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2020-03-11王雪松杨国光
王雪松 赵 丹 杨国光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杨凌 712100)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5〕64号,简称《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推动一批高水准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1]从实践层面而言,一流的大学必须有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决定其“有效的学”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在我国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的新时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应成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以1999-2018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673篇自主学习能力文献为样本,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知识图谱分析,进一步探测国内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及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陈超美教授开发的CiteSpace软件,其主要用于“分析科学研究中蕴含的潜在知识,通过对特定领域文献(集合)进行计量,以探寻出学科领域演化的关键路径及知识转折点,并通过一系列可视化图谱的绘制来形成对学科演化潜在动力机制的分析和学科发展前沿的探测”。[2]本文主要从时间分布、作者合作、研究机构、发文期刊这四个维度进行研究,梳理国内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的现状;通过关键词聚类、Burst突变词检测来探析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热点与前沿;通过时间线图谱进一步厘清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的发展趋势。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主要针对文献数据中的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时序、共现和聚类分析。文献记录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首先,在CNKI中选择“高级检索”类型,选择“关键词”检索,检索条件为“自主学习能力”,来源类别选择“SCI、EI、核心、CSSCI和CSCD”,检索时间为2018年11月20日,剔除报道、会议通知等无关信息,共得到673篇有效文献,对文献进行下载和转换,形成CiteSpace可处理的数据格式。
二、国内学者对于“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现状
(一)时间分布特征
从文献数量及时间分布来看(见图1),国内自主学习能力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999-2004年的平稳增长期:这段时期年均发文数量相对较少,但基本维持平稳增长的态势,说明国内学者开始关注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二是2005-2010年的快速增长期:2006年国内相关研究的发文数量迅速增长,此后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仅在2009年略微下降,研究成果整体上呈现多样化特征。例如,周海燕探讨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3]张谦,邱玉辉提出了“一种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并发协商模型”。[4]刘海华,辛伟,李建英针对“职业院校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提出了有效策略”。[5]其他学者在教学模式、远程教育、教学评价等方面也做了相关研究。三是2011-2018年的下降期:在此期间相关研究的发文数量逐年减少,然而2016年发文数量突增,研究关注点主要分布在翻转课堂,教学改革,MOOC,教学实践等方面。从总体来看学者们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关注度处于较高水平。
图1:国内外自主学习能力文献发表统计(篇)
(二)作者发文量及合作网络
作者合作网络可以展示学者们在自主学习能力领域的研究贡献大小以及相互之间的合作情况。在CiteSpace软件中设定“time slice”为1999-2018,时间分区选择“1年”,节点类型选择“author”,阈值设置如下图2所示,生成作者合作图谱,图中节点代表作者,标签字号大小与发文量成正比,节点之间连线代表作者之间存在合作。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该阈值设定下共得到114个节点(Nodes),其中庞维国,于志浩,何高大的发文量最多,其次是任春梅,邓静,杨静怡,马景双等。庞维国系统地介绍了“自主学习理论的新进展,阐释了自主学习的本质内涵以及影响因素、发展特点和提高途径”。[6]何高大,柴邵明集中阐述了“自主学习的内涵以及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理论,并且结合实际建立了自主学习中心,提出具体的提升策略”。[7]于志浩通过研究“整合式外语学习策略培训模式,寻找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的方法,进而达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8]此外,作者合作图谱中共有19条连线(Links),网络密度值(Density)为0.0029,节点之间连线的粗细说明了作者合作的密切程度。就合作关系而言,孙茜,宋艳丽,毛智慧,王艳杰,马景双等人之间构建了一定的科研合作圈。同时,温贤秀与邓静,焦锦森与夏新平之间也有相应的合作关系。
图2:作者合作知识图谱
(三)研究机构分析
国内自主学习能力发文量排名前十五位的研究机构主要有华中科技大学、南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等(见图3)。其中,华中科技大学发文量居首位(11篇),说明华中科技大学的学者对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兴趣和关注度。发文数量较多的学者焦锦森、夏新平均来自于华中科技大学,其余诸如徐锦芬,刘毅等学者均在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果。另外,北京师范大学发文量为6篇,首都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学院发文量均为5篇,山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的发文量均为4篇。排名前15位研究机构中,师范大学的发文量占前15位机构总体发文量的48%,这表明了国内师范大学在自主学习能力研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取得可观的研究成果。其中代表学者有赵宏,蒋勋蓉,郭立民,何高大,张利桃,吕婷婷等人。
图3:发文量排名前15位的研究机构
(四)载文期刊分布
研究统计了载文量排名前十五位的期刊发文情况(见图4),从研究成果发表的期刊分布来看,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
图4:载文期刊分布情况
其一,载文量排名前两位的期刊分别为《中国成人教育》(69篇)和《教育与职业》(48篇),说明这两个期刊对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文章比较受青睐。其中,《中国成人教育》期刊近二十年来下载量较高的两篇代表文献分别是王登文的“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形成性评估设计”和唐斌,陆秀英的“网络环境下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说明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此外,尹静,张晓南(发表于《教育与职业》期刊的“基于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大学新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文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者们对教学模式、英语课堂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具有很高的兴趣。
其二,《教育探索》,《教育理论与实践》和《教学与管理》等期刊的载文量同样居于较高水平。学者们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理论支持下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例如“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联结主义理论”等等;②课堂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证研究,例如物理,信息技术,思想政治课等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③自主学习理论的再思考与应用,例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计算机教育中的自主学习理念研究等等。
其三,《外语电化教学》,《外语界》和《护理学杂志》皆为学科专业性质比较突出的期刊,说明在外语,医学,护理学领域,国内学者对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三、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热点与趋势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热点
研究热点是在某一时间段内,有内在联系的、数量相对较多的一组文献所探讨的研究问题或专题。频次和中心度高的关键词代表着一段时间内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即研究热点。研究首先通过Citespace软件的“Export-network summary table”功能生成1999-2018年间自主学习能力相关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表(见表1),包括自主学习能力研究关键词的出现频次,中心性等基本信息。关键词的共现频次越高,点中心性越高,说明节点在该领域愈重要。中心性作为衡量节点权力的大小,反映了该点在网络中的重要性。根据高频关键词表可以概括得出,当前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热点主要体现在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研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以及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策略研究等方面。其次,设置时间切片为1年,Node Type选择Keyword,每个时间切片选择Top100,连线强度选择Cosine,通过谱聚类算法进行聚类,得到国内外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的关键词共现聚类图谱(见图5),图中节点代表分析的关键词,出现次数越多节点越大,节点内圈中的颜色及厚薄度表示不同时间段其出现的次数,图中共得到80个节点,连线197条,网络密度值为0.0623,模块Q值为0.3784,平均轮廓S值为0.6208。关键词共现图谱形成了8个聚类,其中各聚类的规模即节点数、引文平均发表年份和重要高频词见表2。根据关键词聚类信息表并结合聚类图谱可以将国内相关研究归类为自主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两个领域。
表1:自主学习能力研究高频关键词
表2:关键词聚类信息表
图5:关键词共现聚类图谱(跨度:1年)
1.自主教学研究
自主教学研究领域的关键词主要包括教学模式(39次),教学改革(36次),教学方法(26次)等。针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探讨,其目的就是为了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首先,学者们针对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转课堂,信息技术,网络教学等方面,研究学科涉及英语、护理学、化学、物理、生物、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性研究和混合研究方法。如高玲依据影响英语自主学习的内在因素,探讨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英语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9]刘正喜,吴千惠“借助自主构建的大学英语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进行培训,提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途径”。[10]此外,部分学者基于不同的教育理论,结合所授学科课程特点,探索了不同教学模式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诸如廖婧等人提出的“CDIO教学模式,采用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实验方法验证了该模式在提高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显著作用”[11];陈学祥的“一三一”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课堂上交流互动行为的发生频率,使学生亲历知识获得的过程,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可鉴思路[12];刘喜梅,朱卫红针对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提出了“IDSPE”即“Inquiring the learning need(询问需求),Designing the task(设计任务),Selective learning(课下选择性学习),Presentation in class(课堂上展示所学),Evaluation from teacher and studentsthemselves(教师评估及学生评估)”五部连环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课堂与课外学习,提高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13]再次,学者们致力于探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关研究包括刘毅针对《高级英语》提出的“六步预习法”,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4]王雪莹,徐晖运用实证研究,证明了及时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提高护理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显著作用。[15]此外,刘琳的“PBL+seminar”教学方法、韩慧慧的“参与式教学法”等均是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证性研究,具备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
2.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领域的关键词根据学习者对象可将其分类为本科生(90次),高职生(42次),中学生(16次)。其一,针对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的成果比较丰富,最受关注的学科即为大学英语。此外,研究涉及到的重要主题包括信息环境、网络教学、终身教育等等,说明研究者们愈来愈关注学习者本身,重视技术,更重视技术在提升学生素质能力层面的作用。例如,肖庚生,徐锦芬对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积极互赖与自主学习能力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16];靳瑞霞阐释了“互联网+教育对我国大学生自主学习产生的影响及引发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路径,以满足当代社会对终身学习公民(Lifelong Learners)的培养需求”。[17]姜昕,赵修文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转变课堂教学范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心智模式、加大创新性实践教学力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提出终身教育理念下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路径”,为其他学者的研究提供了宝贵意见。[18]
其二,针对高职生的研究内容同样较为丰富,研究领域主要聚焦在英语、护理、物理、物流等方面。研究主题包括教学模式的探讨,教学方法的革新以及现状对策等多方面,代表学者有王月会、张淑新、鲁吉、杨静怡等,其中,王月会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理论为出发点,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对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进行了初步的探讨”[19];张淑新提出“通过改革教学模式、优化学习策略、设置分层次的学习目标和编写指导书等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0];鲁吉介绍了“学习策略融入式语音教学,减少了视听说教学中语音学习与应用的盲目性,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为视听说课型的教学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教学策略”[21];杨静怡提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利用元认知策略提升学生的监控和评估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2]
其三,关于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涉及的学科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化学、英语三个领域,主要研究方法是实证研究,学者们多以自身从教经验,或者实地调研资料为依据,探讨提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代表学者有刘宏刚、李彦、蔡建东、贺玉婷、喻静敏等等。此外,庞维国教授研究了如何评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他结合国外的调查工具编制了中小学生学习自主性量表,为广大中小学教师评估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提供了依据。
(二)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的被引频次在短期内有很大变化的被称为突现,高突现性词是指被引频次在时间维度上出现突增的关键词,意味着这些词在相应的时间区间里受到了格外的关注,一定程度上也能代表该学科在当时的研究趋势”。[23]首先,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抽取了国内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的突现词,突现率排名较高的前五个关键词分别是:“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策略、网络环境、大学生、翻转课堂”(见图6)。其中,“网络环境”体现在2010-2013年,“翻转课堂”体现在2014-2018年。这表明,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对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趋势有着深刻影响。
图6:国内外自主学习能力突现词(跨度:1年)
其次,本文在聚类图谱的基础上按时间片段生成了自主学习能力的Timeline(时间线)视图,以此来进一步讨论国内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的演变趋势及特征(见图7)。根据时间线图谱可以看出,近二十年来国内相关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萌芽初期(1999-2003年):此时期应是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刚刚引入国内,学者们对其理论、定义等开展初步研究,陈心五教授(1999)在《主体性教学及其操作》一文中首次提出要把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此后庞维国教授对自主学习的定义、内涵、理论等做了深入研究,从现代心理学维度解读了自主学习观,庞维国教授对自主学习的研究自成体系,为之后许多学者的继续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第二,理论成熟期(2004-2006年):此阶段的研究以探讨自主学习的本质、内涵为特征,涉及到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等多方面的研究,其中英语教学,体育课教学成为学者们尝试进行改革的主要实验课程。另外,有关远程教学的研究也逐渐增加。第三,实践探索期(2007-2013年):学者们开始关注网络教学、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应用、远程教育等。其次,学者们将研究重点从自主学习本身转向学生,开始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特征、自我效能感,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等。此外,问卷调查、实验对照等多种研究方法的运用使实证研究更具说服力,使研究结果更具推广性。第四,技术发展期(2014-2018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关于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以翻转课堂、在线学习等为热点趋势。微课、移动学习、MOOC、混合学习、终身学习、自我导向学习、核心素养的概念被广泛应用,学者们专注突破传统课堂模式,致力于新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注重教学资源的研究开发以及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在研究对象上,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关注度。
图7:关键词时间线图谱(跨度:1年)
四、总结与思考
(一)国内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的基本特征
本研究通过Cite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1999-2018年有关自主学习能力的673篇文献生成的图谱及相关数据进行了不同维度的研究,具体结论如下:
1.从研究现状来看,国内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起步于1999年,之后发文数量基本保持上升趋势。然而2011年后国内发文量趋于下降,但整体来说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发文数量也保持在一定水平。此外,参与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的机构也越来越多,科研队伍不断壮大,以庞维国、何基生、徐锦芬为代表的学者对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为代表的科研机构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然而,纵观全局,我国自主学习能力研究团体仍然比较分散,不同机构的作者之间合作较少,尚未形成极具凝聚力的科研群体。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加强宏观引领,保障科研机构和作者之间的研究关注度,保障研究创新点的同时加强各科研机构、学者之间的交流。
2.从研究热点来看:学者们的关注度主要聚焦在“教学模式、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学习策略”等领域。关键词共现网络结构相对松散、密度不高,研究者将视野集中在大学英语的课程改革方面,其他学科关于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较少。因此,未来需要相关研究者做好机构科研合作,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在研究主题上扩大学科领域,选择合适主题展开精准研究、深入研究。
3.从研究趋势来看:国内研究主题经历了初期本质研究,理论发展研究,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实验研究,网络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结合研究的漫长演变过程,研究主题随着时间更迭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深入。在学科方面,英语成为主要研究学科,虽然之后有部分研究涉及医学、护理学等,但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有必要开展跨领域、跨学科的合作研究,以便能够扩大研究领域和范围。
(二)研究思考
国内关于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最早始于1999年,目前关于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论、本质、特征、内涵等基础研究已经较为系统和完善,但仍存在一些有待深入研究的空间:
首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然而如何保障翻转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研究者们应突破的主要问题。
其次,关于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因素还有待进一步挖掘。虽然学者们针对影响自主学习能力的外部、内部因素已有不少的理论研究,但是结合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与形成过程探讨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较少,在研究方法上也缺乏定量的微观研究。
再次,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与经济变革、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在教育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移动学习、STEAM学习等成为高校学生学习的重要趋势。教学环境、教学方式的改变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高校推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拓学生思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才能真正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适应时代发展。因此,关于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领域应该越来越广,研究内容应该愈来愈深入,应用也应该更加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