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考试导向下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2020-03-12刘丰
刘 丰
(福建经济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0)
1 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和前景
1.1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
主观上,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知不足,部分学生在经历了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挫败后,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言堂”,对学生缺乏有效的引导和培养。客观上,中职语文教学课时安排紧凑,时间紧、任务重,学生知识的接受度和吸收消化不好,对语文学习效果缺乏有效而必要的检测手段。
1.2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前景
语文学科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健全学生人格,形成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踏入职场,继续教育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它是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思维才能变得清晰、严密、准确,才能在工作、生活、学习中更好地表达交流[1]。对中职学生而言,说得通俗点,学好语文,能在今后的职场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为入职夯实基础。在职业化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有没有一种能有效、合理评价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语文的机制呢?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福建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的通知》(试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学科作为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内容,成绩的合格与否,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学生能否毕业的必备条件,也是高职院校招生录取的依据,更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参考。笔者认为,这对中职语文教学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让中职语文教学受到应有的重视,也为培养合格的、更能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职业院校毕业生提供了依据。
2 学业水平考试下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
2.1 师生双向互动,夯实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是一个长期、辛苦、琐碎的过程,《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明确了基础知识考查的范围:识记常用汉字的音、形、义,正确使用常见的熟语,辨析病句和常用修辞手法,默写背诵名篇名句等。中职语文的很多“重点篇目”也是中学教材中的经典名篇,这些文本都是经过多年语文教学改革沉淀下来的名家名篇,是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典范,也是语文教育教学的标杆。对学生而言,课前的预习,熟悉文本,勾画圈点,梳理基础知识,带着问题与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入课堂,课堂上紧跟老师的教学思路,突破文本的重难点,在课堂学习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文本的情感之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课后除了完成必要的配套练习,训练巩固积累,做到活学活用,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从教师而言,由于中职学生在学习方面更多的被动性,教师除了精心的备好课,准备好上课所需的材料、课件外,更需要了解他们的学习水平与心理特点,努力创设和谐、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强化在预习过程中梳理的基础知识并勘误、整理、总结、归纳,准备好笔记本进行归类整理,做好摘录,结合学校开展的“中华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强化语感训练。这样,既巩固了基础知识的积累,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特别是把一些新颖的教学模式引入中职语文教学,如“翻转课堂、微视教学”“飞花令、飞月令”“汉字听写大会”“中华诗文大赛”等,结合“重点篇目”阶段性的开展这些活动,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为夯实基础知识,运用基础知识,应对学业水平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探究现代文阅读与文言文阅读的有效途径
《考试大纲》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是:感知、筛选、分析、归纳、把握主旨等。针对考试要求,教师在教学文本,进行阅读训练时,一定要认真引领学生梳理各知识点,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文章的方法和要领,重点训练以下知识内容:整体感知文本,回归文本,筛选提取课文的中心句,主旨句,划分层次段落,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论证手法、说明方法、描写手法等。这些知识点的梳理把握,不能是“填鸭式”的灌,而应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精选文段、习题,指导学生掌握阅读解题的方法和途径,“授之以渔”,轻松应对考试,养成良好的阅读方法[2]。
《考试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判断文言句读,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辨析句式,翻译文句。因为“重点篇目”文言文要求固定,分别是《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劝学》等6篇,相比较中学而言,阅读量要少很多,笔者一开始也进入一个“误区”,认为中职文言文教学会比较简单,其实不然,因为中职学生的文言文功底薄弱,教师如果照本宣科,很多内容学生会听得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失去学习兴趣。因此,认真研读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学生的畏难心理,笔者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重视文言文文本的感悟教学,结合前文提到的诵读活动,强化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精心制作教学课件,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讲述相关历史故事,指导学生制作文言文知识卡片,融情入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等,帮助学生读通读懂读透文本,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2.3 突破表达与交流的障碍
“表达与交流”考查的内容主要是口语交际和写作,写作偏向于应用文写作,侧重于为学生将来的职场生活奠定基础。
强化口语交流的训练,首要是引导学生大胆说出来。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因为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大多数同学不想说、不能说、不敢说,长此以往,不利于未来职业发展。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手段,鼓励学生主动的表达出来,比如课前的小演讲、故事会,课中的问题讨论、思辨,课后的问题探究、总结发言,甚至不拘于形式,各种新闻、兴趣爱好、性格习惯,都可以作为谈资,并且为口语表达较好的同学准备了小奖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让同学们有话说大胆说,锻炼能力,增强信心。
“说”也是“写”的训练,叶圣陶指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废,故合言之”[3]。语言思维互相依赖,密不可分,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说”与“写”的意义是一致的。教师在应用文写作的教学中,可以精心设计一些贴近职场生活的实践活动,如营销班的产品功能介绍,会计班的账目总结,计算机平面设计班的设计思路,汽修班的维修记录等,先通过“说”的方式训练思维,同学间补充完善,然后用书面“写”的方式体现,并把职场生活中常用的应用文体启事、通知、求职信等穿插其间,不仅有效完成了教学任务,也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收到出其不意的良好效果。
2.4 综合实践活动中努力做到人文与职业素养融合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涵盖的范围较广,包括成长、专业、环保、文化等各方面主题,要在有限的课时里涉及方方面面,难以做到,这就需要教师深刻理解活动内涵,准确把握活动特点,提高活动效率。
比如“成长”主题教学中,在教师眼里,中职生成长伴随着许多在生活学习中的不良习惯,而社会、学校、家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努力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把握住这一特点,笔者结合“重点篇目”中的课文《习惯成自然》,开展了一期“好习惯伴我成长”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过程中,贴近同学们的生活,从饮食习惯、卫生习惯、作息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等各方面搜集资料,小组合作,自评互评,总结发言,制作张贴倡议海报等。通过活动,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自身的许多不足和缺点,并对照着活动成果努力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整个活动过程,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也有效提高了他们搜集整理信息、表达交流、应用写作的能力。再比如“文化”主题,结合2019年学业水平考试的真题:“重阳节,又称敬老节……”,联系福州当地的“拗九节”,开展了一期“弘扬传统文化,尊老爱幼”的综合实践活动,大家分工明确,查找资料,调查走访,展示活动成果,分享交流,同学们了解节日的由来、传说故事、风俗习惯等,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关心社会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学业水平考试的导向性十分明确,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语言文字基础的运用,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沿着这一思路,中职语文教师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应该紧扣《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熟悉中职学生的心理和学情,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计划,不断深入学习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业水平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提高人文素养,成为合格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