,我国的贫困发生率逐年减少,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新矛盾转化背景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为了确保贫困人口脱贫不返贫、逐步能致富,而乡村振兴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对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接续,必须把巩固提升工作做深、做细并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早”谋划乡村振兴既是化解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矛盾的途径,也是确保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更是新时代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制度安排和政策保障。

(二)统筹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对接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推进乡村振兴是我国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之后,确保民生继续改善、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也是优化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创新、缓解社会矛盾、推进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政治任务和经济任务。其次,取得脱贫攻坚成果后继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进一步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国农业不发达、农村不兴旺、农民不富裕的“三农”问题,真正实现农业发展、农村变样、农民受惠,最终建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人的美丽乡村、美丽中国。再次,脱贫攻坚成果的取得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本质上都遵循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当前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曙光即将到来之时,必须高度重视并注重解决均衡发展问题,避免陷入“福利陷阱”,防止贫困和非贫待遇“悬崖效应”留下的后遗症而引发新的社会不稳定,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提高“三农”造血功能,能够有效地避免返贫致贫风险,是高质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保障,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振兴”接棒“脱贫”是实现中国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系统工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是回归并超越乡土中国,而村落则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国际上看,对于农村治理很多发达国家也通过农村振兴战略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如韩国的“新村运动”,主要通过增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形成民众自我发展的自主性长期运动。日本的乡村振兴,通过立法、生态保护、农业机械化以及对农业人才等方面的扶持和补贴进而提升农村整体经济的腾飞。而我国将乡村振兴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是为力图避免西方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农村凋零、乡村衰落铁律。因此,乡村如何振兴与脱贫攻坚成果怎样巩固关涉到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尽管侧重点有所差异,但均是系统性的国家工程,具有广阔的开发空间,诸如在思想脱贫与思想振兴、产业脱贫与产业振兴、人才脱贫与人才振兴、教育脱贫与教育振兴、文化脱贫与文化振兴、生态脱贫与生态振兴、组织引领与组织振兴、贫困治理与治理有效等方面如何有效衔接,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稳致远值得深入研究。

(四)乡村振兴并非另起炉灶,是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实现目标衔接

2015年10月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出了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战略号召,明确了这一战略的实施时间是 2015年至2020年,并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由此给脱贫攻坚按下了“加速器”,使之进入了加速冲刺的最后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相继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 2022年)》,明确了到2022年乡村振兴战略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并远景谋划至2035年和2050年。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都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脱贫攻坚重点解决贫困群体的温饱问题,但脱贫后的持续发展,需要外部机会和内生动力的双重支撑;乡村振兴通过外部支持和激活内生动力,能够为贫困群体提供更稳定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机会,进一步有效巩固并利用好脱贫攻坚的各项成果,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基础支撑,较好地化解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衔接问题。总之,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6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正在迎接全面小康社会的到来,在这个捷报频传、成绩斐然的节骨眼上,脱贫攻坚成绩固然喜人,然而我国仍然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滞后、农业现代化不强、农民收入差距较大等客观事实,基于这样的背景,深入探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是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命题。脱贫攻坚步伐永不停止,乡村振兴继续接棒脱贫攻坚,是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一步。如何走好这一步,进而实现有效对接、无缝链接,怎样精准有效地架起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桥梁值得研究、探索、实践。因此,统筹推进两者有效衔接和互融互通,既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完美收官,也有助于从更高层面上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工作格局进一步形成,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大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猜你喜欢

接棒成果攻坚
接棒李显龙,“草根”黄循财何以脱颖而出
中学生4×100米接力跑传接棒技术教学要点解析
验收成果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工大成果
侨领吴昊:传递中俄世代友好的接棒者
美乐家换帅 许玮接棒葛南山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