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少年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探究
2020-03-12杨丽,胡泊
杨 丽,胡 泊
(1.河南工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2.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北京 100071)
近年来,网络舆情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许多热点事件在网民的热议下,引起社会的普遍反响,进而影响事态发展。可以说,网络舆情对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社会状态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一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1]336。青少年是网民的主力军,他们的网络素养关系着网络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分析青少年在网络舆情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期找到提升青少年网络舆情正向引导路径。
一、青少年在网络舆情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表现过于情绪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加之当前面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等一系列战略任务,各种矛盾凸显,面对社会中一些不合理现象,诸如民生、医疗、就业、社会贫富差距等,部分人无法满足自己的诉求与期望,于是通过网络表达自己意愿、宣泄自己压力。而这些言论很有可能代表了他们的个人偏激的、片面的观点。不明真相的青少年血气方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往往喜欢跟帖评论。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不成熟的网络言论,进而有可能导致网络舆情危机的爆发。
(二)缺乏明辨是非能力
在如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网络所带来的信息良莠不齐。首先,由于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信息发布的随意性,加之网上发布信息过程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使得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在网络上发布虚假信息、制造谣言十分简单,这无疑为谣言的蔓延提供了温床[3]。其次,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愈演愈烈,互联网已成为中西文化交锋斗争的主战场,网络已成为某些西方国家侵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工具和平台,各种错误思潮随之涌现,通过各种隐蔽方式进行渗透。同时,文化输出愈发肆无忌惮,不择手段地侵蚀我国的传统文化,动摇我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这些错误的思潮,严重威胁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受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的影响,再加上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青少年容易被一些具有误导性的信息与网络氛围所影响,选择与多数人对某件事保持相同的看法。
(三)容易产生“叛逆”情绪
身处网络时代,当代青少年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难免受到各类来自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冲击,但是他们对自己的认识还不全面,心智还不成熟,很难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甄别,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4]。这些多元思想冲击着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得他们产生文化认知和取舍上的迷茫,甚至对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文化产生“叛逆”情绪。而青少年这种“叛逆”,在网络的催化下常常成为推动舆情发展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强大却不成熟,如果引导不力或者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发舆情动荡或舆情危机。
二、青少年网络舆情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网络舆情监管体系不健全
当前,我国互联网监管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网络安全管理还不够成熟,相关网络舆情治理的法律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一,青少年网络舆情监控难度增大。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高新技术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和各种新颖软件更新频繁,青少年与网络的联系日益密切,获取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但同时出于噱头和侵蚀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的目的,一些腐朽的、错误的思想意识借助多种网络途径进行传播。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许多青少年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其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进而在网上引发更广泛的传播,这无形中使舆情信息监管难上加难。第二,青少年网络舆情监控机制不健全[5]。网络作为信息化时代下的产物,现实社会的监控机制难以在网络社会中发挥作用。这种缺失导致很多网民包括青少年在网络上毫无顾忌地发表各种言论。而网络舆情监控机制的不健全就成为了当前青少年网络舆情存在的最主要问题。第三,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互联网的出现,推动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向前发展,导致目前我国现有法律满足不了当前网络发展的需要,这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他们利用网络作为新型犯罪的平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二)学校网络舆情引导环境不完善
网络的普遍使用,促使社会信息化持续向前推进。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打破了传统报刊一家独大的格局,又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开拓了网民的视野,但同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当代青少年是跟随网络成长的一代,对网络依赖度高,对信息敏感度高,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知识面广,但理论学习常常与课外实践相脱节。同时,大多数学校侧重于青少年知识技能的教育,往往忽视其内在心理的健康教育,由于广大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身心发展尚不成熟,社会阅历浅,思想认识水平低,对事物的思考深度不够,对网络中的谣言、不良言论以及西方不良文化辨别能力有限,一些青少年在上网过程中难免会受西方不良文化和错误思潮的侵蚀和挑拨,在思想上出现偏差。
(三)家庭网络舆情教育不到位
当代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从小就接触使用网络,他们在网上度过的时间占了很大一部分,网络对他们的影响力日益扩大,而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却在逐渐减少。部分家长对网络认识带有偏见,没有认识到网络带来的便捷与好处,认为网络只是一种消遣娱乐工具,反感网络这一新事物的出现,更谈不上家庭网络舆情的教育了。还有些家长自身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疏于对孩子的管教。部分家长过度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从小就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和辅导班,希望让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但却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正确价值观、高尚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
(四)部分青少年网络素养不高
青少年涉世不深,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求知欲。一些青少年面对网络上充斥的各种信息,往往只关注表面,不经仔细思考和认真求证,就直接作出判断、盲目跟风,对网络道德认知模糊,极易在网络上发表各种非理性的、极端的言论[6]。互联网的多元化为青少年获取各种信息提供了方便,然而,网络自由性的特征,使得部分青少年脱离了现实道德和法律的束缚,他们很容易沉迷于网络色情、网络暴力,很容易在网上发布一些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言论或虚假信息,甚至肆意造谣,扰乱网络秩序,污染网络生态建设。
三、提升青少年正面网络舆情引导路径
(一)建立健全青少年网络舆情监管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也不是舆论特区。各级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监管,净化网络空间,建立健全青少年网络舆情监管机制,维护我国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为青少年打造一个风清气朗的网络环境[7]。首先,对网络上出现的信息,要按事件发展顺序,建立预警机制,做好事前预警、事中引导、事后反馈。事前预警要实现对青少年网络舆情进行常态化监控,动态地了解青少年网络舆情,并对潜在舆情风险进行预警。事中引导要在舆情事件发展过程中及时进行追踪与跟进,预测事件的发展动向,控制舆情发展进展,引导网络舆情朝着良性方向发展。事后反馈就是在舆情处理尾声或舆情危机解除后,积极向相关部门反馈相关信息,并对相关事件进行反思、总结,为今后应对类似舆情事件积累防范经验,并做好预测、预警、预判[8],防范于未然,确保青少年网络舆情监管的通畅性与可行性。
(二)组建青少年网络舆情引导队伍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对青少年网络舆情进行正面引导,必须组建一支强有力的舆论引导队伍。首先,要培养青少年网络“舆论领袖”。在大多数网络事件中,总是由个别人掌握着事件的评价走向,而这些人就是网络“舆论领袖”或是“大V”,但没有人生下来就是“舆论领袖”,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培养网络“舆论领袖”。社会或学校要选拔一批思想素质好、价值观正确,并且在青少年当中有一定话语权的人物,打造成为“舆论领袖”,并要及时培养和提高这些“舆论领袖”的水平。要培育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网络技术水平,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并加强“舆论领袖”间的组织建设和制度监督[9]。其次,加强青少年网络舆论评论员队伍建设。在这支队伍中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青少年思政工作者、学校辅导员、思想政治课教师。他们的主要责任是通过正确的价值观,结合客观实际,对网络事件做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解释,给青少年树立一个风向标,以避免青少年在网络空间以讹传讹;正面解读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从而让青少年知法、守法、用法,同时对网络舆情有敬畏心理;还要对青少年所关注的社会热点新闻、校园热点事件等,运用自己专业化知识,去正确、客观、公正地评论,从而达到对青少年群体正面引导的目的。最后,网络宣传部门要有效介入。目前,学校宣传部门工作与网络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因此对可能产生的青少年网络舆情的及时应对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网络宣传部门要对网络进行统一监管,及时了解青少年在网络上发表舆论的情况,预测舆情发展方向,一旦舆情发展偏离正常轨迹,及时进行干预,做到未雨绸缪。
(三)培育青少年正面的网络舆情观
青少年对引发舆情的事件的认识偏差、对网络舆论的盲目跟风和对网络舆论的错误认知,是网络舆情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提高青少年网络舆情的把控和管理,培育其正面的网络舆情观,为青少年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其一,大力推进主流思想舆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和学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宣传教育的重点[10],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的话语权,积极传播正面思想和情绪,有效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侵蚀,营造和谐校园的主旋律。其二,进一步加强对主流思想舆论的宣传和引导。学校和社会在对青少年进行主流思想宣传的过程中,除海报、黑板报、广播、横幅等传统途径以外,还应顺应时代潮流,在网络开设“红色论坛”、历史科普公众号等,将自媒体平台纳入到宣传的重要平台之中,在青少年上网期间也能够接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以此提高青少年的关注度,提升宣传主流思想舆论的广泛性与实效性,塑造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最终实现培育青少年正面的网络舆情观的目的[11]。其三,在进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时,将真实的网络舆情作为课程的重要内容,引导青少年对现实网络舆情的正确认识。
(四)搭建青少年网络舆情交流平台
在网络时代,广大网民看到的“事件”,并不一定是事件的真面目,很多时候,一个正常事件之所以会愈演愈烈,往往是众多网民经过多次转发并“添油加醋”,进而发展成为一种网络舆情。对别人认知下的“事件”经过不同人转发后,每个人从自己的角度给予了不同的评论,而网民素质的参差不齐,导致这些评论难免出现失实情况。这些失实评论经过越来越多的人转发,就像“滚雪球”一样,从而导致网络舆情的产生。因此,要建立健全一个良好的青少年交流平台,比如学校官方的微信公众号、各类APP、校园时事论坛等,青少年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问题,使他们能够直面事件本身,避免他人错误观点的传播与影响,从而减少网络舆情的发生和发展。此外,学校和社会还应安排专门人员,及时对青少年的意见和问题进行专业解答,并针对这些意见不断改进,对青少年的一些负面、过激言论进行正向引导。
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突出,各种错误思潮充斥在网络空间中,尤其是某些西方国家依靠其网络技术优势在网络空间中肆意传播其价值观。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网络的发展为青少年的成长带来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加强青少年网络舆情引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呼唤和要求。要积极搭建青少年网络舆情交流平台,进行有效引导,塑造积极、正面的网络舆情氛围,为青少年打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使广大青少年自觉成为网络安全的维护者、巩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