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猪养殖环节生物安全实践

2020-03-11尼博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0年22期
关键词:消毒剂猪瘟猪场

文│尼博(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非洲猪瘟病毒自2018年传入中国以来,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重大打击。两年来,养猪从业者实现了从惊慌失措、孤立无助到逐渐掌握其流行规律并主动防控的转变。两年间,生猪养殖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革,规模化、集约化成主流趋势,规模猪场新增产能大踏步前进,出栏量占比大幅提高。同时,养殖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养殖企业由过去对疫苗兽药的过度依赖,逐渐转变为依靠构建生物安全体系进行疫病防控。大部分规模猪场都进行了系统的、全方位的生物安全考虑,并进行了升级改造,生物安全水平大幅跃升。

现阶段防控非洲猪瘟疫情已呈常态化,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产压力仍突出。生物安全对现在以及将来都是防控非洲猪瘟疫情有效、经济的手段之一。笔者结合自身见闻,总结部分行之有效的规模猪场生物安全操作方法,为生猪复产尽一份绵薄之力。

一、选址

在生产实践中流行一句话“选择大于努力”,主要是指猪场选址要通盘考虑,避免因周边因素造成疫病传播与损失。

1.新建猪场。选址时应重点考虑的因素包括:周围生猪饲养情况、道路布局情况、场址地势和雨量、与居民区、农贸市场距离、周边天然屏障情况;周边曾经是否发生非洲猪瘟情况等。应尽量避免选择在养殖密集的区域,当猪场周边地区出现非洲猪瘟疫情时,新建猪场虽然生物安全措施会比较完善,但仍会面临较高的疫情传入风险。猪场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坡度合理,通风干燥的地方,最好在周围有山、河、森林等天然屏障建场。

2.已建成的猪场。已建成的猪场场址已很难改变,而周边的养殖密度也会随着肉价变化弹性浮动,对猪场生物安全造成较大压力。部分规模猪场在实践中也摸索了一些比较实用的方法,如规模场组织生物安全培训,提升周边农户生物安全意识,与农户达成共识,共建“无非洲猪瘟片区”;规模场把自身猪苗低价卖给周边农户,防止农户从外地引种,造成疫病传入;以规模场为主导,建立区域洗消中心,减少病原传入风险;制定频率更高的监测计划,增加对场外环境及周边猪场监测内容,做到实时预警。通过各项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减少非洲猪瘟病毒传入的风险。

二、进出管理

据相关数据统计,约有1000多种物资会进入规模猪场,猪、车、人、物品、媒介、饲料、水等进出规模场都有可能成为非洲猪瘟病毒传播的风险源。各规模猪场要结合自身实际,想尽办法对风险源进行防控,以下选几方面进行小述:

1.人。规模场会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猪场,所有人员入场前必须实施2~3 天的隔离措施。携带物品须置于场外,并进行消毒处理。人员入场前需经过多道淋浴、更衣、消毒。猪场要尽量避免从附近村庄招聘员工,而选择从较远省份招入饲养人员。这样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员工回家的想法。同时,猪场要尽量招聘夫妻或刚毕业的大学生作为员工,这样可以使员工以猪场为家,安心于猪场工作,尽量减少外出。

2.餐饮。一些猪场使用卫可对蔬菜进行浸泡消毒,该方法消毒效果有待验证,长时间转运操作容易造成疏漏,而且员工长期食用含有卫可的餐食对自身健康可能有影响。一些规模猪场将厨房移到场区以外,菜肴经高温烹制后完全杀灭可能携带的非洲猪瘟病毒,而后将烹饪好的菜肴运送到场区,供员工食用。最大限度避免了非洲猪瘟病毒传入,且节约了转运、消毒成本。

3.车辆。对于各类车辆,有些猪场会采用约定到达模式,将各类车辆到达的时间统一约定好,防止车辆频繁往来,便于清洗消毒。

4.快递。一些规模猪场会想尽办法减少员工购入快递的可能。对于常用的日用品、化妆品等由猪场采取统一采购,避免因快递带来非洲猪瘟病毒传播的风险。

三、清洗消毒

1.消毒剂选择。非洲猪瘟病毒对多种消毒剂敏感,包括醛类、杂环类、过氧化物类、酚类、胍类、重金属类、酸碱类、含氯含碘消毒剂等。且消毒剂的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一些有机物会影响氯制剂的消毒效果;不同的消毒剂需要在不同的pH环境发挥作用,低pH环境中氯消毒剂消毒能力更强,弱碱性环境中季铵盐和戊二醛消毒能力更强。

如果是日常的消毒工作,多种消毒剂均可满足猪场需求,如果是清场后准备复产,最后必须用烧碱、84消毒液、漂白粉等对病毒核酸有良好降解作用的消毒剂再消毒一次,这样可促使核酸检测达到阴性水平,以便安心复养。

2.洗消措施选择。良好的清洗可以去除环境中大部分的病原微生物,能够洗去环境中黏附的粪便、血渍等污物,更有利于消毒剂功效的发挥,因此正确的清洗是做好消毒工作的前提。有的猪场为防止员工对圈舍冲洗不到位,会在圈舍内用高锰酸钾等带含有颜色的消毒剂全面覆盖,员工需将颜色清洗干净,才可认为达到全面冲洗的效果。猪场会同时采集圈舍中的环境样品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阴性且检测猪源内参基因CT值不超标才视为合格。

四、实验室监测

应充分认识到规模猪场构建高质量检测体系的重要性,要根据实验室检(监)测结果制定疫病管理思路和方向。利用病原学、血清学检测方法,不仅能够进行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免疫评估、诊断和净化,还可以评估猪场管理水平、猪群健康水平和疫病系统防控水平。

1.检测方法选择。荧光定量PCR是在生产中常用的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方法,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用于对早期感染生猪检测及环境病毒载量检测。因此,在日常生产、环境监测中使用荧光定量PCR作为首要检测手段。

对于亚急性、慢性感染的猪只,由于其病程较长,体内病毒含量较低,荧光定量PCR方法敏感性降低,此时应将抗体检测作为补充手段检测并剔除这些猪只。抗体检测方法可用于生猪生产、引种过程中监测猪群的辅助手段。

2.检测目标。围绕着早发现这一关键目标,对生产各环节制定覆盖全面、频次合理的检测计划,力求做到早检测、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具体要做到,猪群抗原、抗体双阴性,力争检出第一头阳性猪;关键生产环节,环境样品阳性及时检出并清理。

3.检测能力校验。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有样本采集质量、前期样本处理流程、核酸提取质量、检测试剂的品质、科学的实验室设计、实验室人员操作和管理水平等多个环节。一个环节出错,就有可能造成检测结果出现误差。所以定期的环比试验显得尤为重要。在生产中,有的企业将“金标准”检测后的样品,制成盲样并分配给各个规模猪场,进行检测能力校验。一年数次的环比实验,能够使猪场的检测水平进行有效对标。有利于查找检测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补齐能力短板。

五、制度执行

在生产中,完美的制度如果脱离了良好的执行力,都会沦为空谈。一线人员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从事重复且枯燥的工作难免有思想松懈、疲于应付、内心抵触的情况。笔者在探访一些发病场时发现,有些规模场各项规章制度都有,但由于员工没有执行到位依旧发病。如有些猪场内能见到快递的包装袋,证明外界快递能够进入场内;员工不经过消毒通道,不经过更衣换洗直接进入场区;购猪人员从出猪台直接进入场区等,这些都可能造成生物安全防护毁于一旦。有些规模场主甚至发出感叹:“现在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护不再是一个技术命题,而是一个管理命题”。

通过走访发现,管理良好的规模猪场都是从严抓管理与正向激励并重,促进各项政策执行到位,如有的猪场利用微信群,要求进行各环节操作以录制视频方式进行监督,确保执行到位。有的猪场成立了党支部,发挥堡垒作用。在猪场内,党支部每周组织两次党支部会议,所有人员积极参加并讨论各项事宜。如大家一致认为进出猪场的财务报表可能会造成非洲猪瘟病毒传入,因此就将纸张改为拍照和电子记账等方式;有人提到在产房,为提升仔猪存活率,有人会故意隐瞒产仔数量,甚至丢弃一些仔猪提高存活率,因此猪场将考核指标由存活率改为存活仔猪数量,大大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有的猪场采取邀请员工入股并分红的形式,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热情。

六、总结

规模猪场生物安全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生产中数十个环节,上千个要素。随着对非洲猪瘟病毒认识的不断深入,防控手段不断提高,其逐渐变得可防、可控,生猪养殖从业者逐渐变得有信心起来,从被动防守转向了主动进攻。相信在不远的未来,非洲猪瘟终将被控制,复产目标终将实现。

猜你喜欢

消毒剂猪瘟猪场
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及防范措施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涨疯了!碘涨50%,三氯涨超30%,溶剂涨超250%……消毒剂要涨价了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含氯消毒剂,别仅凭名字辨别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正确使用消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