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晋藩先生的学术理路与研究范式和特色贡献
2020-03-11张中秋
张中秋
一、三个关键词一个共同体
这个题目中有三个关键词一个共同体,即学术理路与研究范式和特色贡献这三个关键词是三位一体的,亦即张先生在学术理路中探索和发展研究范式,在其研究范式中蕴含着特色和贡献,这些都可以归结为张先生对中国法律史或者说对中国传统法的研究与认识。
二、张先生与中国法律史的研究范式及变迁
范式是一种叙事模式,它有四个要素,即基础性的或者说基本概念,这是其一;其二是建立在此概念上的一套理论;其三是与此概念和理论相匹配的方法;其四是可以實证其理论的典型例子。范式在科学研究中往往具有创新甚至革命性的意义。
从过去到现在,中国法律史的研究范式,经历了从刑法志到法制史到国家与法权通史再到法制史和法文化史、法文明史以及新研究范式的变迁与转换。中国传统的法律叙事模式或者说研究范式,以历代正史中的《刑法志》为代表。这个范式的基础性概念或者说基本概念是礼法 ,礼法的核心是德主刑辅,用今天的话来说是德治与法治相结合。从近代开始,我国接受来自日本的法制史范式,这个范式源自欧陆,它的基本概念是法律制度,法律制度的核心是规范。这个范式使中国法律史的研究成为近代法律科学的一部分,在这个范式中产生了不少重要的成果,其中可以陈顾远先生的《中国法制史概要》为代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大陆开始接受来自苏联的国家与法权通史范式,这个范式的基本概念是国家与法,国家与法的核心是政治。张先生在上世纪50年代参与和探索了这一范式,编撰出了《中国国家与法权历史讲义》的著作,这是一项新的尝试和贡献。在改革开放后的1979年的“长春会议”上,以张先生等为代表的中国法律史学界前辈重新确定了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先是形成了以刑法和司法为中心的法制史研究范式,后又发展到了以刑事法、民事法、行政法、经济法和诉讼法等为内容的法制史范式。这个范式的基本概念同样是制度,制度的核心依然是规范。在这个范式的恢复和发展中,张先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最早主编了全国性的统编教材《中国法制史》,后又出版了个人专著《清律研究》,接着又推出了作为总主编的《中国法制通史》(10卷本)。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学界兴起了法文化史的研究范式,这个范式的基本概念是法文化,法文化的核心是法的观念、价值和意义。法文化史范式与法制史范式有所不同,它主要不是研究法律制度,而是研究隐藏在法律制度后面的法的观念、价值和意义或者说法律样式。张先生亦率先探索和推进了这一范式的研究,出版了以《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为代表的著作。近来受到重视的是法文明史研究范式,这个范式的基本概念是法文明,法文明的核心是法的道德、理性和进步。法文明史范式与法文化史又有所不同,它主要不是研究法的观念、价值和意义,而是透过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来研究法的道德、理性和进步及其在人类历史上的表现和贡献。张先生正在探索和推进这一范式的研究,出版了《中国法制文明史》和《中国古代司法文明史》著作。从中国法律史的研究范式及其变迁来看,探索还会继续下去,学界现在亦正在进行其它范式,如法理范式的探索,法理范式的基本概念是法理,法理的核心是正当性,亦即正义问题。
三、张先生学术思想的特色贡献及动力来源
梳理张先生的学术理路与研究范式,其中一个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与时俱进。因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史学经历了从制度到文化再到文明的研究变迁;同时,中国社会亦经历了从制度建设到文化自信和文明国家的追求。这表明张先生的研究是与学术和社会同步共进的。从研究范式上说,张先生的贡献在于探索和推进了对中国传统法的研究和认识,并为此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认为支撑和推动张先生的动力是他一生不自满、一生不偷懒的谦虚、勤奋和超常的毅力,其谦虚、勤奋和超常毅力的背后,是他为往圣继绝学的家国情怀,亦即他对自己国家和民族文化传统的珍视和热爱,这可以说是他精神动力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