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调共促 协同共建 协作共享ご蛟臁耙磺两群”发展格局新的增长

2020-03-11余长明

重庆行政 2020年1期
关键词:黔江武陵山旅游

余长明

重庆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是全面贯彻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聚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务实行动,为区县发展带来重大战略机遇。重庆市黔江区作为中央和重庆市定位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将紧紧围绕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黔江大地上这条主线,发挥区位、生态、开放、服务、文脉优势,努力在“互联互通、兴业兴城、共建共享、至善至美、开拓开放”上狠下功夫,勇担中心责任,彰显中心价值,加快打造“一区两群”发展格局新的增长极,在“支撑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辐射武陵山、联动‘一区两群、链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交汇点”叠加优势、“桥头堡”支撑功能、“示范区”带动作用。

一、聚焦“互联互通”补短板,加快打造武陵山区综合交通枢纽

黔江地处重庆与长沙、武汉、贵阳三个省会城市的几何中心,是重庆南下东进、武陵山区互联互通的战略“桥头堡”。黔江将把交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增强黔江服务重庆主城都市区、辐射武陵山区的交通节点功能。

(一)拓展多向畅联基础设施

积极争取把规划中的黔恩普铁项目提升为高铁项目,规划建设郑州—万州—恩施—黔江—铜仁—贵阳高铁项目,打通黔江东出、北上、南下、西进大通道。加快建设渝湘高铁,推进黔万高铁和黔遵昭铁路、黔忠广铁路、恩黔铁路以及黔务高速、黔利高速建设,加快广清永渝高铁通过沪昆、张吉怀等高铁与渝湘高铁连通,逐步构建“8干线3枢纽”铁路网络和“1环6射”高速公路网络,形成“东承、南融、西联、北拓”多向畅通大格局,着力打造长江经济带东向出海和陆海南向新通道重要连接点。

(二)完善多式串联“大枢纽”

配建450万吨铁路物流基地,形成“客货并举、双向交叉”的十字型交通枢纽。加快建成投用黔江至石柱高速公路,推进黔江过境高速建设,建成区域性公路运输枢纽。联结石柱、忠县长江码头和彭水乌江码头构建“借道航运”体系。全面融入成渝机场群,加快完工投用黔江机场改扩建工程,配建空港物流基地,发展货运航空、建设航空口岸,加密一线城市航线,加快打造武陵山区重要航空门户和旅游中转港。扩大海关平台优势,畅通渝东南地区联结世界的“出海口”。

(三)打通多点快联“微循环”

加快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正阳站与黔江北“两枢纽”间的有轨电车、城市快速路等高效连接通道建设,改造提升国省干线公路,到乡镇公路按照山岭重丘二级标准布局,加快建设一批二级路和景区公路,完善“四好农村路”网络体系,打通“最后一公里”,提升境内乡乡通畅、村村通达水平,提高与主城“一区”、渝东北“群”的快速连接和渝东南“群”内部快速流通水平。

二、聚焦“兴业兴城”强支撑,加快打造武陵山区重要经济中心

黔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武陵山区城镇群两大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唯一“交汇点”,叠加形成区域中心城市“加强版”。黔江将全力争创国市级高新区,结合用好高铁经济前瞻性研究成果,提升城市能级和承载能力,推动人口集聚和产业引入,辐射带动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构建“布局科学、差异发展、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成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

(一)重构“一主两副”城市空间布局

坚持“老城区做减法、新城区做加法”原则,加快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深化“多规合一”,用好用活“高铁+”科学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推动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重构,构筑以正阳组团为核心、以老城组团和舟白组团作为城市副中心的“一主两副、带状整合”城市空间格局。依托正阳高铁站、黔江北站,科学布局核心区、影响区、外围区,推动城市中心由老城转移至正阳组团,整体城市布局由“单线串联”的五组团转变为“双线并联”的发展格局。

(二)优化“聚点多元”现代产业体系

聚焦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持续发力,巩固壮大“3+X”山地农业产业体系、“6+1”现代工业产业体系、“50A”生态旅游产业体系,推动“一产往外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加快“四大产业园”和“日照食品产业园”“飞地经济园”建设,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确保2020年成功创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不断深化大数据智能化创新,推动启迪科技城等平台引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扩容提质亩产万元立体农业基地,做大做强黔江鸡杂产业,培育产业融合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提速“城乡区域”融合发展步伐

统筹抓好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聚焦五个振兴,继续推进“31522”分层分类示范建设,创建全市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和乡村振兴暨全面小康示范区。继续以“巩卫”“创文”为抓手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深化城市“众智细”管理和“马路办公”,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促进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充分发挥武陵山旅游发展联盟等作用,持续推动片区基础设施对接、产业优势互补、旅游景点互连、生态环境共建、信息资源共享,联动渝东南各区县打好自然生态牌、民俗文化牌、民族地区牌、革命老区牌,唱好区域发展“协奏曲”,建好生态民俗“大家园”。

三、聚焦“共建共享”建中心,加快打造武陵山区公共服务高地

公共服务是黔江的基础优势,也是中心的使命担当。黔江将瞄准人民群眾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升级教育、医疗、商贸等公共服务品质,增强跨区域集聚吸附能力,构建渝鄂湘黔毗邻地区“泛城市”中心,建设“近悦远来”精品黔江,更好地辐射武陵山区。

(一)建设区域性现代教育高地

强力推进“名师名校”工程,锻造高素质师资队伍,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提档升级、开放共享。大力发展优质高中教育,打造一批市级特色示范高中,保持高考核心指标渝东南领先,让本地学生“因质量而留”、外地学生“为声誉而来”,加快建设渝东南教育中心。深化与主城区、山东日照等市内外名校合作,支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加快建设渝东南职教城,建设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于一体的武陵山区现代教育高地。

(二)建设区域性医疗卫生服务高地

积极推进西部医学中心黔江副中心和国家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工作,在黔江设立重庆儿童医院黔江分院,引进1~2所知名专科医院,把中心医院建成武陵山区一流综合医院,中医院创建成渝东南首家“三甲”中医院,民族医院创建成“三甲”综合性医院和国家级示范民营医院,增强黔江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承载能力。坚持医养结合,大力发展医疗保健产业,争取在人口老龄化医疗保健市场抢占更大市场。

(三)建设区域性商贸服务中心

重点优化老城核心商圈业态布局,加快智能城市配送项目建设,加快奥特莱斯等商贸体落地建设。积极发展旅游经济、假日经济,引导各类商贸服务企业围绕消费升级举办展会促销活动。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打造一批标志性、品牌性的夜市街、不夜城。加快推进“智慧商圈”建设,依托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提升传统服务业档次和能级,积极拓展智能家居、家政服务等新兴业态,构建“线上+线下、商品+服务、零售+体验”新模式。

四、聚焦“至善至美”揚优势,加快打造武陵山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黔江横跨神秘北纬30度,清新清凉生态品牌响亮,历史人文底蕴悠远深厚,是生态多样性、民俗独特性、文化厚重性的集中“展示区”。黔江将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加快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武陵山区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大武陵”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核心“支撑点”,共同守护渝东南“中国旅游第一廊”美誉。

(一)守护生态品牌提“颜值”

持续实施五大环保行动,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筑牢渝东南生态安全屏障,确保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50天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8%以上。争取将黔江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提高生态补助标准,积极争取主城区购买黔江森林覆盖率指标。持续放大“绿色中国·杰出绿色生态城市”“中国清新清凉峡谷城”“中国森林氧吧”等品牌效应,到2021年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二)促进文化兴盛增“气质”

全方位建设底蕴深厚的特色文化之城,把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延续城市文脉。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弘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传承“天理良心”文化,注重提升市民素质,大力弘扬城市精神,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常开常盛,用优秀精神和先进文化为发展积淀正能量。深化乡村铸魂行动,延续乡土文脉和乡村精神,充分展现浑然天成的自然之美和悠久厚重的人文之美。

(三)构建全域全景升“魅力”

深化旅游供给侧改革,在已有8个4A级景区的基础上,加快濯水景区、芭拉胡景区创5A步伐,务实推进三塘盖国际旅游康养度假区建设,打响“夜游芭拉胡、探秘峡谷城、领略民族风”品牌,全力构建以“50A”旅游景区方阵为核心支撑的“全域旅游、全景黔江”,持续擦亮“中国最具魅力宜居宜业宜游城市”“中国最佳品质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名区”等旅游名片,力争2020年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2%以上,推动旅游大区向旅游强区、旅游美区阔步迈进。

(四)强化区域协作聚“合力”

发起设立武陵山旅游营销基金,携手共建武陵山国家民俗文化示范区。坚持资源互补、市场互建、客源互送、信息共享,探索武陵山机场旅游专项补助机制,培育打造一线城市到黔江至武隆、酉阳、张家界、凤凰古城、长江三峡的世界级旅游线路品牌,着力打造“三圈三带”旅游朋友圈,持续唱响“神秘芭拉胡·魅力阿蓬江——清新黔江”旅游品牌。

五、聚焦“开拓开放”抓融合,加快打造武陵山区对外开放高地

对外开放是黔江“强己”的必由之路,也是黔江“利他”的关键之招。我们将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战略,加强与沿海及周边地区合作交流,持续推动对外开放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走,构建武陵山区对外开放新格局。

(一)建设引领性开放平台

争取将黔江纳入国家新一轮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达州—万州—黔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将黔江航空口岸开放纳入《国家口岸发展十四五规划》。建设海关特殊监管场所、保税仓库,适时在铁路货场开展甩挂业务,补齐开放“利他”基础设施短板。充分利用区域性专业市场体系发展基础和海关、进口商品授权分销中心等对外开放优势,在渝东南乃至武陵山片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

(二)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以外向型农业、纺织服装、食品等特色产品为主,强化与重庆主城都市圈和武陵山区毗邻区域的产业协作,建设承接东部沿海、重庆主城产业转移的重要开放平台和出口贸易加工基地。坚持以商招商、精准招商、补链招商,确保招商引资“三率”片区持续领先。大力培育进出口企业,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和纺织品出口贸易,突破性发展跨境电商,确保电商交易总额、网络零售额持续增长。

(三)优化名片式营商环境

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积极对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全渝通办”,做好“加减乘除”法,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让“就近办”“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成为常态、成为名片。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认真落实“1+1+6+4”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好服务企业“组合拳”,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重商安商亲商,增强企业获得感、安全感、归属感,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 者:中共重庆市黔江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马 健

猜你喜欢

黔江武陵山旅游
武陵山歌
国、市蚕桑“双体系”为黔江蚕业高质量发展献策
家蚕新品种“川山×蜀水”与“华康2号”在黔江饲养表现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黔江精神探论
武陵山地区几种民族药用植物的研究与应用
武陵山地区特色药用植物七叶一枝花的研究与应用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