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卢廉若公园中的诗情画意
2020-03-12邓锐周妍
邓锐 周妍
DENG Rui,ZHOU Yan
“春草堂前思渺冥,水边顾影尚伶俜。低昂看尽卢园柳,未折家山一段青”[1],诗中的“卢园”现称“卢廉若花园”,又称“卢九花园”“娱园”,是港澳地区唯一具有苏州园林风韵的公园[2]。公园内中西方造园手法的相互融合成为其最突出的特点,使其被评为“澳门八景”之一。本文以诗情画意为经纬对卢廉若公园(以下简称“卢园”)开展研究,勾勒出其造园艺术的风采和特性。
1 历史沿革
今日的卢园为当时娱园的一部分,面积仅1.13 hm2,不及当年的二分之一,位于罗利老马路与荷兰园马路交界处[3]。其为富家子弟卢廉若所建,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表1)。
2 园林布局序列
2.1 总体布局
早期的卢园布局可从《澳门掌故》中得知:“进园,则圆门当道,曲径通幽。荷池上,九曲桥回;竹斋前,千篇屏障……娱园之西厢,乃主人仲弟所居,另辟门向贾伯乐提督街,颜曰隐园,与娱园虽一墙之隔,固有门可通,而亭台树石相若”[4]。
现在的卢园根据地理条件,分为以春草堂和水池为主的水庭和以养心堂与百步廊组成的旱庭(图1)。水庭部分以春草堂为主体建筑,堂前的水池作为全园的景观中心和构图重心,周围以假山、建筑和花草树木围绕。旱庭部分由以养心堂为主景的前庭、瓶状门洞以及百步廊围合而成,其中活动以观赏盆景为主。两个院落之间采用巧妙过渡的方式,使园内环境气氛既联系贯通,又特点分明[5]。如旱庭与水庭间采用月门洞及瓶门作为空间划分,又通过假山的堆叠将两个庭院联系起来。
2.2 景观序列
进入主要入口,正对书有“屏山镜楼”四字的月洞门。门的西侧原为兰花花房,现改造为盆景园;东侧为旱庭部分,其主体建筑养心堂为单檐中式建筑。
进入月门洞后,穿过山石堆叠、花草繁茂的道路,开阔的水池映入眼帘,完美地诠释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境。中部以大面积水景为主,池中有山石堆砌的观音立像,凹凸自然的岸线与岸边植物相互衬托,映天碧翠,颇有江南别致精巧的风韵。水景西侧有四面环水的挹翠亭,在亭中休息时,可欣赏池中观音、碧水荷香,给游人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主庭中的主体建筑“春草堂”,漫步其中可欣赏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穿过春草堂,经过狭窄弯曲的石林小径依次来到弈趣亭和九曲桥,桥下满植荷花Nelumbo nucifera,池塘桥榭、翠竹红荷,让人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气息。主庭东侧为成组假山,奇峰怪石与古榕翠竹间建有人寿亭,亭东侧正对仙掌石。往北走有峥嵘百态的小狮子林,通过后便是碧香亭与玲珑山。
表1 历史轨迹表
图1 卢园的总体布局
卢园既吸收了岭南园林的秀丽纤巧,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呈现兼容、开放、多元的特点。卢园也包含了苏州园林的风韵,在狭小的空间里,利用叠山理水,种植花草,与楹联匾额相结合,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形成诗情画意的艺术意境。
3 卢园的诗情画意
3.1 前世今生的文化氛围
卢园有着戏剧的文化底蕴。据史料记载,卢廉若喜爱粤剧,便在园内盖搭戏台,并取名为“龙田舞台”,起初仅是“与家人遣兴”,后觉“独乐莫若与众同乐”,在街角另辟院门,上演粤剧,故名噪一时。但在1930年,戏台毁于附近的澳葡兵营火药库爆炸[3]。
卢园也一度成为革命活动的指挥中心,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曾写到“始决计倾覆清廷,创立民国。卒业之后,悬壶于澳门与羊城两地,实则为革命运动之始也”[6]。他不仅在此处创设同盟会支部,拍下长近1 m 留传千古的巨幅照片,还开办了“濠境”阅览社,为此地增添了文化氛围。
如今,人们在踏寻前人的足迹时,常于此处静思默想,感悟人生真谛,或与好友在此聚会雅集,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此处常年举办各类传统活动,如书法比赛、花灯展、盆景展等,甚是热闹,其中的收获非单纯的赏景所能比。
3.2 独特的诗情画意
3.2.1 传统的叠山置石
园内石景主题不同,形态各异,或叠石成林,或孤峰独立。公园东北角的玲珑山“仿山涧渊潭叠石理水,山高近10 m,假山分数级叠台层层跌落,山顶植有一株参天古榕,四周灌木、花草丛生,小路回转曲折”[5];园内的仙掌岩、石林、小狮子林等,在园林空间中实现了“隔断”的功能,也在平坦之处营造了不同的景象层次;水池中有山石堆砌的观音立像,整体构图简练而生动;沿岸用湖石所堆砌的“狮子望水”,意趣盎然。具体的置石方法,大致可分为对景布置、群体布置和孤立布置等(表2)。
3.2.2 具有地方特色的理水手法
《园冶》书中云:“山依水为妙,倘高阜处能注水,理洞壑无水,似少深意”[7]。卢园内水面面积约占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一,主水体布置在中心位置,采用自然式驳岸,蜿蜒曲折的岸线从视觉上扩大了水池的范围。
园中水的处理有静态和动态之分,但多以静态的水出现。设计中以小桥、亭榭分割水面,以树木、花草、山石倒映水面,形成“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的意境。如公园主体建筑春草堂与挹翠亭四周被水环绕,再以中式小桥联系周边。公园东北角的玲珑山的水体则采用了动态的处理,涓涓溪水从假山顶部跌落,形成五叠瀑布,可在亲水平台上驻足垂钓、观赏群鱼。夏日荷花盛开,红莲摇曳,池畔柳丝低垂,随风飞舞,造就了“斜风绕曲径” “池塘淡淡风”的诗情画意。这与岭南园林中的理水手法相同。
3.2.3 以植物烘托的意境
中国人将植物作为文化和文脉流传的载体,使植物成为诗人感物喻志的象征。对于园林景观而言,以植物创造出意境美,含义深远。园内植物种类最繁多的是竹类,居而有竹,清气满园,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其中,最大者为粉麻竹Dendrocalamus pulverulentus,高可参天;最小者为观音竹Bambusa multiplex;最多者为唐竹Sinobambusa tootsik,因其为散生竹种,地下茎蔓延,无处不在;最奇者为佛肚竹Bambusa ventricosa;颜色最美者为黄金间碧竹Bambusa vulgaris‘Vittata’;最婀娜多姿者为崖州竹Bambusa textilis、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8]。
卢园的妙处还在于九曲桥下的荷花。据统计,园中拥有百余种名品荷花。每逢夏日,红荷漂香,轻摇碧波,美不胜收,令人留连。“曲桥端賴红阑傍,片片初荷漾绿池。池畔有亭双韵在,斜看碧水听流澌”[9],文人雅士多在卢园赏莲后赋诗留世。澳门人爱荷如斯,将荷花作为安定、圣洁的象征,卢园因荷盛名于澳门园林,故深受澳门人的喜爱,每年7 月都在此举办荷花节,游人络绎不绝,甚是热闹。
卢园起初梅花Armeniaca mume极盛,文载“有梅花五百树,香雪弥望”,现春草堂两侧有梅花数株,新建的“梅亭”和“百步廊”侧有几株姿态苍劲的老梅,营造出古色古香的意境。
图2 仙石掌及石桌石凳
图3 玲珑山山洞
图4 观音立像
图5 池岸散石
表 2 置石方法与营造的意境
4 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4.1 随处可见的诗文楹联
《红楼梦》第17 回中说过“若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10]。诗文楹联糅进园林的艺术处理手法,是中国古典园林所独具的成就。园中的诗词楹联将自然景观与山水楼阁糅合提炼(表3),不仅装饰点景,而且表现了园主对于诗词书画创作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经后人吟咏,自景而生,生而入景,循环往复,浑然一体。
4.2 中西融合的园林建筑艺术
卢园内多数建筑为中西融合的风格,其独特的形式呈现了不一样的建筑景观(表4)。
4.3 精心布置的绘画雕塑
绘画雕塑也是园林文化中最精妙的组成部分。公园西侧有彩陶壁贴装饰的奕濠浮雕水池,刻有《后羿求仙丹》图,糅合了东西方装饰风格;旱庭中的瓶门上方刻有中式传统壁画,映衬了周围的竹林;入口前庭的园路不仅有石砌的仙鹤图案,也有各色碎石铺砌的充满葡式风格的圆形图案;月门洞通过嗅觉与视觉营造意境,“正面的‘屏山镜海’对应门框内的山石花台与清秀的石笋,形成框景;而背面的‘心清闻妙香’与拱门周边种植的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竹丛相呼应”[5]。园中放置着各式的石雕,如水池中有山石堆砌的观音立像等。
表 3 卢园中的诗词楹联
表 4 中西合璧的园林建筑
5 结语
正如《澳门杂诗图释》中的所言“竹石清幽曲径通,名园不数小玲珑。荷花风露梅花雪,浅醉时来一倚笻”[11], 卢园在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优势下,有中西多样的建筑造型,独具意境的楹联匾额,本土结合苏州园林特色的造山理水手法,处处烘托意境的植物配置。从历史使用原因到现在的改建,卢园在功能上多有体现雅韵风情,不仅有形式美,还升华到了诗情画意的意境美,是澳门园林的艺术瑰宝,其一草一木到整个园林的布局特色都能让人感受到澳门园林独特的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