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巴渝乡土元素的乡村民宿多元化景观设计

2020-03-11孙旖旎龙国跃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乡村民宿景观设计多元化

孙旖旎 龙国跃

摘 要:伴随乡村振兴的大力推动以及乡村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乡村民宿作为其中的关键载体,也迎来了一场发展热潮。在此背景下,文章选取能彰显地域独特性与乡土文化底蕴的乡土元素作为设计要素,系统性地提出了基于巴渝乡土元素的乡村民宿多元化景观设计思路及策略,并将此思路及策略成功应用于巴渝特有的乡村民宿景观设计中。将巴渝乡土元素应用于乡村民宿景观设计不仅使所在地的乡村景观保有乡土特色,又能使其满足现代化生活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可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利于新农村的建设,促进新农村的科学健康发展,成为实现全方位乡村振兴的关键助力。

关键词:乡土元素;乡村民宿;景观设计;巴渝地区;多元化

乡村振兴的关键途径之一就是乡村旅游。近年来,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收入迅猛增长,乡村旅游发展蓬勃向上。这促进了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重塑了城乡结构,是新时代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实现全方位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由中国文化和旅游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19 中国大陆民宿业发展数据报告》可知,在中国大陆民宿规模城市排名前十中,重庆地区的民宿数量排在首位。但随着巴渝地区乡村民宿业的蓬勃发展,各种问题也不断涌现出来。如巴渝地区乡村民宿趋向同质化,且忽略了对民宿室外环境的建设,导致乡土特色的缺失,并且民宿的功能局限于住宿餐饮,盲目模仿缺乏设计理念,忽略顾客的文化需求,无法使顾客体会到巴渝地区特有的乡土文化和乡村生活方式。

一、巴渝乡土元素应用于乡村民宿景观设计的

价值与意义

本文意图从巴渝地区乡村民宿的景观现状入手,基于国家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针规划,构建巴渝地区乡村民宿景观设计的研究框架,为其他地区乡村民宿景观设计的研究提供参考。并且本文将巴渝乡土元素与乡村民宿景观的内涵相联系,提出了基于巴渝乡土元素的乡村民宿景观设计的设计思路及策略,以期为今后类似的乡村民宿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为巴渝地区乡村民宿景观设计的理论体系和实际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营造优质乡村民宿景观,不仅保护了自然环境资源,还推动了乡村民宿业及其他乡村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合理设计乡村民宿景观对促进乡村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有双重助力作用。就研究意义而言,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其一,本论文的研究可促进民宿、乡村民宿、乡土元素、民宿景观等学术理论领域的发展,为我国基于乡土元素的乡村民宿景观设计方法的理论研究添砖加瓦;其二,通过对优质乡村民宿景观的营造,可增强巴渝地区乡村旅游的竞争力与吸引力,进一步推动巴渝地区新农村的建设以及全方位的乡村振兴,还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传承乡土文化与地域特色;其三,基于乡土元素的乡村民宿景观设计,利用本地材料与资源,可以避免因盲目开发而破坏乡村生态环境,既营造了良好的乡村民宿景观又保证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巴渝乡村民宿中乡土景观元素设计思路及策略

依托乡村场地内优越的自然生态基底和乡土文化特质,串连农田、山林、水系、绿地、民居建筑等乡土元素,整合分散孤立的景观资源,可以多角度展现本地乡土元素和乡土风情。规划设计以民宿产业为核心,营造集自然风景观光、农耕劳作体验、田园科普、休闲康养等多业态于一体的乡村民宿景观,能够实现乡村民宿产业的直接与间接发展。同时,通过对乡村乡土元素的挖掘和利用,尝试连接已经缺失的乡土文化,既让本地居民重拾对地域文化和乡村生活的自信心,也让游客在物质和精神上都感知到乡村特色的“乡土景观”(图1)。

总而言之,要建设一个宜居、宜业、可游、可乐的乡村民宿景观环境,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乡村旅游产业,从而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缩短城乡发展距离,实现乡村振兴(图2)。

将巴渝乡土元素应用于乡村民宿景观设计的整体规划中,应针对场地的现状与发展情况来进行定位,主要从民宿村域景观、民宿村落景观以及民宿院落景觀三个层面,进行乡村民宿景观的网络构建。设计整体规划内容如下:

第一,契合自然山水环境,延续村落肌理。在乡村民宿整体的景观规划设计中,极大地保留了村落原始的生态环境,延续了村落原来的空间肌理。同时梳理田埂,规划交通流线,组织游客游览路线,以增强各区域各节点之间的通达性。

第二,构建公共活动空间体系,合理完善民宿景观配置。目前范围内的场地缺乏公共活动空间及景观设施,并且存在部分闲置土地未利用的情况。结合现状考虑,应规划入口空间、街巷空间等公共活动片区,在区域内分别设置不同景观节点。运用本土的乡土元素,结合艺术表现手法来刻画村落层级的民宿景观,从而展现出令人回味的乡土景观空间,营造浓郁的乡土氛围,给人以丰富的乡村体验,为乡村民宿的景观塑造灵魂。

第三,提升院落品质,改善居住环境。对现有的民居建筑风貌、质量以及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性,还有院落空间的功能分区进行梳理,从中提取出可利用的乡土元素并将之运用于乡村民宿院落景观设计中。同时,通过重塑乡土元素,整改院落房前屋后的环境,增加必要的绿化,提高院落的利用率,改善居住环境,使院落景观具有多样性、趣味性和艺术性,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图3)。

三、巴渝乡土元素视角下乡村民宿多元化景观

设计的主要对策

(一)民宿村域景观格局与乡土风貌的契合性

乡村民宿村域景观层面的设计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从注重“原乡”风貌的角度出发:一方面,对规划场地内的整体地形格局不做大面积的改动,只对局部进行微调,以便更合理地布置路网与功能建筑,强调与现状地形的结合;另一方面,对一些闲置土地、破碎的斑块做出改善与修复,使其尺度、形态、功能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二)民宿村落景观与体验功能的全面性

当下,人们对乡村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大提升,已不再满足于普通的走马观花式的乡村观景。有效利用乡村特有的各种乡土资源,通过景观设计的手法打造节点景观,更新升级以融合创新思路,从而满足游客除住宿外的多样性需求,如观赏乡村自然风光、学习田园知识、了解农耕文化、参于农事活动、享受休闲康养等。因此,乡村民宿景观设计追求的不只是功能和视觉上的满足,还有乡村独有的生活体验和文化体验。

(三)民宿院落景观与自然、文化的协调性

民宿院落景观的设计大部分是在原有乡村民宅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是保持其建筑主体结构不变,利用乡土元素和乡土材料对建筑外立面进行改造美化;二是将其院落景观环境由无景院落向乡土观赏院落升级,设计合理的游客活动空间,配置乡土景观小品以营造乡野生活气氛。另有一小部分为新建民宿院落,应以乡土设计手法,将院落景观的功能性与地域性相结合,使其与村落周边环境相统一,契合乡村民宿片区整体景观环境氛围的营造。也就是说,要针对不同的民宿定位采取不同的院落景观营造手法。

四、结语

伴随乡村振兴的大力推动以及乡村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乡村民宿作为关键载体也迎来了一场发展热潮。但大多数的乡村民宿仍然依赖传统的设计理念,导致现有乡村民宿在景观设计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即乡村民宿景观品质良莠不齐、同质化严重、缺乏地域性的乡土特色等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本文基于巴渝乡土元素视角,重点探讨了乡村民宿多元化景观设计内容,提出了巴渝乡村民宿中乡土景观元素设计的整体方案构思以及乡村民宿多元化景观的主要设计对策,希望为乡村民宿景观设计策略提供有效的借鉴思路,争取为巴渝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乡村民宿景观的营造提供参考,进一步助力乡村旅游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陆林,任以胜,朱道才,等.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研究框架与展望[J].地理研究,2019(1).

[2]刘彦随.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地理学报,2018(4).

[3]郭焕成,韩非.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12).

[4]黄震方,陆林,苏勤,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理论反思与困境突破[J].地理研究,2015(8).

[5]马勇,赵蕾,宋鸿,等.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J].经济地理,2007(2).

作者简介:

龙国跃,本科,四川美术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孙旖旎,硕士,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教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乡村民宿景观设计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