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凝聚共识是人民政协的重要职能
2020-03-12梁晓宇
梁晓宇
(中共重庆市涪陵区委党校,重庆 408000)
凝聚共识、汇集力量是人民政协一以贯之坚持的基本方针。凝聚共识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和作用,也是新时代党对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实践证明,只有凝聚共识才能增强政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最大限度凝聚一切积极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做好人民政协的各项工作。
一、凝聚共识是人民政协的历史基因
人民政协的产生过程是中国共产党与各党派、各界人士,凝聚共识、统一意志的过程。
各党派就接受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达成共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对中共的认识、了解和接受领导的过程是从接受新民主主义开始的。“1947年12月至1948年1月,各民主党派在中共爱国民主统一战线的鼓舞下,在中共组织的帮助、推动下,抛弃了中间路线,倒向了新民主主义一边,倒向了人民一边,实现了历史性转折,使得其与中共的合作是建立在新民主主义基础上的”(1)张艺军主编:风雨同舟七十年—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史[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1:363。。为了使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对新民主主义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以《新民主主义论》为依据,结合《论联合政府》《将革命进行到底》等中共重要公开文件,借助人民政协这一重要平台,面向全国人民对新三民主义进行了广泛的解释和宣传,使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对新民主主义的认识更加深刻。
各党派就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达成共识。解放战争后期,随着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中共中央于1948年4月30日发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提出尽早召开新政协、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五一”口号一经发布就得到了各民主党派的积极响应,各民主党派积极开展了关于召开新政协有关问题的讨论,讨论的问题广泛而深入,涉及到了新政协的性质、任务、由谁召集等。在“五一”口号发布之前,尽管各民主党派多次对中共提出的主张予以认可和拥护,且多次与中共有过合作,但这时各民主党派并没有公开承认中共的领导地位,与中共的合作也是局部的合作。新政协的顺利召开,则是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民主人士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标志性事件。
就新中国的未来发展达成了政治共识。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共同创造的,建立和创造人民政协的过程也是协商建国、凝聚共识、统一意志的过程。1949年1月22日,中共中央专门发出指示,要求有关党委以彻底坦白与诚恳的态度向各党派及无党派人士解释政治的及有关党的政策的一切问题。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就重大的政治问题出面同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民主人士直接商谈,充分交换意见。为了使各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有更深入的了解,中共中央于1949年6月邀请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组成东北参观团到东北解放区考察,考察结束后,他们一致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是卓有成效的,中国人民已经被教育成一个坚强的集体了。人民政协以民主协商的形式就新中国的国歌、国旗、国徽达成共识,参加新政协的代表们通过充分的协商和讨论,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使得新生的人民政权和国家组织形式有了法律依据。《共同纲领》的产生过程表明,它是多党真诚合作、民主协商的产物,也是凝聚共识的重要成果,它为新中国未来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二、人民政协凝聚共识的丰富内涵
凝聚思想共识。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人民政协是达成思想共识和进行思想传播的重要平台,凝聚思想共识是人民政协的首要任务。人民政协必须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凝聚共识,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做到真学真懂真信;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指导实践,做到善学善思善用。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要求人民政协必须长期不断凝聚思想共识。要不断加强思想引领,广泛凝聚人心和力量,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人民政协要成为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人士的重要平台,成为在共同的思想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人民政协要进一步深化同参加人民政协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的思想交流,在交流中深化共识、巩固共识,促进统战成员始终与党委政府同心同德、同行同向、同力同为。
凝聚政治共识。回顾和总结人民政协成立七十多年来的辉煌历程和伟大成就,一条根本性的经验就是人民政协始终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人民政协是国家机关,是政治组织,必须强调政治建设和凝聚政治共识。国家机关在党的建设方面应该走在前列,做好表率。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党的领导也必然是人民政协必须恪守的最高政治原则。同样,人民政协协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其建设与发展必须在党委、政协党组领导下有序进行,这是打造政协协商平台的首要政治前提。
凝聚合作共识。1954年12月,人民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就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任务作了明确的规定:今后人民政协的性质将成为团结各民族、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在新时代,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中解决人心向背、扩大合作力量的重要制度设计,处在团结合作、凝心聚力的第一线。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始终坚持的“两大”主题,这也决定了人民政协必须坚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不断增进共识度,为推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凝聚智慧、贡献力量。
凝聚文化共识。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人民政协有传播、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义务和责任。人民政协汇聚了科技、教育、文化、新闻出版、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众多界别的专家学者,他们不仅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也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凝聚文化共识,就是要求各级人民政协发挥好政协组织的统战功能,发挥好对外交往广泛的优势,为正确吸收国外的先进科学和优秀文化成果服务,“积极推进政协公共外交和人文外交,拓展行业和民间对外交流交往,在‘走出去’‘请进来’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2)谢泽生.守正创新发展民主 凝聚共识促进团结[J].中国政协,2020(2):36-37。, 传递政协声音,凝聚爱国力量。
凝聚发展共识。人民政协因人民而生,促进民生改善,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政协委员与人民群众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政协工作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各领域、各阶层和各界别的集中展现,体现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因此,人民政协凝聚共识的工作,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积极反映人民群众呼声,使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调研有机衔接的过程,成为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更好地化解矛盾解决分歧、更有效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全面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共识的过程,从而更好地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人民政协凝聚共识的实践要求
在坚持党的领导中凝聚共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制度最本质的特征。因此,必须始终坚持把政协工作置于党的领导之下,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聚焦党政重要决策、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谋划开展履职活动,各项协商、监督和视察活动均要按照相关程序报批实施,始终保持与党委同心同向。中共中央办公厅于2018年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人民政协加强党的建设总体要求、政治责任、重点内容等,开启了人民政协加强党的建设的新征程。坚持党的领导要更加注重发挥政协党组核心领导作用,加强党对政协工作全面领导,着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各界人士,确保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旗帜下携手前进;发挥好政协党组保障落实的作用,把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地方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贯彻到位,要切实发挥好党组和主席会议成员的带头示范作用,坚持把加强团结发扬民主同维护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坚持求真务实、平等议政、求同存异和包容体谅原则,使政协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在学习教育中凝聚共识。更加崇尚学习、持续深化学习,依托党组会议、主席会议、常委会议及委员培训、界别活动等形式,有载体有计划推动学习贯彻工作,引领广大委员站在牢树“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用心学进去、用情讲出来、用力做起来。要注重在关键节点、重要问题上加大思想政治引领力度,抓好政协宣传阵地作用发挥,引导委员主动作为、积极发声,传播正能量、增进大团结。要健全和完善政协的学习制度体系,采用主题宣讲、集中学习、参加培训、理论研讨等多种形式,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学习促进思想的统一和提高,凝聚共识,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3)周少勇.把凝聚共识作为人民政协的重要职能及其现实启示[J].政协天地,2020(5):50-51。。
在基层调研中凝聚共识。深化调查研究是提升凝聚共识整体效能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人民政协所追求的求同存异、聚同化异、体谅包容与政协委员在基层协商通过平等理性的对话、沟通以取得共识的价值取向高度契合。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基层社会治理的利益主体更加多元、利益选择更加多样,基层社会治理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这就更需要发挥人民政协在协调社会矛盾、凝聚共识方面的作用。人民政协要积极开展基层调研工作,充分尊重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积极践行“有事好商量”的理念;要让政协委员深入街道社区、百姓家中开展“一对一”的沟通与对话,正确引导基层群众参与议事、当面交流、寻求共识;“让政协委员向基层群众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释疑解惑、理顺情绪的工作,大力弘扬协商精神、培育协商文化,引导基层群众有序表达意见,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力量”(4)翟耀忠.深度挖掘“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价值[J].江苏政协,2020(5):43-44。。
在发挥职能中凝聚共识。政治协商是人民政协的基本职能之一,政治协商的过程也是一个协商讨论、凝聚共识的过程。1950年6月,全国政协第一届二次会议讨论土地改革的问题,有少数党派人士对土改存有不同程度的怀疑,甚至对中共的基层干部极度不信任。针对在会议过程中个别党外人士反对土改的错误思想,中共方面进行了反复的说服教育。在政协会议期间,中共中央领导同志还特意约请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进行协商座谈,沟通思想,同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大家最终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统一了认识。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在协商上应发挥专长优势、体现专业水准,要使协商议政的过程成为宣传政策、凝聚共识的过程。2004年,人民政协将参政议政明确为其主要职能之一,与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并列为三大职能。进入新时代,参政议政职能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发展重心更加聚焦于协商议政,更加注重以协商民主的理念和形式提升参政议政的效率,完善参政议政的形式,不断促进团结合作、增进共识。
在联谊交友中凝聚共识。团结联谊是政协工作基本内容之一,也是政协凝聚共识的基本举措。在联谊交友范围方面,政协委员中的共产党员和政协机关中的共产党员应广交、深交党外朋友,加强与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的联谊,通过听取意见、回应关切、交换看法、沟通思想,有针对性地做好各方代表性人士的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保护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在联谊交友的过程中,既要增进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共识,又要包容不同意见的存在和表达,不断提高合作共事的质量和水平;在联谊交友的方式方面,“既要讲政治性,也要注重情感交流,增强人情味,坚持不忘老朋友、广交新朋友”(5)日月.政协凝聚共识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J].江苏政协,2019(1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