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品牌塑造与全域旅游开发

2020-03-11汪珉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旅游品牌品牌塑造旅游开发

汪珉

摘 要: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品牌是福建旅游的重要名片之一,塑造有区域影响力的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品牌对于宁德市全域旅游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在阐述旅游品牌塑造对全域旅游开发的推动作用的基础上,理顺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品牌体系框架,总结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在品牌塑造与全域旅游开发中的做法,并提出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品牌塑造;全域旅游;旅游开发;旅游品牌;宁德世界地质公园

一、旅游品牌塑造在全域

旅游开发中的作用

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是促进区域旅游产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是指“以抓点为特征的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区域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加速转变,旅游业与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科技、文化、体育、健康医疗等产业深度融合”。

全域旅游目的地是指,全域范围内一切可资利用的旅游吸引物都被开发形成吸引旅游者的吸引节点、旅游整体形象突出、旅游设施服务完备、旅游业态丰富多样、能吸引相当规模的旅游者的综合性区域空间,是以全域旅游理念打造的全新目的地。

从全域旅游的视角看,通过旅游品牌塑造,可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增强区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更好地满足全域旅游的竞争和发展需要。

旅游品牌塑造需要多方面、全方位的整体深度参与,既包括政府、居民、投资者、工作人员、游客以及外部社会大众等文化旅游产业链上的利益攸关者,也包括规划设计、资源开发、主题定位、形象塑造、营销推广和运营管理等品牌塑造的各个环节。

二、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品牌塑造

(一)世界地质公园品牌

世界地质公园品牌是我国旅游品牌构成体系中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品牌之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于2002年制定了世界地质公园网络(The Global Geoparks Network,简称GGN)项目。该项目从全世界范围内寻找并吸纳具有重要地学意义的地质公园,并鼓励世界地质公园区域依照完整的保护、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具有国际地质意义的遗产和景观进行管理。

截至2020年7月,我国世界地质公园数量有41处,居世界首位。

世界地质公园通过不断提高公众对地质遗产在历史时期以及当今社会重要性的认知度,使当地居民对其属地有强烈的自豪感和区域认同感。在保护地质资源的同时,通过地学旅游业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来源,刺激创新型企业、工作机会以及高质量培训课程的产生。

世界地质公园谋求区域利益相关者(土地拥有者、社区团体、旅游服务供应商、原住民和当地组织)参与,推动社区合作,发展多元化伙伴关系,以获得地质遗迹的展示和保护等综合性发展目标。

世界地质公园发展理念与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极为契合。

(二)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品牌体系

宁德世界地质公园于2010年10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正式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公园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北部宁德市境内,以屏南白水洋、福鼎太姥山和福安白云山地質遗迹景观资源为核心,总面积2660平方千米,是目前中国唯一的山海结合的世界地质公园。

《宁德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宁德市将以建设“中国著名、世界知名的山海休闲旅游目的地”为总体目标。

通过对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理念的不断推广和深化,宁德可依托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品牌,以点带面,以面助点,不断延伸其内涵及外延,发展出丰富的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品牌体系,在公园不同区域内打造丰富的旅游吸引物和服务业态(图1)。

三、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品牌参与下的全域旅游开发

宁德市紧密结合世界地质公园品牌塑造,推动全域旅游开发,主要的做法如下:

(一)发挥特色旅游资源优势,打造公园专属节事活动

自2010年以来,连续十年举办“宁德世界地质公园文化旅游节”,全方位展示、推介宁德文旅品牌的优势、产业空间和营商环境,推动宁德文化旅游产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举办畲族“三月三”歌会、福鼎瑞云畲族村“四月八”歌会、福安穆阳桃花节、全国山地自行车越野邀请赛、福安溪塔“葡萄采摘节”等众多节事活动,推广不同季节的、不同品味的特色旅游资源,增加游客黏性。

(二)吸收地质公园品牌合作伙伴,扩大乡村旅游知名度

通过推广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理念,不断吸收地质公园品牌合作伙伴,丰富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品牌体系,盘活全域旅游资源。

1.打造地质公园村,丰富“地质+生态旅游”业态

通过地质公园村的概念,与溪塔村、虎头村、廉村、赤溪村、浦源村五个村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地质公园村各自拥有独特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及地方特产。公园与地质公园村内的商铺、酒店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培训并鼓励他们向游客推荐和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理念和宁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特色,并利用世界地质公园品牌宣传各村的特色产业。

2.产业帮扶,全民参与公园品牌建设

扶持乡村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林下种养、食用菌种植等产业发展,积极引导村民主动参与旅游服务,开办农家乐、民宿、购物超市,开发白茶、笋干等公园旅游伴手礼,增加山地农业、农家体验、餐馆住宿、旅游产品等多种类型的收入渠道。大力支持乡村通过“政府+农民合作社+农民”“政府+企业+农民+全域旅游”“旅游+互联网+传统产业”等合作方式,打造公园特色农业产业,开发特色文创产品。

(三)紧密结合公园旅游资源,打造研学自然教育品牌

1.挖掘地学旅游内涵,拓展地质科考路线

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管委会成立之初,仅下辖白水洋、太姥山、白云山三个A级景区。通过地质遗迹资源调查、景区建设、人员培训考核、与文旅局合作等方式,新增周宁鲤鱼溪、九龙漈景区、福鼎九鲤溪瀑景区地质科考路线,不断丰富地学旅游内涵。

2.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探索特色研学课程

与大中小学合作,通过环境教育、课程实习、夏令营等活动,引导青少年了解地质公园知识,增强乡土认知度和归属感,从而宣传地质公园品牌。与高等院校合作,建立教学和实习基地,探索特色研学课程。

3.紧密依托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平台,增强对外交流学习,扩大公园影响力

依托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平台,积极参与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亚太地质公园大会、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年会、学术研讨会等区域性或国际性会议,推广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品牌。

与其他世界地质公园缔结姊妹公园,互访互助,吸取其他地质公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挖掘旅游价值。

连续十年举办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增强学术影响力。

四、存在的问题探讨

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品牌参与的全域旅游开发过程中,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旅游资源之间合作意识、合作深度有待加强

受行政区划和现行考核机制的影响,各县(市、区)、各景区、各旅游企业之间相互合作、整体推进的意识不足,在景区开发、线路整合、旅游宣传等方面各自为政,借助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品牌对全域旅游资源的宣传及推介不够。

(二)部门协作配合机制有待理顺

旅游发展涉及多行业多部门,部门之间还未形成旅游发展的有效沟通和合作机制,无法时时从旅游市场、游客体验角度出发,考虑经济和社会效益。

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管委会原隶属于属宁德市文旅局,由于机构改革,现已纳入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对于旅游品牌的塑造和推广,需要更有效的协调机制。

(三)特色产业和文化元素需进一步融入

公园旅游体验仍以观光游为主,特色产业和文化元素有待进一步融合,形成有效的旅游消费产品。

(四)旅游要素配套不足,跨区域调度能力有限

受旅游资源淡旺季分布影响,福鼎、屏南等地旅游旺季接待能力紧张,星级酒店、旅游车辆调配能力有限,旅游配套服务尚需进行有效整合。

(五)地学旅游内涵需进一步挖掘

可通过打造“地学旅游精品线路”“地学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基地”“地学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丰富宁德世界地質公园地学旅游产品体系。

参考文献:

[1]厉新建,张凌云,崔莉.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J].人文地理,2013(3).

[2]张清荣.文旅融合视角下的区域文化旅游品牌塑造[J].文化旅游,2019(12).

猜你喜欢

旅游品牌品牌塑造旅游开发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山东旅游品牌个性差异化研究
论公关与品牌形象的塑造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
旅游品牌对旅游经济的推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