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策略探究

2020-03-12

海峡科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办学辅导员工作

左 宁

(福建师范大学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1 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现状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的活动[1]。自2003年3月《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发布以来,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事业在规模和质量上都取得了飞跃性发展。从数量上来看,据国家教育部资料显示,2002年全国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712个,而截至2018 年初,这一数量已增长超过2000家,覆盖超过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共涉及境外33个国家和地区,绝大部分合作项目来自欧美、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公立高校。从学科专业分布来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不再只集中在与市场经济联系比较紧密的经济、金融等工商管理类专业,随着国家对自然科学和互联网领域教育资源的重视,一些空白、前沿、新兴领域的合作办学专业日益增多,工科、医科、理科、农学等中外办学项目如雨后春笋冒出;从办学层次来看,合作办学从最初的本科培养模式发展到硕、博士等研究阶段,具有硕士及以上层次培养资格的合作办学机构增多[2]。随着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大规模、多元化、深层次发展,给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执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

2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条件分析

2.1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特点

2.1.1 生源质量良莠不齐,两极分化较严重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往往学费高昂,校方在同等的校园资源下,只有通过降低入学标准来增加生源竞争优势。对于“985”“211”高校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机构而言,招生分数仍在重点本科之上。但绝大多数普通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生源质量良莠不齐,在不同省份、不同招生年份招录的学生水平不可“同日而语”,同一所高校同一专业招生跨越层次从一本可至专科。在这样的招生环境下,学生进入大学后,在学业、学科类竞赛等方面逐渐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情况。部分学生仍然保持高中消极的学习态度,他们多以应付考试为学习目的,容易陷入“自我感良好”的迷惘境地,给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风建设提出了难题,也给辅导员在学风管理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2.1.2 学生独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一方面,这些学生大多是家庭经济条件富裕的独生子女。优越的家庭环境导致他们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个性突出,集体荣誉感较低,过度追求“自由”;生活上拒绝吃苦,自立和自理能力较差,以攀比和炫富维护自己强烈的虚荣心。遇到困难时,缺乏心理调节能力和战胜挫折的勇气,往往把导致失败的原因归咎于他人,心情抑郁时又因为“好面子”而不愿向他人倾诉消极情绪。另一方面,部分学生无法适应中外合作办学特有的学习模式和理念,以及对外语能力的较高要求,学习上容易受挫[3]。综合来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突出的个性和心理特点,加大了辅导员在学生日常管理和心理健康工作中的难度。

2.1.3 学生思维活跃,发展较全面

相对普通专业学生而言,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思想活跃、创新能力突出、发展更加全面。良好的家庭环境赋予了他们丰富的见识和视野,对问题的思考更加全面、看法更加独到。在学生工作方面,这些学生往往能独挡一面,参与学生工作和学生活动的热情较高。尤其是在策划、参与一些活动的时候,他们的策划富有创意和吸引力,往往给人耳目一新的体验。与其他普通家庭学生相比,他们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了解世界,比如更早地接触网络世界,来自“精英阶层”父母价值观的影响,以及出国游历开阔眼界的机会,都为他们具备较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多元化思维提供了条件。总的来说,这些环境造就了他们开朗自信、兴趣广泛、视野宽广、学习能力强等品质。

2.2 中外双方对合作办学的资源投入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集中了合作双方的优质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设备,引进了西方高等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经验等,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为宗旨,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中外合作教学的特殊前提下,中外双方高校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生活上的适应能力,往往会为相应班级同学安排具有更高学历和国际视野的青年教师担任助教、班主任,结合多种力量多层次、多角度开展学生管理工作。除此之外,欧美等西方国家新颖的学生管理模式,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提升空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4]。

2.3 当前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挑战

2.3.1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挑战

一方面,由于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突出的“自我意识”,传统灌输式、集中式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往往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另一方面,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了解西方世界的渠道广泛,能够直接接触到国外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但由于他们的政治敏感性较差、理想信念不坚定,在鉴别和比较国内外政治环境和生存环境时,难免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做出错误判断。

2.3.2 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理论和实践经验不足

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事业飞速发展,虽有国外高校经验可以借鉴学习,但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办学国情和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学生管理理论体系还未形成,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日常管理实践经验仍然不足,与合作办学对学生事务管理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若辅导员在工作中仍参照普通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矛盾只会日益凸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旨在为社会主义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这就要求辅导员不仅要有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还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具备对国内外高校发展方向的敏锐辨别力。然而现实中,辅导员多止步于繁忙琐碎的日常工作,离这一要求还相差甚远。

3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辅导员工作策略探究

3.1 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

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不同于思政课专项教师,主要体现在日常集中教育、谈心谈话、学生活动中。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准确把握该专业大学生时代特征,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和亲和力。一要用好活动载体。辅导员要发挥党团活动、寒暑社会实践活动在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中的思政育人作用,着重把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全方位把控活动主题和过程,以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特有资源和视角为切入点,创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正确地了解中国国情、国际形势、世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政治敏感性和是非分辨能力,持续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帮助学生坚定中华民族归属感和文化自信,鼓励学生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风采。二要用好新媒体载体。新媒体既是辅导员把握学生思想和行为动态的有效渠道,也是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育亲和力的创新载体。比如与学生分享观看爱国题材电影,转发内涵丰富且内容有趣的短视频;引导学生在国际社交媒体中合理发声,以绘制主题漫画、拍摄中英文小短片等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弘扬社会正能量。三要形成思政教育合力。辅导员要联合班导师、助教协同做好思政育人工作,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通过平等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因材施教,点对点、心对心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应当更多采用激励教育、信念引导教育的方法,在日常管理中达到“春风化雨润无声”的教育效果,避免过度使用压力管制,要提供更轻松但具有明确引导性的教育方式。

3.2 转化管理观念,实现“以人为本”

西方学生管理强调“服务为先,以人为本”的理念,我国对辅导员也提出“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具体要求。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辅导员开展学生事务工作时,更要结合中西方高校的优势,既保留中国特色,也要以先进的教育和服务水平要求自己,将学生从传统模式中的“管理对象”转变为“服务对象”。一要完善制度建设。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教育和管理的出发点,并结合高校国际化办学的发展趋势,制定并完善满足符合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发展特征的规章制度、奖惩办法、帮扶措施,搭建具有完整性、创新性、融合性的管理服务体系,以此增强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同感和参与感[5],围绕一切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事务展开工作。比如为鼓励学生提高外语学习能力,制定相应的外语水平等级考试奖学金办法。二要加强人文关怀。在平等沟通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个人情感表达和内心需求,把深入了解学生的日常思想、学习、生活状态作为工作核心,根据学生特点和成长需要定制差异化服务,从而为学生提供高效的服务内容和心理帮助。三要重视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反馈和评价。学生对辅导员的“满意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辅导员管理工作的质量高低,要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反馈渠道,并把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建议或意见作为日后改进的参考标准[6]。

3.3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中英合作办学学生具有独特的性格特征,他们追求的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民主、和谐、被充分尊重的管理环境,这正与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不谋而合。从辅导员的工作角度来看,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要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放任不管,也不做过多的干预,具体体现在:第一,民主选举学生干部,打造得力学生干部团体。中英合作办学学生在学生工作方面具有独挡一面的能力和较高的参与热情,辅导员应以工作分配和过程把控为主要抓手,具体事务性工作要授权并放手学生干部完成,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尊重,知人善任,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可持续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第二,在学生事务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英国许多高校会在召开理事会、校务委员会时设立学生代表席位,保证学生可以参与到关系自身利益的教学管理、学生事务管理的决策、执行等各个环节,起到自我管理作用[7]。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可以以师生座谈会、学生下午茶等形式,引导和鼓励学生对学校各类事务进行反馈、提出要求,从而以这种形式参与学生自我管理。第三,积极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在中外合作办学资源优势下,要积极为学生争取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比如,借助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的国际生身份,打造一支能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队伍,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比赛的过程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4 结束语

总的来看,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在我国教育国际化发展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外高校教育、管理理念的融合,推动着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完善。高校辅导员应结合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特点、资源投入等现实条件,积极面对新形势下学生工作带来的挑战,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转化管理理念,引导学生积极自我管理,培养真正符合国际化办学要求、满足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办学辅导员工作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不工作,爽飞了?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选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