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淮安为例论壁画在城市空间中的地域适存性

2020-03-11李天林汤海英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壁画空间艺术

李天林 汤海英

摘 要:壁画是新时代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表现一个城市的地域文化、精神文明、审美趋势等,开展壁画的地域适存性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淮安市壁画为例对其创作实践进行分析,指出壁画艺术在城市空间中的功能属性,指出完善壁画的地域性评论体系、加强壁画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以及城市壁画建设的问题,以期促进具有地域特色的壁画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运用。

关键词:壁画艺术;地域性;适存性;城市空间

壁画因其装饰性及美化功能成为城市环境艺术的重要部分,可直接反映城市精神文明及审美趋势,现阶段国家正处于发展的新时期,打造宜居城市生态环境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往陈旧、模仿甚至抄袭的环境艺术显得不合时宜,怎样凸显城市的个性化特色,成为城市文史专家和决策者关心的重要问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本土地域文化的挖掘及原创设计才是城市名片,壁画艺术的功能和价值也正在于此。基于此,笔者通过具体项目实践探索,开展壁画的地域适存性研究更具现实意义和范式意义。

一、壁画在城市空间中的功能属性

城市空间中的壁画艺术与传统壁画不同,壁画艺术的文化内涵正在发生转变,传统壁画存在时效性问题。改革开放之初,效仿西方之风盛行,照搬、照抄的“罗马艺术”“欧式风格”比比皆是,寓意科技飞速发展的程式化的“星星”“地球”等元素被滥用。壁画艺术是直接体现公共艺术公开性要素的,随着新时代人文精神需求的增加,人们对精神生活和生活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由于民族自觉、民族自信的提升,更多地关注本民族的、原创的艺术,在空间改造和利用上更丰富灵活。壁画艺术在内涵上更注重传承,材质与形式更加多样,它们以围合、分割、装饰等方式与建筑、园林等城市公共空间互相映衬,不仅给人带来视觉冲击和美的享受,也进一步促进人文景观的文化积淀。

二、完善壁画的地域性评论体系的必要性

建设并完善壁画的地域性评论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一个壁画作品能在城市空间呈现在人们的面前,通常经过采购招标、场地勘察、多场方案汇报、专家论证等诸多环节,最重要的是壁画要满足百姓的审美需求,接受大众评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们对生活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几年,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建设规划和改造力度加大,城市管理者、设计创作者、社会评论者等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建设并完善适合地域文化的评价体系。良好的评价体系对壁画的设计、品质、落成等起到监督作用,使得文化导向健康,市场趋于规范,透明度更高,市民在方案征集、满意度调查等方面参与度更高,有利于人文景观的长期积淀。

三、淮安地域性壁画实践分析

当下城市建设的新命题要求对道路桥梁修缮、公共空间的墙壁围合隔断等进行优化提升。淮安市里运河文化长廊御码头桥巨幅壁画浮雕《老地名》(图1),是苏北地域性环境优化的典型案例,这样具有淮安地域特色文化的主题形式作品,是对淮安本土文化的把握和精准定位。

壁画设计与民生结合,要具备前瞻性,深入地方生活了解民俗民情,彰显壁画艺术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淮安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里运河文化风光带建设贯穿繁华闹市,记忆中的老街巷和老字号则是大河留给我们的家园印记,围绕清江浦区本土文化特点及艺术创作形式,通过壁画艺术对外界传播本土文化。壁画以历史老地名与地方性方言为元素进行创作,呈现于里运河重要节点御码头桥南北侧桥基上(图2),在旅游路线上设置节点,游客可以乘船欣赏壁画,互动性及趣味性较强,提升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向心性与凝聚力。

壁画艺术的地域文化植入,为带来更多的民生体验提供可能。首先是设计阶段,设计团队通过调研讨论和请名家指导等方式,获取更多灵感,强调民俗、文史的民生话题,地方文史专家和本土居民参与地名和方言的网络调查、测评、汇总,进一步为设计方案征集良方,这些无不在进行设计的思想互动。其次是试用阶段,壁画落成于里运河文化长廊的公共空间里,本土居民在地域文化中更有认同感,而来到淮安的游客在观光的时候,通过壁画呈现的老地名和本土方言,可以了解当地更多的风土人情。

壁画这一视觉传达作品,呈现给观者的不仅仅是美感,还有更多的参与性,这也为壁画艺术长久存在于城市空间提供更多可能。具有地域文化的艺术创作作品,更能提高公众的参与度,体现本土生活美学,助力特色城市美学的发展。

四、加强壁画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和科技不断发展,壁画艺术的材质运用广泛、形式多样,声光电的综合运用也很常见,但是相关的人才却显得相当匮乏。目前,我国开设壁画专业的高校相当少,专业技能高的壁画创作人才缺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壁画的创作需要文化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综合训练,创作者不仅要了解传统文化、题材形式、环境空间,更要熟知专业的色彩配置和材料特性。大多的壁画创作者都是艺术相关学科的人员,边干边学地摸索着,缺乏壁画专业人才。系统地培养和建设壁画专业人才队伍的工作也急需开展,在地方高校开设壁画专业,丰富学科和教育师资,以项目化实践反哺教学,使学生在壁画项目中得到实践和锻炼,为城市建设输出壁画专业人才。

五、城市壁畫建设的问题

壁画艺术呈现城市的精神品格,动人的壁画作品如同诗景,壁画建设在现代城市规划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当然,在时下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大潮中,壁画艺术也存在很多问题,对决策者和设计者提出很多的要求。首先是“规划先行”的问题,城市的建设部门需要做好未来的规划,挖掘本土文化,有序、有计划地分步实施,有前瞻性的计划有利于城市的空间合理布局,避免出现应急和突击设计作品的粗制滥造及空间浪费现象。其次是设计者在主题创作上的问题,以往照搬“欧式”“罗马”等西方元素的设计是不可取的。地方特色文化正在被边缘化、淡化,这也是每个城市的模样越来越相近的原因。还有就是,壁画大多分布于城市的公共空间,甚至很多设置在户外空间,这就不得不考虑材质的运用和管理维护方面的问题。目前壁画材质多为耐腐蚀的石质材料、铜质材料、陶瓷材料、玻璃制品、玻璃钢树脂、纤维材料以及多元的复合材料,在使用时受特性的制约,比如户外空间铜材易失窃、陶瓷和树脂类极易损毁等。壁画项目在设计之初,就需要综合考虑环境空间、材质运用、安全性以及是否方便监管等多方面问题。所以,要想建设一件优秀的壁画艺术,城市管理者、设计创作者、社会评论者等都需要参与进来,针对壁画艺术发展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总结并反思,使壁画艺术市场更加成熟、规范。

六、结语

具有地域特色的壁画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运用,有利于积淀地方传统文化,凸显地域文化,彰显城市的独特性。壁画的发展也更加多元化,以多姿多彩的形式融合到城市环境中去,助力建设宜居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李彤.地铁壁画设计与公共空间的互动性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6.

[2]楚启恩.中国壁画史[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2.

[3]郑东军,于莉.当代地域建筑文化分析[J].中外建筑,2005(4).

[4]天津社会科学院技术美学研究所.城市环境美的创作[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

李天林,硕士,淮阴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壁画设计。

汤海英,硕士,淮阴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雕塑。

猜你喜欢

壁画空间艺术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创享空间
壁画上的数学
纸的艺术
帮壁画“治病”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