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哲学的重大发展
2020-03-11杨竞业
杨竞业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文化工作部教授、硕士生导师)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这个论断从哲学高度精辟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基础、文化根基、价值取向和创新形态,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哲学的重大发展。
首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思想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思想旗帜。这面红色思想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改革开放旗帜,也是新时代精神的旗帜。因此,我们要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范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哲学健康发展。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哲学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思想旗帜决定道路选择,道路选择决定制度设计,理论创新和文化传统影响道路实践和制度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最伟大成就。它具体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四位一体”的健全发展上,也体现在中国人民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统一提升上。《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它阐明了我们这个制度和治理体系赖于产生的历史文化根基,也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哲学得以发展的道路基础、理论基础、制度基础和文化基础。因此,我们要坚定走中国道路,创新中国理论,弘扬中国优秀制度文化,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哲学建设。
再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巩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哲学的发展建立了结构框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化的制度体系,是讲汉语的制度体系,是为国家谋富强、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制度体系。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构起党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制度的“四梁八柱”,它推进党内法规、社会法令、国家法制的系统建设与推进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互相结合,实现社会治理水平和国家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这个制度和治理体系彰显了我们党的初心与使命,体现了以法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公平正义的价值旨归。这是我们这个制度和治理体系深得人民拥护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精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哲学建设。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建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哲学的发展创造了现实条件。哲学是关注现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哲学既关注现实,也解释现实、改造现实。它以制度的方式切入对中国现实的关注和问题的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它坚持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它依法加强系统的全面的综合的治理,把国家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障。这样一个制度和治理体系,把基本原则、科学方法、合理手段和伟大目标统一起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哲学的社会功能。
总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是一篇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哲学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光辉文献。它不仅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坚持和发展这个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战略任务,也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哲学赖于发展的思想基础、文化根基、价值取向和创新形态,它必将从中国制度哲学层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也将在中国化制度哲学的发展中增强这个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生命力、解释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