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在职硕士研究生跨专业学习态度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03-12苑淑平杜修燕赵学营高云秀李明娥
苑淑平 张 敏 杜修燕 赵学营 高云秀 李明娥
1 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3;2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甲状腺与乳腺外科;3 无棣县人民医院儿科;4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5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6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
跨专业学习指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专业人员互相学习,以此达到合作协同以及提升照护质量的学习教育过程[1]。WHO于2010年在报告《跨专业团队合作教育和协作实践的行动框架》中指出,跨专业教育在提高医护人员间合作、提高护理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良好的跨专业合作能力可以带给患者良好的健康结果,并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3]。2010年,国际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4]在《Lancet》杂志上明确提出,21世纪的医学教育需加强跨专业教育。
在职研究生指的是在职学习人员以在职工作者的身份,在职工作的同时,利用部分时间在校进行相关课程学习的一种研究生学历教育类型[5]。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和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社会对高层次优秀护理人员的需求水平也不断提高,护理岗位需要越来越多高层次、高学历的护理专业人才[6]。目前,高层次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仍是护理行业所面临的重大挑战,而在职研究生教育已成为高等护理教育的必要补充,为护理领域的水平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7]。
有研究[2]显示,跨专业教育的相关文献中,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文献较为集中,但来自我国的文献相对较少。目前我国的跨专业学习及教育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8],缺乏相应政策指导相关专业教育的推进和实施[9]。跨专业学习是我国未来医学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作为医院高层次护理人才的护理学在职硕士研究生,了解其对跨专业学习的态度现状,对护理管理人员及教育者极其重要,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健康照护。
本研究调查了370名山东省内护理学在职硕士研究生的跨专业学习态度,并了解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护理教育及管理者制订针对性培训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370名山东省内护理学在职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其中包括滨州医学院292名、山东大学24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23名、山东中医药大学21名、潍坊医学院10名。纳入标准: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在山东省内从事护理工作≥3年;为山东省护理学在读或已毕业的在职硕士研究生;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现阶段未在山东省内从事护理工作;全日制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因病事假未在岗者;不愿参加本次研究。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结合相关文献,在其他研究者研究基础上,自行编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健康状况、第一学历、当前职称、当前职务、单位类型、所在科室、医院工作时间、入学时间、在职研究生就读情况、在读或已毕业学校、跨专业学习的具体专业意向。
1.2.2 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量表 本次调查采用由王喜益等[10]汉化、经过信效度检验的《中文版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量表》来进行调查,了解护理学在职硕士研究生跨专业学习的态度。此量表包括团队合作(9个条目)、积极的专业认同(4个条目)、消极的专业认同(3个条目)、角色和职责(3个条目)共4个维度19个条目。专家审核后认定,此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其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887,KMO值为0.940。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1分表示“非常不同意”,5分表示“非常同意”,其中团队合作、积极的专业认同2个维度采用正向计分,而消极的专业认同、角色和职责采用反向计分,量表得分范围为19~95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学在职硕士研究生的跨专业学习态度及能力准备情况越好。
1.3 资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采用网上“问卷星”和现场发放问卷两种方法进行调查,有网络联系方式者选择“问卷星”调查,在“问卷星”中设置问卷,并生成二维码及网址链接,研究对象可直接进行在线答题。其余使用纸质版问卷,调查者到科室发放,答完当场收回,以增加答题的真实性。
1.4 统计学方法 由双人核对答卷后进行数据录入,再由研究者进行数据汇总,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应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护理学在职硕士研究生的一般资料进行描述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不同人口学特征护理学在职硕士研究生的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量表得分之间的差异,采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跨专业学习态度的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资料 “问卷星”网络答卷及纸质版问卷共回收370份,有效问卷370份,有效率为100%,具体情况见表1。
2.2 护理学在职硕士研究生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量表的得分情况 护理学在职硕士研究生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量表总得分为(81.74±7.63)分。各维度具体情况见表2。
表1 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
表2 护理学在职硕士研究生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量表各维度得分情况/分
2.3 护理学在职硕士研究生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量表得分的影响因素分析 汇总370名护理学在职硕士研究生的调查结果,对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可见“职称”和“所在科室”这2个自变量的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护理学在职硕士研究生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量表得分的影响因素分析(n=370,分)
注:与主管护师比较,***P<0.001;与急诊比较,△P<0.05;与重症监护室比较,#P<0.05。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护理学在职硕士研究生跨专业学习态度较好,护理学在职硕士研究生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量表总得分为(81.74±7.63)分,并且希望与临床医学(88.9%)、康复医学(68.1%)、药理学(47.3%)等专业的人一起讨论学习,这与蔡福临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原因可能是护理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大多数(在医院工作时间≥7年的占79.5%)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懂得只有与临床医学、康复医学、药理学等专业的人合作,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知识水平,进而提高照护质量[12]。据相关研究文献显示,提高医疗护理团队的跨专业合作能力能有效的提升跨专业合作的照护效果水平[13]。护理管理人员及教育者可为护理学在职硕士研究生提供跨专业学习的平台,为医院培养具有跨专业团队合作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奠定基础。
有研究[14]表明,护士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只能够满足毕业后工作知识需要量的10%左右,其余的则需通过继续教育等途径获得。本调查结果显示,不同职称护理学在职硕士研究生的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量表得分,护师得分较低(65.41±8.23)(P<0.01)。一方面原因可能是护师是医院年轻力量的主力军,是医院重点培养和经常考察的对象,频繁的理论培训与操作考核导致年轻护师压力大,没有过多的精力来对待跨专业学习。另一方面的原因可能是护师工作年限短,接触及照护危重患者较少,导致其跨专业学习态度较差,从而对跨专业知识技能掌握不熟悉;而主管护师在科室承担护理管理及教学等工作,需要更广的知识面,使她们认识到跨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医学跨专业教育有利于提高跨专业学习态度[15]。为此,护理管理人员及教育者应注重因材施教,实施多元化的跨专业教育方法。
本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科室的护理学在职硕士研究生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量表得分,门诊及手术室护理学在职硕士研究生的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量表得分低于急诊及重症监护室(P<0.05)。分析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门诊及手术室的患者病情比较单一,而急诊及重症监护室的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且随时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要求急诊及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学在职硕士研究生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及良好的合作意识,使其跨专业学习态度更好。另一方面,急诊及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学在职硕士研究生为更好地应对患者复杂的病情,内心更希望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即内在动机需求大,进而跨专业学习态度更好。
综上所述,护理学在职硕士研究生的跨专业学习态度较好,具有较高的团队合作精神及专业认同感,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与职责。不同职称及不同科室为护理学在职硕士研究生跨专业学习态度的影响因素。护理管理人员及教育者应重视跨专业学习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学习及效果评价,不断提升护理学在职硕士研究生的跨专业合作能力,进而提高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