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2020-03-12牟艳娟邓冠欣
牟艳娟,邓冠欣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诚信是立国之本,是立身之基,对于国家和个人的发展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受利益至上思想的影响,我国部分人群时有社会诚信意识缺乏、诚信道德滑坡现象,致使我国诚信面临空前的危机。高校大学生群体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但大学生群体还处于“拔节孕穗期”,最需要进行栽培和引导。因此,将诚信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时代课题,这对于坚持争做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深入探析诚信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大学生群体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诚信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诚信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塑造大学生的诚信思想,引导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意义。鉴于此,厘清诚信文化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尤为重要。
(一)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改革开放四十年多来,我国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取得了重大成就。社会结构实现了由封建社会到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型,由自给自足经济到计划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形态从“熟人社会”转向了“陌生人社会”,同时人的生活从“单位领域”转向了“公共领域”[1],诚信文化被赋予了许多新的更具时代性的内涵。同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导致社会结构急剧转型,呈现矛盾突出、思想多元等发展特点。原生态的社会价值共识不断遭受冲击,原有的与过去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渐渐失去其本来的效力。因此,造成了部分人价值取向多元化以及诚信缺失的问题。加强社会诚信教育迫在眉睫。加强诚信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对国家层面强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学实践上的回应,又是对促进大学生群体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在教学理论上的实践。因此,将诚信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有着重要意义,将两者结合有利于使大学生完善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文化认同感,进而发扬民族精神。这正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
(二)符合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被网络所包围,时时刻刻被网络所影响。部分大学生作为社会高知群体,思维活跃,更愿意接受新事物,了解新事物,更愿意追随时尚潮流,但由于“三观”尚未完善,因而对网络上的各种不良言论进行推崇,甚至盲目学习。网络信息传播快、传播广、传播隐蔽的特点也给网络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一些国外反华势力的煽风点火,使得部分大学生形成了崇洋媚外的错误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由于经济的发展,使得物质生活极大丰富,部分大学生在物质生活中迷失自我,出现了拜金主义、缺乏自我约束力、公民道德意识缺失等问题。而个别高校的诚信教育,没能真正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多是注重培养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却忽视了学生道德意识的培育。这些因素导致了个别大学生出现失信的现实状况,而作为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意识的思政课,将诚信文化融入其中对于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有重要意义的。
(三)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一环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深远,不仅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更加丰富、更有效,还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价值观教育是核心内容,事关能否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育人目标的实现,事关能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实现,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加强诚信意识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完整包涵了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要素,诚信作为对个人层面的要求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诚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存在,已经深深印在了中华儿女的灵魂里。将诚信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
二、诚信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当前,物质的丰富,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得精神文化的发展传播也不断扩大,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而诚信缺失问题也愈加突出,其中校园思想价值系统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诚信失范行为,这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
(一)高校诚信文化教育意识薄弱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传统高校教育固有模式逐渐被打破,诚信文化教育也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部分高校却因种种原因,导致诚信文化教育迟迟得不到落实,学术造假、抄袭、作弊、逃课等行为成为较高频行为。究其原因。其一,高校诚信文化教育方法单一、形式刻板、教学主观能动性不强,诚信文化的教育不论从理论还是实践都还有所欠缺。其二,诚信文化教育与高校教育实践分离。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大学生诚信教育束之高阁,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失信成本低,从而导致失信行为增多。其三,学校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诚信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个别高校失信风气严重,有抄袭造假作弊之风。这些因素导致了大学生诚信文化教育地位难以明确,难以形成完整的系统教育。
(二)社会诚信文化理想信念缺失
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道德意识与社会道德氛围息息相关,潜移默化受社会大环境的熏陶,因此,社会中诚信文化氛围淡薄的问题也会对大学生诚信思想起到消极作用。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具有好奇心强、求新立异、可塑性强的特点,易受到社会各种思想的影响。当前社会价值观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原有观念与新思想并存,多种文化相互交融渗透,导致了诚信信念混乱、是非判断力下降的情形,又由于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惩治失信机制缺失,导致失信行为有所增加,这些现象都会对大学生诚信思想产生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势如破竹,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交融,也带来了思想上的互通有无,西方资本主义的利益最大化原则以及利己主义使得部分企业为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使用许多非诚信的手段来谋取暴利,例如,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的卖假造假事件、过期疫苗事件等,这些社会问题加剧了社会信用危机,也导致了大学生的价值观混乱,诚信信念被不良思想和腐朽文化所侵蚀。还有一些西方反华势力的反动言论也被大肆传播,如中国威胁论、历史虚无主义、社会主义无用论等,鼓吹西方文化、贬低中国文化,企图通过文化入侵的方式,用西方外来文化取代中国传统文化。部分大学生由于阅历浅薄、是非不分,受其影响崇洋媚外,不重视思想道德修养的培育,也不重视甚至抛弃中国传统文化,这是中国诚信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的一大阻碍。因此,社会上必须要积极杜绝反动言论,加强诚信文化氛围的建设,推动诚信文化的宣传传播,带动每一位社会成员积极学习诚信文化,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得全社会形成以诚信为荣、以失信为耻的社会良好风气。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大学生提升诚信修养,增强诚信信念,才能更好地建设诚信校园。
三、诚信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为了使大学生更好地接受和学习诚信文化,高校必须大力推动诚信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意识、进校园”,才能充分发挥诚信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提升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完成社会氛围的优化。笔者认为,诚信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探寻诚信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契合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诚信文化要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着手。这势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内容进行重新整理,并且对诚信文化进行创新性转化。诚信文化生动形象,渗透性强,作为一种精神存在,因地制宜地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种推动力。首先,将诚信文化这一理念刻在心中,再在授课中潜移默化地传授出去。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关于人生观的阐述、关于成功交往基本原则的总结,第四章关于“八荣八耻”内容的阐述,都可以融入诚信文化,在课本内容中加入古代诚信小故事,使课堂增加趣味性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诚信待人的意识。其次,要丰富诚信文化教育的内容,既有趣味性的同时还要有实效性。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漫漫时光中流传下来很多的格言典故。深入挖掘古代诚信典范的教育价值,利用好诚信典范的教育功能,结合学生自身实际,方能行之有效,事半功倍。
(二)加强高校教育队伍诚信教育意识培养
教育队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要加强诚信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教育队伍的建设是首要环节。
首先,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诚信文化教育。当前,一些高校领导认为诚信教育不那么重要,没必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甚至部分高校教师带头作弊抄袭,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诚信心理,打击学生坚持诚信的信心和决心。因此,要做好大学生诚信教育,高校领导就要充分认识到诚信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这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领导基础。
其次,高校教师要增强诚信文化教育的意识。高校诚信教育中,一线教师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既是诚信文化教育的传授者,也是身体力行的榜样形象。因此,一方面,高校教师要加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输诚信文化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当下,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创新性也不具备吸引力,没有发挥学生积极性,忽视了学生们自身需求,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学生兴趣低、教师教学信心低的现象,难以发挥思政课的教育,引导作用。因此,要做好大学生诚信教育,就要改变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疏于品德教育的现状。教师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做好教学规划,教学过程中多多互动,使用实际案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品质,不抄袭、不作弊,将诚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教师将诚信文化深深印在心中,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刻刻不忘诚信教育;只有教师坚持诚信观念,才能身体力行,在生活工作中做到诚信待人待事,才能为学生起到榜样模范作用。
(三)营造高校诚信文化育人氛围
良好的氛围可以使人产生积极的感受,这种感受不断积累之后再通过泛化以及迁移的作用会形成较为稳定的情感状态和情感维度。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文化教育,就必须积极营造良好的高校诚信文化育人环境。首先,教育队伍的榜样作用是最直观能影响到学生的。学生会学习教师传授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会学习教师的品德行为,教师的道德品德、行为习性会对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因此教师作为影响学生的重要一环,要起到积极正面的榜样作用。其次,校园的环境也是影响诚信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要构建诚信校园,就势必创造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这样学生能更全面地感受诚信文化,学习诚信文化,参与诚信实践,遵守诚信准则[2]。加强对诚信文化环境的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有许多方法。比如,在校园设置诚信文化展览,在了解诚信文化的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诚信意识。开展诚信文化主题沙画竞赛,通过沙画来简单具象化诚信文化的部分内容,有趣生动,使学生更加有参与感。开展诚信文化主题的辩论赛、演讲比赛、话剧欣赏、经典影片欣赏等方式,倡导诚信文明,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既有教育者传授知识、精神引领,也有环境熏陶、风纪约束,还有自我审视、内心坚定。
总而言之,中国诚信文化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标识,是中国人民铭记于心的精神存在,将诚信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动高校诚信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发扬与传承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是推动和谐社会建立的重要环节。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来说,应当充分认识到将中国诚信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同时总结出在融入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有效路径,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只有充分发挥高校育人作用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而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