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重庆市农业绿色发展的建议
2020-03-11向玉兰
向玉兰
农业现代化始终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农业生产是受自然和经济规律双重影响的特殊行业。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不仅是一场关乎农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经济变革,也是一次行为模式和消费模式的绿色革命。目前重庆市农业绿色发展中存在支撑体系不够完备、生产标准和规范匮乏、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政府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四个方面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重庆视察指导工作时,提出了发挥“三个作用”的重要指示要求。重庆市要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农业的基础地位决定农业农村将是绿色发展的主战场之一,必然要求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重庆市农业绿色发展的研究。
一、重庆市农业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绿色发展支撑体系不够完备
重庆市农业绿色发展受诸多生产要素制约。一是绿色生态技术亟待攻关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畜禽排泄物污染源防控、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等绿色生产单项技术或共性技术有一定基础,但是总体储备还比较少。绿色生态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力度还不够,全市在节水、节肥、节药,畜禽粪污、秸秆和农膜资源化利用等单项突破较多,但缺乏全域统筹的绿色发展示范推广模式。二是先进适用设施设备不多。目前关于有机肥施用、作物秸秆收集打捆一体化等绿色环保节能的成熟机械不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绿色发展人工成本过高的问题。三是绿色发展复合型人才包括政府管理人才和绿色服务人才缺乏。农业绿色发展是一项新生产业,对人才的要求很高。在政府管理部门中,绿色工作的推行离不开专业管理知识人才。农业绿色发展要求人才既要懂绿色生产技术知识,还要懂企业经营管理、绿色产品营销等知识。但目前重庆市农业绿色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对复合型人才的吸引力还不够。
(二)农业绿色生产标准和规范匮乏
绿色农业是一个新兴产业,缺乏与之相对应的生产标准和操作规范。一是农业绿色生产标准或操作规范缺乏。如在农业绿色防控技术中,普遍采用的是黄板和杀虫灯,但是不同作物耕地用多少黄板和杀虫灯,每个间隔多少米,多久换1次等标准或操作规范均缺乏,导致农业绿色生产存在明显的个体和区域差异,影响农业绿色发展。二是农业绿色投入品标准体系缺乏。农业绿色投入品包括秸秆加工的饲料、粪便加工的有机肥、沼液加工的液体肥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品。由于农业废弃物本身的基质成分不稳定,因此无法直接成为绿色投入品被利用,如青贮秸秆含水量高容易霉变,畜禽粪便基质成分高容易烧苗等,必须借助工业加工,形成标准化的产品才能商品化。但目前关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品的性能尚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致使这些农业绿色投入品难以成为流通的商品。
(三)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目前,重庆市开展的诸多农业绿色发展实践,市场机制运用并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投资结构中政府所占比例较大。诸多农业绿色发展实践主要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其他主体,但是从投入结构来看,仍然主要依靠政府,其他主体投资意愿不高。二是在运营模式中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并不明显。农业绿色发展的主要运营模式是“政府扶持、企业投资、农户参与、市场运作”,核心是依靠企业积极主动推进市场化运作。然而,目前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作用并不明显。在基建方面主要依赖政府扶持,在技术、产品研发方面没有成熟的创新机制,在绿色生产方式与产品示范推广方面尚未形成广泛的市场效应。三是产业链条短,产品价值挖掘不够。根据农业产业价值链“微笑曲线”理论,位于产业链上游的研发设计环节与位于产业链下游的产品深加工、服务、营销环节是产业价值链中增值空间最大的环节。但在现实生产中,农业绿色发展产业链条局限于“生产—粗加工—销售”,产业价值链位于“微笑曲线”的底部,产品价值挖掘不足。因此有必要从产品研发、产品多元化精加工、技术服务、市场营销等多个方面进一步挖掘绿色农业的市场潜力,进而实现绿色产品“优质优价”。
二、农业绿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把关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入口”
1.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实施化肥使用量负增长行动,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加快技术集成创新,集中推广一批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治理修复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探索有效服务机制,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化肥减量增效。
2.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实施农药使用量负增长行动,建设一批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开展果菜茶病虫全程绿色防控试点,大力推广一批行之有效简便易行的绿色防控技术,扩大绿色防控覆盖范围。推进统防统治减量,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扶持一批农作物病虫防治专业服务组织。推进高效药械减量,示范推广高效药械、低毒低残留农药,引导农民安全科学用药,全面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二)把关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出口”
1.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完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制度体系,推动完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用地政策、畜禽规模养殖场环评制度、碳减排交易制度。依据《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科学合理布局畜禽养殖。推动形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可持续运行机制。
2.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编制全量化利用实施方案,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区域统筹水平。坚持农用为主,积极推广深翻还田、捡拾打捆、秸秆离田多元利用等技术,指导创设秸秆还田离田利用政策机制,培育秸秆资源化利用产业化企业,推进秸秆产业化发展。
3.农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坚持源头控制、因地制宜、重点突破、综合施策,不断完善农膜回收网络。加大农用地膜新国家标准宣传力度,加快推广应用加厚地膜,探索应用全生物可降解地膜。
(三)完善土地资源均衡利用这个“外面”
1.建立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推动用地与养地相结合,集成推广绿色生产、综合治理的技术模式,在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对土壤污染严重、区域生态功能退化、可利用水资源匮乏等不宜连续耕作的农田实行轮作休耕。降低耕地利用强度,实施土地整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2.建立节约高效的农业用水制度。推行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强化农业取水许可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利用,加大地下水超采治理力度。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按照总体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原则,加快建立合理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和节水激励机制,切实保护农民合理用水权益,提高农民有偿用水意识和节水积极性。突出农艺节水和工程节水措施,推广水肥一体化及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灌溉等农业节水技术。充分利用天然降水,积极有序发展雨养农业。
3.建立农田保护与治理制度。建立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转移防控机制,制定农田污染控制标准,建立监测体系,严格工业和城镇污染物处理和达标排放,依法禁止未经处理达标的工业和城镇污染物进入农田、养殖水域等农业区域。出台耕地土壤污染治理及效果评价标准,开展污染耕地分类治理。
(四)完善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建设
1.构建支撑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完善科研单位、高校、企业等各类创新主體协同攻关机制,开展以农业绿色生产为重点的科技联合攻关,尽快取得一批突破性科研成果。
2.建立绿色农业标准体系。清理、废止与农业绿色发展不相适应的标准和行业规范。制定修订农兽药残留、畜禽屠宰、饲料卫生安全、冷链物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产养殖尾水排放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实施农业绿色品牌战略,培育具有区域优势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黔江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胡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