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联对马克思《福格特先生》解读的成就与问题
——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十四卷为例

2020-03-11杨仁厚左贵川

贵州社会科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恩格斯马克思

杨仁厚 左贵川

(贵州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苏联(1922-1991年)对马克思著作《福格特先生》(1)《福格特先生》是马克思1860年底出版的著作,主要内容是反驳卡尔·福格特对马克思和早期国际共运的污蔑,批判他在诸多问题上的错误观点。中文单行本有500页。恩格斯说这是到那时为止马克思“写得最好的论战性著作”。奇怪的是,在马克思很多著作得到不断的深入的专题研究的情况下,我国不但没有研究《福格特先生》的专著,甚至也没有研究其思想的论文,目前所见仅有一些研究其书名形成、修辞风格与表达技巧的成果以及少量间接的初步思想研究成果。为了更好地发挥马克思著作及其思想的指导作用,我们需要认真开展对《福格特先生》的研究。的解读是指苏联学者对该书背景、内容、特点、意义等问题的阐述,以及作为基础工作的注释提供和索引制作。苏联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水平很高,苏联对《福格特先生》的解读是我们开展该书研究极其重要的参考,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必需的基础。就中文版本而言,苏联的解读最主要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十四卷。这个版本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二版,非常权威,“俄文第二版的历史贡献与历史局限,都对我国产生了深刻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正是以此为母本脱胎而来的。”[1]正像我国的《福格特先生》研究十分薄弱一样,我国目前也没有人述评苏联对《福格特先生》的解读。这里,我们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十四卷的相关解读为基础,以《福格特先生》的内容和当今时代的认识为标准,参考其他研究成果,对苏联的《福格特先生》解读开展述评,以便为今后的《福格特先生》研究有意识地奠定学术基础。

一、苏联对《福格特先生》解读工作的基本情况

苏联对《福格特先生》还是比较重视的。梁赞诺夫在1928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传》就有对《福格特先生》的简单述评。1933年,内含《福格特先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一版出版。1936年,还出版了《福格特先生》俄文单行本。1959年,内含《福格特先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二版出版。我们从中文第一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四卷(译自俄文第二版第十四卷)可以看出苏联学者的解读情况。

1.《说明》的解读

中文第一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四卷的前面,有一个长达24页的《第十四卷说明》(以下简称《说明》),用罗马数字标注页码。这个说明介绍本卷的文献收录情况、文献写作出版时间、与其他卷文献的相互关系,介绍本卷文献的时代背景,特别是对于重要的文献,还要分别介绍(或者分组介绍)文献的具体背景、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对于理解卷内有关文献来说,《说明》是极其重要的向导,非常值得我们重视。

《说明》对《福格特先生》非常重视。《说明》开始的两页,介绍本卷文献的背景时专门提到了《福格特先生》的地位和作用。《说明》在后面专门用了10页半的篇幅,比较详细地概括梳理了《福格特先生》的内容,阐述了《福格特先生》或福格特事件(指马克思-福格特争论事件,范围比《福格特先生》要大一些)的背景,还简要指出了《福格特先生》的特点和意义。两个部分加在一起,篇幅多达12页,刚好占整个《说明》篇幅的一半,比正文中《福格特先生》所占的篇幅比例(46%)要高一点。

《说明》对《福格特先生》的背景介绍、思想概括、意义评价,代表了1950年代苏联对《福格特先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范围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是我们开展苏联《福格特先生》解读述评最重要的原始资料。

2.尾注中的解读

这里的尾注,也就是《福格特先生》后面(准确地说,应该是该卷全集的后面)的注释。苏联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文献解读的一个重要部分和重要贡献就是提供相关的注释。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说必要,是因为基本数量的注释对理解原文是必要条件,特别是对于与原著有时间、空间、文化距离的读者而言。说重要,是因为注释可以彰显解读者的学术理论水平和思想政策偏好,对于读者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指导作用。

《福格特先生》的尾注(标准注释、狭义注释),多达283条(从329号注释到611号注释),如果加上对9篇相关文献(声明、信函等)(2)马克思在福格特事件中(包括支持奥格斯堡《总汇报》应诉、撰写《福格特先生》、起诉柏林《国民报》等)撰写发表了9篇相关文献。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十四卷第755-772页。的注释,则达到整整300条。此外,我们还必须注意到广义注释,也就是标准注释之外对于人物、报刊、地名等的注释,也就是有关的索引。这些注释对于我们理解《福格特先生》也是必不可少的。仅就人名而言,就多达582个(3)中共中央编译局译《福格特先生》,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463-500页“人名索引”。笔者采用这里的数字,是因为全集中文第一版第十四卷里,各种索引(人名、地名、文献名)都是把《福格特先生》和其他文献统一罗列的,不好精确统计。,包括真实的人名以及文学作品和神话中的人名。

所有这些注释,都有特定的作用,特别是信息提供和倾向引导。尤其值得注意和肯定的注释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题注(标题注释)。也就是《福格特先生》尾注第329号。该注释700多字,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福格特先生》的基本内容、马克思撰写《福格特先生》的背景和过程、《福格特先生》的出版和传播情况,等等,是理解《福格特先生》非常重要的一个解读文献。第二类是事件(或运动)注释。这方面太多了。例如,注释324号,对理解《福格特先生》非常必需的意大利战争(1859年)(也叫法意奥战争、对奥战争),就做了很好的注释,有助于理解《福格特先生》的近期背景(一年争论(4)这里的“一年争论”、后面的“十载恩仇”,以及在本文中没有出现的“世纪转变”,是笔者提炼的阐述《福格特先生》背景的三个术语,分别表示近期、中期、远期背景。)。又如,第361号注释用了3页的小号字(2600字!)详细介绍了共产主义者同盟,对我们深入理解《福格特先生》中期背景(十载恩仇)很有帮助。第三类是人物注释。对首当其冲的人物卡尔·福格特的注释就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当然主要是负面的):“五十至六十年代是路易·波拿巴雇用的密探,对无产阶级革命家进行污蔑性攻击的积极参加者之一。”[2]957

3.脚注中的解读

另外,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十四卷中,还包括不少脚注。这些脚注分为三类:马克思原注64个、苏联学者注(在全集里称为编者注)165个(包括对9篇相关文献的脚注)、中国译者注(在全集里称为译者注)5个。

苏联学者做的165个脚注,除了少量是指引性脚注(包括提示马克思恩格斯在其他地方对有关内容做了注释、提示在全集上的具体页码等两个内容),绝大多数是实质性注释。这些脚注,虽然有的相当简短,但也非常有助于读者理解原著的具体内容。

这里,我们以《福格特先生》中最开始的三个编者注为例,看看它们的特色和作用。 在第一章硫磺帮前面两页,苏联学者就做了三个脚注。第一个是对本章题记的脚注。马克思在本章的题记是引用了西班牙戏剧作家卡德隆(也译成卡尔德隆)的一句戏剧台词。在德文版里,这句话是用西班牙语写的,但是并没有注释。苏联学者注释说,本引用出自卡德隆《神奇的魔术家》第二幕。这个注释有助于我们迅速找到引文的出处,通过阅读该剧内容,特别是上下文,就更容易理解马克思此处引用的具体目的和意图。第二个是对正文中“圆满的人物”的注释,说这是文字游戏,abgerundete Natur,既可以理解为“身体肥胖的人物”,也可以理解为“智力成熟的人物”,海尔曼律师(福格特的诉讼代理人)用的是后一种意义。这个注释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相关的正文,而且彰显了马克思的一种表达风格——喜欢使用双关语。第三个注释是对《福格特先生》中最著名的文学作品人物福斯泰夫的注释。它不仅提供了基本的线索信息(莎士比亚《亨利四世》前篇第二幕第四场),而且具体介绍了福斯泰夫这个文学人物的具体特征,让读者很容易就能够理解马克思所表达的具体思想。

二、苏联对《福格特先生》解读取得的成就

苏联对《福格特先生》的解读,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这里,我们侧重从内容概括、背景揭示(原因阐述)和意义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1.对《福格特先生》内容的概括

认真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十四卷《说明》(特别是第XXI—XXXI页)后很容易看出,苏联学者把《福格特先生》的内容概括为十大方面。

第一,叙述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产生和活动的真实情况。《福格特先生》第四章对第一个国际共产主义组织的历史作了简短但内容非常充实的介绍。在这一章以及第三章、第六章里,马克思描述了共产主义者同盟进行活动的历史条件,指出了同盟的性质和目的,说明了无产阶级这一派在同盟中同宗派主义分子的斗争。

第二,第一次完整地描述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而斗争的早期阶段。《福格特先生》是为真正科学地研究共产主义者同盟历史奠定了基础的著作。它同马克思的《揭露科伦共产党人案件》和恩格斯的《 最近的科伦案件》一起,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领域中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编纂学。

第三,揭露了福格特令人讨厌的整个面目:恶毒的诽谤者,居心险恶的人,德国庸人和流亡小市民人士的英雄,假民主主义者,在1848-1849年德国革命时期以及在流亡瑞士人士中间所扮演的不光彩(反革命性质)的角色,怯懦,狭隘,多次为瑞士当局效劳,干过警探干的勾当,世界观是肤浅的庸俗唯物主义。

第四,揭露福格特在五十年代就已成了波拿巴雇用的代理人。福格特同波拿巴集团有密切的联系; 福格特的《欧洲现状研究》不过是把第二帝国的官方报纸《通报》和巴黎丹屠出版社出版的宣传波拿巴主义的小册子上的东西用德文转述出来而已;福格特同第二帝国的头目们在国外分设的代理机构有密切的联系。

第五,广泛地全面地揭露了法国的波拿巴制度。波拿巴制度的特征是在各阶级之间实行看风使舵的政策、国家政权表面独立、蛊惑性地向社会各阶层呼吁以掩盖它维护上层剥削分子利益的行为、利用军队中最反动的分子做主要支柱;拿破仑第三的内外政策在五十年代末已经走上绝路,第二帝国的统治集团希望用发动对奥地利的“局部”战争的办法苟延残喘。

第六,马克思也痛斥了对世界政治有影响的欧洲其他反动势力。特别是,《福格特先生》揭露了路易-拿破仑同英国资产阶级贵族寡头的代表帕麦斯顿的勾结,后者帮助拿破仑第三放手进行对意大利的冒险。该书也揭露了为同样目的服务的波拿巴法国和沙皇俄国之间所签订的协议。

第七,马克思恩格斯为了解决德国统一和意大利统一问题而进行斗争。他们认为波拿巴的法国及其在欧洲的领导权,是上述两国的民族统一和在国内实施必要的革命民主改革的主要障碍之一。马克思揭露了福格特在这个问题上的亲波拿巴立场。马克思还含蓄地批判了拉萨尔的观点。

第八,揭示近百年来欧洲各国对外政策的真正性质。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掌握国际政治的秘密,以便能揭露统治阶级的外交阴谋和掠夺计划。《福格特先生》从这种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立场出发来阐明各种国际问题,坚决谴责掠夺和吞并的政策,揭露统治阶级外交所采用的恫吓和讹诈、粗暴地干涉小国内政、唆使一些民族反对另一些民族的手法。

第九,马克思把资产阶级报刊的性质阐述得清清楚楚:充当统治阶级反动政策的兜售者和对革命运动活动家的诬蔑、谣言的传播者。他无情地揭露了波拿巴派报刊的卖身投靠、毫无原则和卑鄙下流,也揭露了德国和英国的资产阶级报刊的下流作风,刻画了那些文侩、老奸巨猾的政客和狡猾的企业主的嘴脸。

第十,揭露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分子。他们被马克思划为庸俗民主主义者。德国国内的以及流亡国外的民主派有相当大一部分堕落成为资产阶级自由派的附属物,他们之中有很多人充当波拿巴集团和德国反革命资产阶级的应声虫。庸俗民主主义者的基本特征是:狭隘,鄙陋,庸俗,政治上不稳定。

应该说,《说明》对《福格特先生》内容的概括是全面、深入、有特色的。总体上非常全面,如前所述,《说明》对《福格特先生》的内容进行了十个方面的概括,它们构成一个相对有机的整体。不少地方比较深入,例如对波拿巴制度(波拿巴主义)的论述、对庸俗民主主义者的揭露、对卡尔·福格特的揭露。有些方面很有特色,特别是将《福格特先生》的内容与此前近十年的内容(5)主要指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流亡中的大人物》《揭露科伦共产党人案件》《高尚意识的骑士》等1850年代前期的相关作品。密切联系起来,这样,《福格特先生》就不是突兀的飞来峰,而是承接了马克思历史上所做的关切与取得的成就。

2.对《福格特先生》背景的揭示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十四卷《说明》(特别是第XXI—XXXI页,但第IX—X页也要重视)主要从三个层次揭示《福格特先生》的背景。

第一,时代背景。《说明》强调,《福格特先生》是无产阶级运动和民主运动开始活跃时期的著作(6)准确地说,应该是重新开始活跃时期,因为19世纪40年代末期无产阶级革命和民主革命都曾活跃过。。资本主义经济史上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1857-1858年)为已开始的无产阶级革命阶级斗争的新高潮、为一系列国家的反封建人民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的加强准备了基础。消灭封建主义的残余、消灭民族压迫、统一政治上被分裂的国家的任务又特别尖锐地提出来了。革命事变的临近,孕育着大规模军事冲突(例如1859年意大利战争)的复杂国际形势,促使马克思和恩格斯加强了在准备国际无产阶级进行新的阶级战斗方面的活动。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而进行的斗争,对工人阶级思想敌人的猛烈驳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二,崇高动机。《说明》提醒人们,《福格特先生》是在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初期写成的,当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加强了他们的集合、团结和培养无产阶级战士和干部的活动。这个时期,马克思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而进行斗争,这个政党应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继承者和思想继承者,但决不只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恢复。这个政党是更广泛,更有战斗力,更密切联系群众的组织,它能够担负起无产阶级群众革命运动的领导者这一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任务。在建党斗争的这一个阶段,马克思认为特别重要的是不使正在形成、还未巩固的党的队伍受到诽谤性攻击。使群众彻底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事业的伟大与纯洁,不让无产阶级的敌人诬蔑和诋毁,这就是马克思要写出《福格特先生》这一著作的崇高动机。

第三,具体契机。是为了回答卡尔·福格特的诽谤性小册子《我对<总汇报>的诉讼》。福格特的小册子歪曲事实,对马克思及其战友散布大量恶毒肮脏的谣言,对他们在共产主义者同盟中的活动大肆歪曲,诬蔑他们怀着自私自利的、几乎是犯罪的动机。福格特的造谣中伤,同普鲁士警探于1852年进行科伦挑衅性审判时对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活动家捏造的罪名,同敌视无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流亡者领袖们例如金克尔等屡次对马克思进行的诬蔑遥相呼应。德国的资产阶级报刊响应了福格特的诽谤。在德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当时面临尖锐的斗争,必须加强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群众中的影响,因而揭露福格特和他的应声虫的面目就显得特别重要。可见,在驳斥福格特的这场论战中,马克思不仅要维护无产阶级革命家过去的革命活动,而且也要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未来。

3.对《福格特先生》意义的评价

《说明》在开始部分(第三自然段)就指出,“抨击性著作《福格特先生》是马克思捍卫形成中的无产阶级政党,反对资产阶级营垒中的诽谤者和诬蔑者的卓越言论。”[2]Ⅹ这是对《福格特先生》的一个总体评论。具体而言,《说明》对福格特先生》意义的判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福格特先生》作用重大,即捍卫了无产阶级革命家。《说明》在直接论述《福格特先生》的部分,开宗明义地指出,“这一卓越的文献反映出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而进行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为保护无产阶级革命家不受资产阶级思想家和代理人的恶毒攻讦而发表的言论。”[2]ⅩⅩⅠ它接着分析道,马克思这部作品的主要表达形式是尖锐的讽刺,是对那些采用诽谤和捏造事实等卑鄙手段攻击无产阶级运动的敌人进行致命反击的典范。

第二,《福格特先生》内容深刻而丰富。这是从《说明》引申出来的,它的原文没有对此展开论述。但是,我们在非常详细的《福格特先生》内容概括(多达7-8页)中,不难看出在《说明》中这个观点明确的存在及其充分的依据。丰富,指前面概括总结的,《福格特先生》包括十个领域,对于这些领域的重要问题表达了马克思的观点。深刻,指这些领域的不少领域,即使仅根据《说明》的介绍,《福格特先生》的阐述也是很深入的,特别是关于福格特是波拿巴雇佣的代理人、波拿巴主义的丰富内容和阶级实质、德国和意大利统一问题等方面。

第三,《福格特先生》形式出色。《说明》写道:《福格特先生》这一著作的特色不仅在于内容深刻而丰富,而且还在于其出色的形式。它还进一步论述说,“就艺术价值而言,《福格特先生》属于世界讽刺文学优秀典范之列。”[2]ⅩⅩⅩⅠ马克思在这一著作里所引用的许多著名和不著名的文艺作品中的警句和艺术形象,使得他对福格特以及其他工人运动敌人的批判更加尖锐和准确。因此,《福格特先生》证明马克思在文艺方面有着高深的造诣。1860年12月19日,恩格斯在写给马克思的信中谈到这一著作时说,“这是你所写过的最好的论战性作品;其文体比《波拿巴》朴素,然而这种文体运用得当,也一样有力。”[3]129

第四,《福格特先生》充满斗争精神。《说明》明确肯定,马克思的《福格特先生》这一著作是充满了党性和对无产阶级运动的敌人的不可调和的战斗精神的作品。第二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机会主义首领们公然贬低这一著作,主要原因也就在此。《福格特先生》这一著作反映了马克思为使无产阶级摆脱小资产阶级思想影响、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而斗争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所以保持着巨大的意义,不仅因为它是研究国际工人运动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马克思、恩格斯反对波拿巴主义以及其他反动势力的各种言论的重要资料,而且是热烈捍卫工人阶级利益和坚决回击共产主义的凶恶敌人的典范。

三、苏联《福格特先生》解读存在的问题

苏联对《福格特先生》的解读取得的前述巨大成就,我们要充分肯定,认真利用,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苏联的解读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的不足如下:

1.内容概括方面的不足

第一,没有涉及马克思的法律思想。无论是福格特事件还是《福格特先生》,都涉及到很多法律、司法、诉讼等方面的问题,马克思呈现了很多法律、司法信息,也直接或间接表达了很多相关的思想观点。例如,在《福格特先生》序言里,马克思就叙述说:“1860年2月间,我向法院控告《国民报》进行诽谤。案件经过四级的预先审理以后,我在今年10月23日收到了普鲁士王国最高法院的一项决定,该决定剥夺了我在终审法院的起诉权;因此,这一案件还未进行公开审理就被撤销了。”[2]401又如,该书第十一章(一件诉讼案)详细地叙述和评论了马克思控告《国民报》这一诉讼案的起诉过程及其遭遇,篇幅多达40页,明确提出了诉权天赋的思想。遗憾的是,《说明》竟然没有哪怕一个自然段对此进行简单的介绍。当然,我们在《福格特先生》题注里发现如下内容:“马克思为了正在形成中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利益,决定用文字回答福格特,而对《国民报》所进行的诽谤向法院提出控告……1860年9月,马克思基本上写完了这一抨击性著作,但是在普鲁士的各级司法机关驳回了他对察贝尔的控诉书之后,他又补写了《一件诉讼案》这一章,对普鲁士的司法制度进行了非常有力的批评。”[2]845-846但是本题注的相关内容很少,而且题注的地位远远没有《说明》的地位那么突出。

第二,非常轻视马克思对沙皇俄国罪行的揭露和批判。马克思在《福格特先生》里很重视批判沙皇俄国霸权主义行径,例如在第八章《达-达·福格特和他的研究》里以挖苦的口气批判了谄媚俄国外交政策的福格特,用整整20页的篇幅批判沙皇俄国的对外政策。让人惊讶的是,《说明》仅仅轻描淡写地提到一句:马克思也揭露了为同样目的服务的波拿巴法国和沙皇俄国之间所签订的协议。我们只要看看我国自主编译(而不是像第一版那样只是完整地翻译)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第十九卷(《福格特先生》载于该卷)的《前言》相关部分,简单比较一下,就能够感受到苏联学者有多么轻视(也可以说是故意忽视、掩盖)马克思对沙皇俄国的批判了。《前言》说:马克思还抨击欧洲其他反动势力,特别是俄国;马克思历来认为,沙皇俄国是欧洲一切反动势力的堡垒和支柱,而挂着民主派招牌的福格特不仅对法国和拿破仑第三阿谀奉迎,还把俄国“看成是东方的‘争取自由’和‘人民和民族的发展’的‘朋友’”;马克思历数了沙皇俄国的各种侵略罪行。[4]

第三,对马克思的新闻思想没有概括。《说明》虽然认为在《福格特先生》这一著作中(特别是第十章庇护人和同谋者),马克思把资产阶级报刊的性质阐述得清清楚楚,但是并没有直接概括马克思在其中正面表达的新闻思想。例如,在福格特事件中,马克思在给奥格斯堡《总汇报》编辑写信时就表达了一个重要的新闻思想:揭发招摇撞骗是报刊的首要职责[2]755。又如,马克思在另一次就他与布林德争论一事给奥格斯堡《总汇报》编辑部的私函中强调新闻要公正:“我在这种情形下特意期待的是什么呢——最低限度是common fairness[一般的公正],即任何一家英国报纸(无论它的派系如何)都不敢违背的这种公正。”[2]768马克思还在该私函里直接罗列了《总汇报》不公正的四个具体表现。马克思的声明没有被刊登,对手布林德的无耻声明以及两份伪证却得到刊登;虽然在马克思温和的压力下他的声明得到刊登,但是没有刊登在刊登布林德攻讦的同一个显眼位置;刊登布林德第二个声明的时候,该报声称它认为问题已经完全清楚,从而剥夺了马克思答复的机会;编辑部把马克思的一个声明和通告置之不理,但却刊载了布林德的声明,而他的声明却是由于有了马克思的通告才写的。再如,马克思在《福格特先生》正文中也明确地指出,“据我看来,报刊有污蔑(中文二版已经改译为冒犯——引者注)作家、政治家、演员及其他从事社会活动的人。”[2]675这些观点,在《说明》中都没有呈现。

2.原因揭示方面的不足

《说明》 虽然如前所述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介绍了《福格特先生》的背景(原因),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对于思想理论斗争(反驳错误思想,宣传正确思想)的背景缺乏介绍。 我们知道,《福格特先生》的写作或者相关诉讼的开展,直接目的是维护、巩固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形象,因此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东西是使用大量的证据反驳福格特及其应声虫的污蔑和诽谤。但是,仔细阅读《福格特先生》我们就会发现,福格特之流之所以对马克思如此仇恨,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在民族问题上存在着观点的分歧和矛盾。例如,德国(普鲁士)在即将发生的意大利战争中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态度(政策)。正如马克思揭示的:“除了天主教党、封建政党以及1813—1815年间的愚蠢的条顿空谈家的某些残余分子而外,全德国人民,特别是德国北部的居民都感到,德国正处在左右为难的境地。德国人民要坚决站在意大利方面来反对奥地利,同时又不能不站在奥地利方面来反对波拿巴。”[5]

第二,对于反对波拿巴主义的革命视角揭示得还不够。在对《福格特先生》内容的概括中,《说明》涉及了不少马克思反对路易·波拿巴(波拿巴主义、波拿巴制度)的内容,但是它在背景介绍中很不注意福格特事件或《福格特先生》中马克思强烈的反对波拿巴主义的态度。其实,这是理解整个福格特事件或《福格特先生》的红线,是立足点和总目的。马克思直接的批判对象是福格特,包括一大批福格特的庇护人和同谋者,但是最终的批判对象是路易·波拿巴,是波拿巴主义。1860年3月13日,马克思告诉律西安·若特兰,“不久前对我的无耻攻击(对此我提出两起关于诽谤的诉讼,一起在柏林,一起在伦敦),都来自波拿巴的营垒。”[3]512同年4月16日,马克思在致摩里茨·佩尔采尔的信中说,正在写作的《福格特先生》是“一本论述波拿巴派活动的著作。”[3]526可见,反对波拿巴主义这种反革命现象,是理解《福格特先生》和福格特事件的关键视角,是极其重要的背景。马克思之所以三番五次提到《福格特先生》的主要用意是反对波拿巴主义,是因为波拿巴主义政权是建立在镇压工人社会主义运动基础上的同时又声称代表着工人利益,是建立在征服弱小民族基础上的同时又声称是解放各弱小民族的,既有反动性又有欺骗性。马克思尽其所能,在整个五十年代撰写了大量控诉波拿巴政权反动性、揭露其欺骗性的文章和著作,最著名的主要有《1848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甚至到1871年马克思都还通过《法兰西阶级斗争》严厉地批判路易·波拿巴的第二帝国政权。

第三,对《福格特先生》的具体契机揭示得不够深入。《说明》告诉人们,马克思撰写《福格特先生》是为了回答福格特的《我对<总汇报>的诉讼》。这里的揭示很不深入,一是有缺失,二是很粗略。有缺失,是因为实际的《福格特先生》的写作既是回答福格特的《我对<总汇报>的诉讼》,也是对马克思诉讼受阻(没有被受理)的介绍和对普鲁士诉讼制度的批判。尤其是,通过《福格特先生》,我们还发现,马克思写作《福格特先生》并不仅仅是为了反驳《我对<总汇报>的诉讼》,他还反驳了福格特在很多著作(例如《欧洲现状研究》)中的错误观点和恶劣品质。很粗略,是因为有诸多环节,才导致《福格特先生》的撰写,但《说明》都没有涉及。具体说来,诸多环节包括:意大利战争以及相关政策争论(福格特的波拿巴主义观点和宣传行为、马克思的反波拿巴主义立场、拉萨尔的暗中亲波拿巴倾向等)→政治评价与人格争吵(彼此揭露:在马克思阵营里,《人民报》刊登宣传福格特是路易·波拿巴代理人的文章,李卜克内西把有关资料寄给奥格斯堡《总汇报》,该报并且刊登了;福格特污蔑马克思及其同志是干了诸多坏事的硫磺帮和制刷匠帮)→福格特起诉《总汇报》和撰写《我对<总汇报>的诉讼》→《总汇报》要求马克思及其同志提供证明福格特是代理人的证据→《国民报》摘登福格特对马克思的诽谤内容,并且有增加和强化→马克思起诉柏林《国民报》,同时撰写《福格特先生》。

3.意义评价方面的不足

苏联学者的解读,特别是《说明》,虽然比较重视《福格特先生》的意义、作用,但是程度还远远不够。

第一,对于革命实践的意义,还主要从消极防御层面阐述,从积极进攻层面开展论述很少。而无论从马克思的自我感受,还是从后来不少人的理解来看,《福格特先生》的积极实践意义,是很多、很大的。1860年4月9日,马克思在致约翰·菲力浦·贝克尔的书信中就很肯定地说:“福格特先生的攻击,撇开其他一切不谈,单凭它使我同我们革命和流亡中的老将接近这一点来说,就应当看成是一件值得我庆幸的事。”[3]522在整个福格特事件中,特别是前期,马克思对李卜克内西的关怀和保护可以说是全心全意、无微不至、彻底有力的,这对于李卜克内西(后来成为德国社会民主党著名领导人)能力的提高和忠诚的培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专家分析指出,《福格特先生》“使马克思澄清了自己的政治目标,加速了他对政党解释的界定,并且还动员了左派人士,得到他们的支持,这再度构成了他在未来十年的政治影响力。然而,在对抗福格特的难以计数的责难中内含着终结 19 世纪 40 年代阴谋政治,改革内部政治关系和发展大众参与的民主形式的长远目标。这种政治策略的转变进一步引导了马克思在第一国际中的领导 。”[6]本书甚至很久以后都对政治活动家有鼓舞作用。例如,托洛茨基在给流放中的朋友的信中就写道:“我在旅途中初次读到马克思的抨击性著作《福格特先生》,为了驳倒卡尔·福格特的成打诋毁性的断言,马克思写下了200页密排铅字的书。其中收集了文件、证人证词、分析直接或间接的罪证……如果我们也用同样规模来驳斥斯大林一伙人的造谣诽谤会怎么样呢?那么想必要印一套千卷的百科全书了……”[7]

第二,对思想内容的意义评价严重不够。虽然如前面所述,《说明》比较全面地概括了《福格特先生》的内容,有些方面论述还比较详细、深入,但是整体地看,《说明》对《福格特先生》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地位的规定是远远不够的。首先,没有一个明确的思想理论视角。《福格特先生》内容非常丰富,看似有些杂乱,其实它有一根红线,那就是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民族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因此,评价《福格特先生》的思想理论意义,一定要从这个角度进行概括总结。笔者尝试地规定为:维护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其次,就具体的思想理论内容而言,《说明》对其中马克思的革命策略思想认识不足。马克思多次提到他与维利希-沙佩尔集团的不和、他坚决反对和嘲笑金克尔等人的借债购买革命,是因为他们急躁冒进,客观上是牺牲革命利益,从而马克思表达了理性革命思想。但是,《说明》对此着墨很少。再次,没有清楚地意识到《福格特先生》在民族理论方面的意义。《说明》受到传统的阶级斗争-社会革命视角的遮蔽,不善于从民族-共同体视角观察《福格特先生》在民族理论方面的贡献。其实,整个《福格特先生》就是一部革命视角下的民族理论,阐述了他们对诸多民族问题的看法,而不仅仅是德国统一和意大利统一问题。

第三,对风格意义的阐述也不够深入,不够突出。《说明》虽然注意到了《福格特先生》在风格方面的特点和内容,但是对它的论述不够详细、定位还不高。在这个方面,李卜克内西做得很好。在回忆马克思的生平时李卜克内西说到,马克思“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知识广博的人,他的风格不可能像那些头脑简单、知识面狭窄的人那么单一,没有变化,甚至单调。创作《资本论》的马克思,写作《雾月十八日》的马克思与写作《福格特先生》的马克思,是三个不同的马克思。”[8]这里,跟马克思朝夕相处了十三年的李卜克内西把马克思的风格概括为三个主要的类型,都以代表性著作为例证。他把《福格特先生》的风格单列为一个类型,并且可以与《资本论》《雾月十八日》相提并论,可见李卜克内西是高度重视《福格特先生》独特风格的。这非常值得后来的研究者重视。一位外国学者认为,《福格特先生》作为马克思把文学隐喻与文学警句运用于政论文章的各种方式的汇编,值得探讨,他感叹到,“事实上,马克思的全部著作没有哪一篇能象《福格特先生》这样充分地、清楚地显示出马克思如何倾心于世界文学。”[9]

猜你喜欢

恩格斯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一个半世纪后的卡尔·马克思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习近平: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恩格斯军事治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