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生成逻辑、原则要求与推进策略

2020-03-11

广西社会科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提质时代质量

(南京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所谓党的建设质量,是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政党开展党建活动的实际成效满足其实现历史使命、达成奋斗目标所要求的程度及其外化状态。它是反映政党建设状况优劣好坏的总体性表征,是对党建活动开展合理性、规范性、实效性的检视与追问。作为与政党产生、发展相伴相随的概念,党的建设质量蕴含着目标动力、行动价值、工具理性等多重意蕴,它不仅表征党的建设状况,还映射党的政治形象,关乎党的生命力、战斗力、凝聚力与创造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的崭新历史方位把脉党建新问题、新形势与新任务,在党的十九大创造性地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作为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重要内容加以明确,为在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谋定了崭新动力源点,体现出管党治党的战略创新与方法自觉。习近平强调:“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党的十九大总结实践经验、顺应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提出的重大课题。”[1]将“新时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作为一项重大课题进行攻关研究,最根本的要求在于准确把握其生成逻辑、原则要求与推进策略,为探索这一崭新课题提供重要学理支撑。

一、“新时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生成逻辑

“新时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命题生成有着严谨的逻辑支撑,是理论深刻性与实践鲜活性、历史沿承性与现实开创性、问题指向性与目标导向性的有机统合。

(一)“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建著述内在规定

党的建设质量关涉党的事业与前途,将质量要求贯穿党的建设始终无疑意义重大。无产阶级政党要注重提高自身建设质量虽然不能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找到原样话语,但其确然是这些党建著述所阐发的重要思想,昭示着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要求。1871年11月,马克思、恩格斯在起草的《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中提出,为了能够代表无产阶级这一最先进、最纯洁、最革命阶级的利益与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2]。这里的“不同”和“对立”不仅是指无产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在阶级属性、利益代表上的不同与对立,更是指因历史地位和承担使命的差异对政治形态严整性及组织结构严密性诉求的不同与对立,其内含着无产阶级政党应更加重视自身建设质量的深刻蕴意。为确保无产阶级政党始终具备并体现强烈的政治性、鲜明的阶级性与严密的组织纪律性,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应重视自身政治纲领建设的质量,“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3];应重视自身组织建设的质量,党的领导集体必须具备权威性,“也就是说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动”[4],党所吸纳的党员必须是“最不知疲倦的、无所畏惧的和可靠的先进战士”[5],只有如此才能在党的各级组织中实现“无产阶级的立场和利益问题应该能够进行独立讨论而不受资产阶级影响”[6];应重视自身纪律建设的质量,使党的纪律成为凝结革命力量的可靠保证,因为“没有任何党的纪律,没有任何力量在一点的集中,没有任何斗争的武器”,只会得到一个“畏缩胆怯的而又阿谀奉承的组织”[7]。

列宁作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的创立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始终将提高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质量作为确保并增强其政治性、先进性与纯洁性的重要任务加以推进,并将高质量党建视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新”之所在。早在1905年2月,列宁就提出:“如果我们不能够大胆主动地建立新的组织,那我们就应该放弃起先锋队作用的空洞抱负。”[8]在这里,列宁主张以发挥先锋队作用为导向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实质上已提出质量建党的要求。1920年4月,列宁指出:“没有铁一般的在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党,没有为本阶级一切正直的人们所信赖的党,没有善于考察群众情绪和影响群众情绪的党,要顺利地进行这种斗争(意指对旧社会的势力和传统斗争——引者注)是不可能的。”[9]在列宁的思想中,“铁一般”“可信赖”“善于考察并影响群众”是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特质,是党的建设高质量的外化表征。为打造高质量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列宁主张:全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要坚决同错误思潮作斗争;它的领袖必须名副其实,应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人来担任;它的党员必须能够接受严格的考验,“只让有觉悟的真正忠于共产主义的人留在党内”[10];要“在党组织中真正实现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要进行顽强不懈的努力,使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而不是在口头上成为党的基本组织细胞”[11],要注意防范党组织的内部蜕变。俄共(布)十大通过的《关于党的建设问题的决议》指出:“党内总的任务不是在数量上扩充党的队伍,而是改善它的质量,提高全体党员的觉悟,加强对他们进行共产主义教育。”[12]这一论断有三重含义:其一,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与组织优势是其自身建设高质量的现实彰显,必须深刻认识到提高质量是党开展自身建设工作的总的导向与任务。其二,在党的历史使命发生变化、执政地位日趋稳固的情况下,“连一点无产阶级气息都没有的人现在都对布尔什维克的政治成就心向神往了”[13],“自私自利分子和盗贼”必然妄图渗入执政党内谋求利益、追求权力,此时如若不能处理好党员发展的数量与质量关系,定会出现“组织不纯”的问题,进而会影响党的建设质量。其三,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可以从提升党员思想文化水平、严格党员发展标准入手,即通过加强党的思想与组织建设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进而提升党的执政水平,维护党的执政安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上述话语昭示着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无产阶级政党开展自身建设工作的质性规定与根本诉求,他们所提出的相关重要思想无疑为新时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命题出场贡献了源头活水。

(二)“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价值追求

纵观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征程,质量要求恰如一条“红线”贯穿党的建设始终。虽然党的十九大前党的历届领导人未将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上升至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高度,但在领导人著作与党的文献中亦存在着内蕴这一思想的原则性论述与方法论阐释,他们的探索为新时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奠定了历史基础。早在1926年3月,毛泽东就在《纪念巴黎公社的重要意义》中指出了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对推动党领导中国革命进程的重要性与现实性,即“我们欲革命成功,必须势力集中行动一致,所以有赖于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党来发号施令”[14]。1929年12月,毛泽东在为古田会议撰写决议案时提出,党组织出现软弱涣散问题的根源在于“党员加入太随便,许多不够党员资格的也拉了进来,特别是官长不要任何条件,一概拉进。因此党的质量就弄得很差了”[15]。在这里,毛泽东首次提出了“党的质量”概念,并将其作为组织建设状况的因变量加以考察。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概念时强调,必须“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16]。在这里,毛泽东实际上提出了衡量党的建设工程质量的基本标准,即在党的建设过程中,党组织的覆盖面是否日渐广域,能否满足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组织要求;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否得到切实贯彻,能否以“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合厚植党的群众基础;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否得以葆有并日渐鲜明,能否彰显其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所武装的政治优势。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时强调,“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要有一个成熟的党,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17]。成熟的党在内涵实质上就是质量过硬的党,对党的成熟度提出诉求,即是对党的质量提出要求。在毛泽东看来,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注重建设质量是推进伟大工程的应有之义与必然要求,党的建设高质量是确保领导革命胜利、建设顺利的前提性条件与根本性保障。

在此意义上,邓小平也强调:“有了一个好党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革命胜利后,搞社会主义也要靠一个好党,否则胜利就靠不住。”[18]步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主张坚决纠治党内长期存在的政治、思想与组织问题,严格党员发展标准,加快落实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工作,致力推动党内呈现安定团结与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着力实现高效率与高效益的党的建设。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所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内含着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在宏观层面的三重指向,为新形势下衡量党的建设质量提供了参照坐标。面对新世纪党的建设新课题,胡锦涛立足新的时空维度强调,“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检验党的建设的重要标准”[19],“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的建设工作更富有时代气息、更富有实际成效”[20]。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的党建著述均折射出注重党的建设质量的思想底色,蕴含着通过现实的党建活动促升党建质量的精神要旨,彰显着对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自觉的方法依循。可以说,在新时代习近平围绕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这一核心命题所作出的重要论述,亦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上探索出的相关党建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再回顾、再运用与再升华。

(三)“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新时代破解党建难题的现实选择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21]将时代之问作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维原点和探寻解决党和国家现实问题的逻辑基点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政治品格。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重大政治要求,意味着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对照新的时代诉求,我们党的建设水平还不够高、质量还不够强,仍有提高的空间,因而需要在质量上下功夫,这即是“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问题逻辑。从总体上看,我们党的党建工作是好的,党的建设的意义与价值是能够被理解并把握的,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也是稳步推进的。但毋庸讳言,一个时期以来,党的建设质量问题日渐聚焦并突出,其具体表现为:党组织及党员的体量扩增与体质提升不同步,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与革命性面临弱化、消解的危险;部分党组织为了建设而建设的党建情况较为突出,虚假式党建、指令式党建、算账式党建、迎检式党建花样繁多;党的各项建设在现实推进中往往浮于表面,纵深性与实效性亟待加强。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现在,从各方面反映看,一些地方和部门党建工作还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效果却不佳,甚至与中心工作‘两张皮’、没有什么效果。”[22]这些现象的存在,归根结底是我们对党建质量认识不够,党建实际工作能力不足、本领不高,进而致使党的建设规范及标准不能切实贯穿党的建设过程,党的建设管理与稽核工作不能有效管控党的建设品质。因此,要在新时代有效破解现存的党建难题,必须“釜底抽薪”注重根本,旗帜鲜明地强调党建的质量要求,切实以质量性原则为导向,转变管党治党的宽松软状况,提升党建工作的质量意识与实际效能,进而才能确保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建优势不泛化、不丧失。

(四)“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新时代坚持并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九大新修订的党章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23]党的领导是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场域中实现并演进的,进而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在时空坐标中不是静止的、孤立的、一劳永固的,而是动态的、联系的、历经考验的。因此,习近平反复强调,“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4]。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首位要求,即是党的建设质量必须得到充分保障,使党自身能够达到坚定领导目标、坚持领导方向、担当领导责任、适应领导要求的各项具体条件,这是党的领导长期坚持、党的领导地位长期巩固的奠基石与验金石。易言之,党的建设是工具性诉求,党的领导是根本性要求,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核心指向是坚持并加强党的领导。只有使党的建设质量得到充分保障、党的坚强有力持续在场,才能确保党的领导能够贯穿治国理政的具体实践,落实在各级党和国家领导机关的实际工作,体现在党引领中国经济社会长足发展与国际地位显著提升的实际成效上,才能使党的领导不趋于虚无抽象,而是日渐现实具体。步入新时代,在时序推进中面对新的时代境遇与执政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坚持并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崭新命题。这一命题突出了“党的领导”的持续性、深入性、有效性与全面性,丰富了“党的领导”的命题内蕴,明确了“党的领导”的作用广度,基于在逻辑生成与价值指向上鲜明的时代品格,对党的自身建设质量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因此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新时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为“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而生成的。在党的建设过程中,只有对标新时代党的领导的持续性、深入性、有效性与全面性要求,针对性地消解党内影响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负面因素,通过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新举措、新作为使党的建设焕发新气象,才能为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坚强保证。

(五)“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中国作为外源型的后发国家,国情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走上现代化之路的独特性,即“中国启动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建立政党并由此整合国家”[25]。为此,近代以来中国各型各类的政党进行了多维探索但皆告失败,只有兼具先进性、纯洁性与革命性的中国共产党破除桎梏、勇担重任,成为非资本逻辑、非帝国逻辑规制下的中国国家建构与现代化发展新方案的开创者、领导者与探行者。正如习近平所指出:“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目标。”[26]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并为国家现代化发展布局谋篇的政治逻辑决定了“强党”与“强国”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性与思维贯通性:强党是强国的充分条件,即领导中国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党的强健与否,关系着党的执政本领与领导水平的高低,进而影响着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状况;强国是强党必然结果,即党的建设高质量必然体现在党的执政高质量与领导高质量上,进而反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进程中。概言之,“在中国现代化逻辑的演绎过程中,贯穿其中的主体性、主导性、权威性政治力量是中国共产党”[27],党的建设质量势必会对中国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整体走向及具体进程产生重要影响,“强党”会为“强国”升级领导引擎与核心力量,“强国”的实现又将会为“强党”革新政治资源与发展空间。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进行提升、战略进行优化、蕴意进行丰富,明确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价值旨归,进一步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国家发展的现实使命。在强国筑梦的新时代,强国必先强党,强党必先提质。只有明确质量导向、严格质量要求,使党的建设质量不断得以提高、党领导国家发展的本领不断得以增强,才能有效应对“两个复杂”“三个不纯”“四种考验”与“四大危险”,才能在繁杂的执政环境下、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升级的现实背景下,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国家各项建设的高质量,进而按期保质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目标。

二、“新时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原则要求

以明确的原则要求校准建设方向、划定建设航线、规范建设进程是确保党建提质工作正确、持续、深入开展,进而向着既定建设目标稳步迈进的重要支撑。为此,基于新的时代环境与实践要求,必须秉承目标指引、系统推进、协同构筑、偕时发展原则坚定不移地推动新时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实践进程不断向前发展。

(一)目标指引:明确科学的目标要求,确保党建提质方向的正确性

确立党建提质的目标是在新时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基础性条件与根本性要求。这里的目标,既应明确指征党建提质的达标要求,亦应鲜明体现党建提质的价值追求,须在具体实践中彰显出指向性、规范性与科学性,助力达成党建提质具体进程与理想愿景的契切统一。就党建提质的达标要求而言:一是着眼新时代党的建设总布局,要提高党的政治建设质量以实现全党“旗帜鲜明讲政治”,要提高党的思想建设质量以坚定全体党员的理想信念,要提高党的组织建设质量以促使党员干部队伍高素质专业化、党的组织体系牢固凝聚,要提高党的作风建设质量以根除“四风问题”、优化执政形象,要提高党的纪律建设质量以确保并增强党的凝聚力与战斗力,要提高反腐败质量以取得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净化党的肌体、树立党的威信,要提高党的制度建设质量以党内法规政策的健全有效规范党内生活、规约权力运行,进而使质量过硬的要求贯穿在党的建设总布局之中。二是对标新时代党的执政要求,在执政党建设的基本要件上,要通过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建设,切实提高党领导国家发展质量、党的功能与作用发挥质量、党防范化解风险挑战质量、党内监督问责质量等,进而使质量过硬在党的执政成效上得以体现。三是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根本问题上,要确保党的性质宗旨、责任担当、立场观点、本质属性不变色且不变质,使质量过硬在党对初心使命的坚守上得以展现。就党建提质的价值追求而言,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目的与意义归根结底在于确保我们党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28],即以高质量党建确保党的先进性、人民性、革命性等固有特性持续在场,从而以此厚植党的领导与执政基础,为在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保证。

(二)系统推进:强化建设的效能意识,促升党建提质举措的耦合性

“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提出的,这就意味着它是一项从全局考量的系统性命题,蕴含着系统性旨趣,其昭示着提高党的质量不在一域、而在全面,不拘一时、而在持续的价值取向。党的建设囊括多种要件、涉及多方工作,在实践中只有将其作为一项以系统形式实现各建设要件高度协调、提质联动的总体性工程加以推进,方能切实将质量要求贯穿党的建设全过程,落实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各子集项中。这就要求新时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需坚持系统推进原则,不能各项急进与单项冒进、裂解其关联要件之间的内在联系;而是应着眼于质量提高的关键桎梏,注重其关联要件的耦合提升,克服在实际进程中可能出现的无序化、片面化及短期化倾向,有序、持续、整体地提高其建设质量。需要注意的是,系统推进不等同于均等推进和共时推进,提高党的建设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等特点,为适应党在现阶段的执政使命,在实践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必须把握当前党的具体任务,确立各建设要件的提质序列与着力程度。在实际推进中体现出的各建设要件提质的次序性与差异性并不意味着对系统推进原则的违背,而是为实现党的建设核心目标和现实要求所作出的战略选择。如党的十九大对党建布局进行优化与调整,审时度势地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要求发挥其对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的统领作用,这即是根据当前党建的政治问题统摄其他问题的现实状况作出的战略选择。对此只有明确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性与优先级,优先并着力提高党的政治建设质量,党的其他建设质量才会在解蔽政治问题后更易得到提高,党建提质的联动性与系统性才能更好得以体现。

(三)协同构筑:注重全方位寻力、借力、用力,增强党建提质力量的统合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协同性是社会有机体的内构特性,自成系统的事物亦存在于一定的外部环境,与其他相关系统相互联系、彼此作用,共同构成开放式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只有使在共同环境下的各关联系统相得益彰、协同发展,方能助力系统运行有序、体系运转顺畅。在此视阈下,党建系统是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的有机构成而存在的,实时的国家经济水平、社会心理、利益格局等均会对其产生“力的作用效果”。因而若将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局限于党建的孤立系统加以考量,单就党的建设问题而推进党的建设,难免会脱离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与现实条件,进而堕入形而上的思维黑洞导致党建提质活动自转或空转。为避免这一现象发生,必须树立“大党建思维”,将党的建设置于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加以审视,于社会协同发展中把握其动态性与联系性,提高其质量。正因如此,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论及党建问题时,一是将其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方略之一,与其他十三条方略并列部署,要求共同支撑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二是将其置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伟大工程与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共同构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可见,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党建内容的阐述一方面彰显出我们党的“大党建思维”,另一方面也昭示着我们党于社会协同发展中推进党建实践的方法自觉。据此,贯彻落实新时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党建总要求,必须在充分把握社会发展协同性的基础上,明确认识到党的高质量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质量发展是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明确认识到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与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在“四个全面”战略总布局中的方位关系,进而在推进党建提质的过程中,注重发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关联子集的协同作用,推动各项建设之间的力量融合,通过良性互动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四)偕时发展:善于以新经验指导新实践,彰显党建提质进程的开放性

只有从“发展的观点”出发,才能在把握事物运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推动事物由原有阶段转进至崭新阶段、由低级形态转变为高级形态。对于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而言,伴随时序推移。一方面,我们对“党建质量”的认识需经历从自在到自觉、再到自为的演化过程,因而对其把握和理解要偕时发展;另一方面,党所处的历史方位与现实环境会发生变化,借此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目标指向与方法理路亦需偕时发展。就前者而言,党建的质量意识是逐步生成的,在党建过程中强调质量是逐步明确的;正因需经历相应的认识过程,“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才会经历时空变换在党的十九大被明确且完整地作为党建总要求表述出来。就后者而言,在革命斗争时期,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目的是增强党的战斗属性、举措是对革命要求的具体回应,以确保达成掌握革命领导权、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目标;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时期,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目的是增强党的领导水平与执政能力,举措是对建设要求的具体回应,以确保达成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兴国的建设目标。因此,我们要意识到对其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既需体现与时偕行的“变”,也需体现矢志不移的“不变”。“变”要体现在内涵蕴意与提质方法的演进和发展,“不变”要体现在对“质量强党”核心理念的遵循与坚守。要在新时代的崭新历史方位开创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新局面,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在全面总结相关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将改革创新精神融入其中,依据新的时代要求做到偕时发展,注重在现实建设中创新建设思路、建设举措与建设机制,进而以提高建设质量方法的创新与发展助推提高建设质量实践的对症及高效。

三、“新时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推进策略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实践才能将目标期望转化为客观现实。切实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必须践履科学有效的推进策略使这一理论命题落地为现实行动。为此,在实践中必须以认清党的“体量增长”与“体质提升”的辩证关系为首要前提,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关键抓手,以建构党建提质管理体系为重要任务,以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

(一)统一认识:必须以认清党的“体量增长”与“体质提升”的辩证关系为首要前提

从概念界定上看,对于政党而言,“体量”是明确的规模范畴,主要是指党组织覆盖域的大小及党员葆有量的多少,其表征着党组织的自身容量,体现在党的组织在地理空间、社会领域的涵盖情况及吸纳党员人数的结构要求上,是政党影响力、组织力、战斗力得以存在并发挥的“量化”条件。“体质”则是明确的品质范畴,主要是指党的宗旨、功能、效能方面的内涵要求,其表征着党的自身强度,体现在党的领导水平与能力状况上,是确保党的政治性、先进性、纯洁性与革命性的“质性”条件。虽然两者概念不同,在推进党的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基点也不同,但在科学合理的党建要求下,“体量增长”与“体质提升”之间并不是相互疏离、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彼此联动的关系。首先,使党的体量规模处于合理区间是提升党的建设质量的题中之义,对党的体质状况提出要求即内含着对党的体量规模的要求。其次,党的质量提高并不能以体量的增长停滞或盲目缩减为前提条件,相反,体量的有效增长是质量提高的重要支撑,关键在于体量的“入口”与“出口”管控。再次,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下,无论是党的“体量增长”还是“体质提升”,它们在现实指向上是高度一致的,其根本目标都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的贯彻落实提供坚实基础,为党的功能与作用发挥、使命与任务达成提供坚强保障。由此可见,新时代我们党明确提出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重大命题,并不意味着单向度地注重质量,轻视体量,而是对质量提出要求亦内含着对体量的要求,党的体质状况的向上向好必然在体量规模的变动上得以反映,体量的高质量增长必然在体质的提升上得以体现。因此,只有把质量放在突出位置,坚持数量与质量的辩证统一,才能做到党的“体量增长”与“体质提升”统一于党的建设实践,进而助推党的建设日益科学、有效与完善。

(二)明确序列:必须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关键抓手

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即是为加强党的固有特性而展开的以质量要求为导向的自身建设活动的统合。在此意义上,作为党的首要特性的“政治性”在新时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过程中得以葆有并日渐鲜明是其首位要义。《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着重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事关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29]在党的建设总布局起提纲挈领之要的政治建设的质量切实提高了,党的政治属性、政治目标、政治信仰、政治方向与政治立场就更为坚定了,对于党的其他各项建设质量的提高也就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因此,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对在新时代提高党的整体建设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促使全党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实现全党思想统一、力量凝聚、行动一致;要通过增强党内政治生活开展的规范性、常态性与创新性,着力营造既庄严规范又生机盎然的党内政治氛围,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实现党内正气充盈、政治清明;要提升党防范化解政治风险的本领,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与政治能力,实现对党的政治、思想、组织路线的坚决贯彻;要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确保职能发挥,实现党组织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创造力、战斗力的持续在场。

(三)创设机制:必须以建构党建提质管理体系为核心任务

党建质量的切实提高有赖于党建提质管理体系的建构与作用。所谓“党建提质管理体系”,是指对为使党的建设满足质量提高要求而开展的方针设定、资源整合、组织实施、监督稽核等活动进行指挥和控制的体系化管理机制,它可综合运用各种标准、方法与工具以结构化和系统化的方式全面贯彻党建提质的原则及要求。中国共产党集一般意义上政党的特性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性要求、使命型政党的特性要求于一身,其使命艰巨、定位特殊、构成复杂、规模庞大,决定了党的自身建设内容多元、要件繁杂。基于此,要在新时代推动党的建设质量不断提高,体现出全面性、持续性、针对性与实效性,就必须在深刻把握党的系统运行方式、深入理晰党的内部组织关系、准确研判党的作用与功能的基础上,建立可操作的科学管理体系,对党建提质的具体过程进行系统管理。通过对党建提质进程的测量、控制与评估,确保党建提质的目标恰切、方向正确、举措得当、反馈及时,从而为党的建设质量的保证与提高提供持续满足要求的坚实支撑。建构新时代党建提质管理体系,一是要明确管理主体,以新时代党建问题与人民期盼为导向分析党建现状及提质期望,识别出提高要求与达标差距;二是管理主体要依循质量标准确立党建提质的具体方针、任务与举措,明确实现党建提质的具体过程及各层级党组织的角色和责任;三是督促党建提质的责任主体严格对照质量目标与标准,凝聚并调动实现提质要求的建设资源推动实际进程;四是确立党建提质的监管与评价主体,依据规范对提质建设的过程跟踪进行管理认证和评审纠正,对建设状况进行评价与反馈,进而构成及时、有效、持续的质量管理循环,助推党的建设质量不断提高。

(四)坚定战略:必须以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与“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在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生成的两个重大政治命题与要求。从时序上看,后者是在前者趋于深入、效果显著的现实背景下生成的,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进程为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在较大程度上破除了障碍、营造了条件;从蕴意上看,全面从严治党重在纠正、基础与规范,提高党的建设质量重在拔高、引领与开拓,前者的实践成效无疑会为后者的推进效果产生重大影响;从目标上看,无论是全面从严治党,还是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均产生并服务于党的建设要求与执政需要,基于共同的目标相得益彰、辩证统一;从内容上看,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与全面从严治党的作用场域互有交集、难以分割,共同体现在党的建设总布局,作用于党的建设各要件。基于此,在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命题提出,并不意味着全面从严治党的使命结束。相反,党建质量的切实提高有赖于党建状况的日趋向好,只有党内存在的负面因素得到坚决纠治,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规范性作用得以体现,党建质量提高的引领性、开拓性才能具备良好作用条件。在此意义上,必须明确全面从严治党对党建提质的保障性作用,在实践中一是要坚持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坚决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优化助推党建质量提高的党内外环境;二是聚焦“老难顽”的党内桎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破解阻碍党建质量提升的严重问题;三是统合系统、法治、底线思维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致力综合施策为党建质量贡献强大动力,进而为在新时代的崭新历史方位下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提供坚强保障。

猜你喜欢

提质时代质量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为城市提质而歌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质量投诉超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