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糊
2020-03-11
烈士王志军曾是我新兵连的战友,但大家私下里不喊他的名字,而叫他 “迷糊”。
说起 “迷糊”还真有些迷糊,队列训练时,他经常左右不分,有时班长喊 “向左转”,他可能向右转;有时班长喊 “向右转”,他可能向左转。在几种步伐行进中,走成一顺脚的次数也不少。新兵连紧急集合的次数比较多, “迷糊”几乎每次都丢三拉四,有一次还把胶鞋穿成了一顺脚。连长让他换过来,他却跑回了宿舍……但很快又跑回来,面对连长立正: “报告连长,宿舍里也是一双顺脚鞋……”
还有一次,新兵连长参加 “迷糊”所在班的班务会, “迷糊”拿自己的水杯给连长倒了一杯水,还加了两撮红糖。为了使热水尽快降温,他用嘴不停地吹杯里的水,后来还用右手食指往杯里搅了搅,这才递给连长: “连长喝红糖水,正好喝。”未等连长接水杯,新兵班长就抢过话说: “你那么折腾,怎么让连长喝?” “迷糊”不解,端起水杯自己先喝了一口,咂咂嘴,再次递向连长: “连长喝吧,不凉不烫,甜着呢。”
话一出口,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那时战士们做好事的热情特别高,只要能做的好事差不多都想到了,星期天节假日几乎都用在了做好事上。有的新兵为抢着做好事,前一天晚上便将工具藏进被窝里……
由于 “迷糊”心里老是想着做好事,精力过于集中,一次就又出了笑话。那次出操回来的路上, “迷糊”的帽子被风刮掉了,他捡起帽子迅速跑向新兵连长,立正报告: “报告连长,我捡了顶帽子,现在交公。”连长看看 “迷糊”的头上没戴帽子,便问: “你的帽子哪去了?” “迷糊”摸摸自己的头,这才恍然大悟,不好意思地又从连长手里接过帽子……
“迷糊”不但有点木讷,做事也比较慢。工作训练学习各个方面,班长都指定一位做得比较好的同志重点照顾 “迷糊”,紧急集合时班长就亲自盯着。每天晚上熄灯前,班长便帮助“迷糊”把紧急集合的用品准备好。紧急集合号一响,身边的战友就先把他推醒,动作快的同志帮助他披子弹袋,提醒他带有关装备。时间长了,他犯迷糊的事也渐渐少了,新兵连长还在点名时几次表扬了他。
这个部队有个传统,每批新兵入伍后,都要组织参观一次日本侵略者活埋中国矿工的“万人坑”,借此机会进行爱军习武教育。
参观 “万人坑”回到营房,有的新兵朗读了提前写的稿子,还有的新兵即兴表了决心。
“迷糊”也激动万分,举手发言: “我也说两句!”
“迷糊”这声断喝,把所有人的眼球都引了过去,但只见他嘴角抽动着,脖子上的青筋都冒了出来,就是说不出一句话。可出人意料的是,那天,大家没有一个人笑,饭堂出奇地静,投向 “迷糊”的都是鼓励的目光。 “迷糊”几乎是用尽了吃奶的力气喊道: “我,我一定当尖兵,不当熊兵!”话一出口,立即响起热烈掌声。
新兵连训练结束前进行实弹射击和手榴弹投掷。
上午的实弹射击进行得很顺利,成绩也非常好。按照平时训练要求,下午的实弹投掷进行流水作业,就是一个新兵站在投掷点时,由一个教练班长进行指导,下一个新兵要在上一个新兵身后几米处卧倒等候,其余人员隐蔽在后边十来米深的战壕里,待投掷完的新兵回到战壕里边后,卧倒等候的新兵再替补上场,这样依次类推。
说话间就轮到了 “迷糊”。 “迷糊”的实弹射击成绩位居新兵连第七,他还想在实弹投掷上再向前挤一挤,这两项成绩都好了,总评成绩才能提高,评选训练尖兵才有希望。 “迷糊”不错眼珠地注视着他前边新兵的一举一动……只见那新兵揭开手榴弹底盖,取出拉弦环,套在小拇指上,侧后方举过头顶,用力一掷……可手榴弹没有向前飞,却脱手掉在 “迷糊”身后不远处。班长大喊一声: “卧倒!”瞬间将那新兵压在身下。
按照手榴弹爆炸特点分析,如果手榴弹在落点爆炸,卧倒在地的新兵、班长和 “迷糊”都有可能负伤,但不会致命。没想到这时卧倒在后面的 “迷糊”异常机灵,腾地跃起,一个箭步冲上去,抓起手榴弹就甩了出去……
手榴弹甩出去不远就在空中爆炸了,几块弹皮打在了迷糊头上。战友们纷纷跃出战壕,扑向迷糊。
新兵连长抢前抱起迷糊,不住地呼唤着他的名字: “王志军,坚持!王志军,坚持住!我们马上送你去医院!”
他微微睁开双眼,环顾大家,微笑着对连长说: “我这次没犯迷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