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新发展理念 加快推进重庆国际生物城建设发展

2020-03-11辛国荣

重庆行政 2020年1期
关键词:巴南区生物医药生物

辛国荣

生物医药产业被誉为“永不落幕的朝阳产业”,是近10年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重庆市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将其列入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重庆市市长唐良智同志多次调研指导重庆国际生物城建设发展。重庆市巴南区扎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全力建设长江上游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生物城(以下简称“生物城”)。近3年来,巴南区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占全市的67%,获批临床的创新药物数量占全市的60%。巴南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成为全市唯一由国家发改委确定的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

一、坚持创新驱动,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崛起

(一)把握战略机遇,强化顶层设计

随着“中国制造2025”“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的实施,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全市“4+1医药产业集聚区”战略推动下,巴南区编制完成园区控制性规划,按照生物医药产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和健康服务产业园的功能分区,着力打造集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产业高地。2017年11月,重庆市經济信息化委员会授牌“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园”。2018年8月,市政府支持建设“重庆国际生物城”。3年间,生物城已完成投资380亿元,园区面积拓展至6.8平方公里。到2025年产值将超600亿元,成为重庆市生物医药产业的主要承载地。

(二)明确产业方向,强化补链延链

瞄准蓬勃发展的生物药领域,编制完成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构建以生物药为核心,以化学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为特色,以专业研发服务为主轴的“1+3+N”产业体系。通过龙头引领和集群培育,智睿生物、日本参天、美国Athenex、四川新绿色等59个高精尖项目相继落户,生物城已成为重庆市产业聚集度最高、门类最全、要素最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地。

(三)打造创新平台,强化产品研发

药品研发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灵魂。生物城从创立之初就注重创新能力建设,建成了以智睿生物研发孵化中心、北大医疗创新谷(重庆)为代表的创新研发平台,着力推进药品研发和试验。目前,“打一针管一周”的长效胰岛素产品作为一类新药,已在全市率先取得临床批件。智翔金泰重组全人源抗EGFR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已取得全市首个一类新药临床批件,治疗晚期肿瘤临床试验正在有序推进。国产9价宫颈癌疫苗三期临床进程加快,有望成为国内首个同类产品的进口替代品,价格约比进口产品低30%。口服紫杉醇制剂已完成国外临床试验,国内已取得国家药监局的临床批准,将在生物城量产、在全球销售。

二、坚持协调联动,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能

(一)三级密切联动,科学高效推动

在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联系会议制度,相关市级部门和区委、区政府统筹推动下,产业发展形成自上而下、逐级推动、属地承接的良好态势。巴南区设立了工业商贸管委会,成立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定期部署推动规划落地、政策落地、项目落地、服务落地。将重庆麻柳沿江开发区公司更名为重庆国际生物城公司,高效推进土地开发、工程建设、人才引进、项目服务等事项。近3年,累计出让土地670余亩,建设公用项目20余个。

(二)多重政策催化,产业蓄势发力

生物医药产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产业,发展初期必要的政策引导至关重要。巴南区积极对接落实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立足实际制定《巴南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区财政每年投入3000万元,在团队落户、人才保障、知识产权保护、企业上市孵化等方面倾斜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近3年,累计汇集产业引导发展资金6.9亿元,创新研发投入2.6亿元,32个产业项目和20余个研发项目直接获益,生物城产业投资和工业产值连续3年保持30%以上高速增长。

(三)健全服务机制,优化营商环境

建立招商项目落地服务机制,通过落地手续全程代办、优惠政策对接落实等措施不断提高招商和项目建设效率,累计为企业代办建设手续、申请经营证照500余项,产业项目落地用时缩短至45天,其中投资占地115亩、建设面积5万平方米的博唯生物项目一期仅用时14个月建成投用,创下巴南生物医药项目建设最快纪录。建立产品试验量产跟踪服务机制,在GMP认证、新药注册、高新技术企业及项目申报等方面做好企业跟踪对接,帮助企业获得临床批件8个,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48个。

三、坚持绿色推动,加快共建宜居宜业园区

(一)共建生态园区,推进绿色发展

加快编制环境评价规划,规划布局长江生态岸线、栋青湿地中心公园、雨水收集走廊等“一江、两心、三廊”生态功能性项目,新建防洪护岸8.1公里,恢复生态绿地5.2万平方米。严守长江沿线“1公里”“5公里”生态红线,严把环保准入关口,优化产业布局,严禁重污染、高能耗企业和精细化工、原料药等项目落户。加快环保设施建设,建成日处理能力1万吨的专业化污水处理厂2座,企业污水、废气处理设施38个,污水处理能力1.5万吨。

(二)共建节能园区,推进集约发展

坚定推进节能、降耗、减排、余热综合利用等低碳发展模式,加快完善与产业项目息息相关的供电、水源、蒸汽等配套设施。建成西南地区首个冷、电、生活热水集中供应的分布式能源系统,供热能力34.2万吨/日,依托入驻企业建成热电联产“热岛”系统,每年供应0.98 MPa饱和蒸汽144万吨。按照产业发展需要,集中布局水、电、气供给设施,每日供给能力分别达到2.6万吨、70万立方米和76万千瓦时。建立土地集约利用机制,用地指标向发展快、特色突出、用地集约节约的项目倾斜,收回供而未用土地460余亩。

(三)共建宜居园区,推进融合发展

着力打造“30分钟直达机场、20分钟直达果园港”交通体系建设,先后建成麻柳大道、天池大道等20公里交通路网,与G50S、G69高速、南两高速、铁路东环线、渝万高铁等实现无缝衔接。开通公交线路20条,1小时通达渝中解放碑、南岸茶园、江北观音桥等地。推动生物城与镇域配套共建共享,通过资金打捆、项目打捆,新建一批教育、医疗、市政基础设施等民生项目,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木洞古镇、江中岛屿,促进产业与城市、传统文化与医药产业融合发展。

四、坚持开放带动,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一)加強交流合作,注重优势互补

组团参加中国进博会、重庆智博会,高标准承办中国医药峰会、重庆医药高峰论坛等大型展会,建立资本机构、行业协会、医药展会等多个开放合作平台,适时推广生物城要素成本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平台区位优势和政策叠加优势,成功引进科瑞制药、钱康复等项目落地。加强“校城”合作,与四川大学魏于全院士团队推进共建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实验室、开展成果产业化合作等,建成重庆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平台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医城”合作,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有序开展国产人源IL-17A单抗等新药临床试验。

(二)加强招才引智,注重聚才用智

制定《“菁英计划”高层次创新人才激励办法》《人才专项资金激励办法》等引才政策,设立1300万元专项资金,通过成果激励、专项补贴、配偶子女落户等措施,先后引进博士研究生等65名、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22名。注重引进学科专业人才参与生物城建设,从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第三军医大学等高校引进专业人才入职公司中高层,着力提升管理团队专业化水平。成功举办生物医药双创英才项目对接会,涉及医疗器械、生物检测、精准医疗等细分领域的21个项目参与路演,粉末胶原缝合线、DNA复制调控与生物医学开发等7个项目团队意向落户。

五、坚持共享互动,打造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一)建设全生态链,推动平台共享

注重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搭建生物药、化学药、医疗器械一体化共享平台。建成美莱德动物试验平台、宸安生物中试平台等一批共享平台,形成临床前研究服务体系,累计承接抗肿瘤、宫颈癌、白血病、哮喘等10种治疗新药研发项目,开展体外评价、生物分析等公共服务项目近50项。加强全球知名CDMO企业招商工作,推动高质量CDMO项目落地生物城,加速构建高端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外包体系,着力打造先进代工产业集群。

(二)加强五方合作,实现模式共享

抢抓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携手上海张江药谷、武汉光谷生物城、江苏泰州生物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打造长江经济带生物产业联盟,布局国家级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医研企一体化合作模式,有力推动各方优质资源整合共享、关键技术互补共建和研发成果转化共用。通过“五方合作”,博唯生物、智翔金泰等一批在市外完成研发的新药项目顺利落户生物城,快速进入生产环节,有效实现高端创新研发和高效规模生产的良性互补,形成了东西联动、共同发展、共享机遇的良好态势。

(三)构建产业基金,实现资金共享

注重资本与项目的联动,在项目产业化的同时,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共建产业基金等方式,支持企业产品创新、成果转化和市场开拓。建立了规模近10亿元的植恩、杏融等产业基金,重点支持新药研发和成果转化,投资研发项目46项,70余个临床价值高、市场规模和前景好的生物医药品种加快实现“重庆造”。与通和毓承等国内顶尖医药专业基金公司合作,通过资本引导招商,在药品上市持有人制度试点下,通过投资持牌项目,保障项目落地并加快产品产业化。未来5年,生物城将有10余个产品上市销售,到2030年达产产值将超千亿元。

作者:中共重庆市巴南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马 健

猜你喜欢

巴南区生物医药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奋进中的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
第12话 完美生物
以水魄理顺繁琐的政工人——记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检察院政治处干部赵昌光
为老百姓看好“钱袋子”——重庆市巴南区:一个监督政府预算的基层样本
暑假乐开花
生物医药洁净管道系统
生物医药洁净管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