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乱世佳人》主要人物分析

2020-03-10孙婧

雨露风 2020年4期
关键词:电影

孙婧

摘要:《乱世佳人》是根据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飘》改编的一部经典的美国电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重点介绍电影人物斯嘉丽、巴特勒和阿希礼,结合历史背景,重点介绍人格特质、面对生活的态度及其命运方向,并对其进行初步分析和评估,旨在感知生活并启发思想,以感受和学习人类的光芒。

关键词:电影;《乱世佳人》;主要人物分析

《乱世佳人》这部电影以美国内战中的爱情故事为主要内容,生动地展现了斯嘉丽、巴特勒、阿希礼和梅兰妮等人物的形象,深刻地再现了战争和苦难对人类生存精神的考验。从1861年到1865年,南北战争爆发,并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在电影中,安宁的房屋遭到损毁,脆弱的人们在祈祷,只有像斯嘉丽和巴特勒这样不想屈服的人才能敢于挑战痛苦并接受残酷,在现实中找到一种幸福的方式,因为他们知道如何真正爱护脚下的土地。

一、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人生及其作品

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1900—1949)是美国著名作家,其作品《飘》是根据美国南北方战争后期重建家园的南方人民而創作的。在19世纪中叶,美国北部和南部关于奴隶制的长期辩论,最终导致了为期四年的战争。在这场战斗中,北方的最终胜利不仅摧毁了南方的奴隶制和种植业经济,而且逐渐将南方人民的简单地理概念转变为一个非常复杂的“家园”,这样的“家庭综合体”在南方人的心中根深蒂固并得到加强。美国著名小说家威廉·福尔克纳对这种“故乡情结”印象深刻。在南方,最重要的事情是对周围环境有相同的态度、相同的生活观和相同的价值观。实际上,就像福克纳一样,南部是玛格丽特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家乡具有丰富的生态和美学意义,家乡应归结为生活的发源地,也是虚拟情感和梦幻般的精神世界。《乱世佳人》发行后的一个半月,在1940年1月29日举行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获得了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女演员奖和最佳女配角奖。八个奖项包括最佳编剧奖、最佳摄影奖、最佳艺术奖和最佳剪辑奖。此外,电影艺术设计师威廉·卡梅隆·孟席斯获得特别奖,制片人大卫·塞尔斯尼克和欧文塔尔伯格获得纪念奖。因此,《乱世佳人》成为世界电影史上不可磨灭的杰作。

二、挑战世俗、拒绝虚伪、坚强自信的斯嘉丽

只有女性获得财务独立,才能真正摆脱对男人的依赖,追求精神独立。经过残酷战争的洗礼,斯嘉丽失去了自己的家,曾经宏伟的家园赋予了她无尽的温暖和爱心,如今已变得荒凉而摧残。没有黑奴,土地被毁和被遗弃,仓库被烧毁。这种残酷的生活环境给斯嘉丽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但是,使斯嘉丽更加孤独和悲伤的是,他的母亲和丈夫去世,父亲变得痴呆,两个妹妹病了。她没有亲戚可以依靠,也没有温暖的怀抱,她独自一人担负着生活的重担。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斯嘉丽必须走出社会,努力工作,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和养家糊口。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奔忙,斯嘉丽承受了身心的双重压力,但她从未屈服于生活,面对困难和挫折,斯嘉丽还没有退缩,而是坚韧不拔。她勇于面对困难,挑战挫折,以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并且克服了每个困难。这种顽强的奋斗精神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一步步地为整个家庭提供支持,使她成为家庭的中心支柱。

面对严酷的生活环境,许多妇女选择依靠男人,逐渐变得沮丧和堕落,但斯嘉丽却没有,没有去依附任何家族,她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斯嘉丽从心底不接受别人的施舍,坚定的骨气敦促她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无论如何,她都不放弃自己出生的土地,将她的生活与大地融为一体,各种打击和生活考验也改变了她的思维方式,她开始意识到这片土地的价值并充分利用它。与战争期间捍卫者阿希礼对生活的消极态度及许多选择依靠男人的女性的习俗相比,斯嘉丽的独立、勤奋和对生活的渴望甚至更值得称赞,也更加提升了她的人格魅力。另外,斯嘉丽的独立特质不仅在于她对生命的热爱和奋斗,还在于鄙视和挑战家长制社会。与当时的传统女性不同,她不仅对生命的价值有着深刻的认识,同时对现实世界具有非常理性的思考。随着南北内战的结束和南方的失败,南方的种植园经济变得难以维持。传统的社会习俗已经没落,落后的道德体系也受到严重影响,但先进的思想和社会体系仍不完善,许多人处于极端动荡和沮丧的状态,厌恶情绪非常强烈。但是斯嘉丽能够在动荡的社会变革中保持清醒,上层社会的价值观和强烈的自尊心给她的生活带来了许多障碍,但她深知这很难获得想要的幸福,所以必须变得更强壮,适应这种残酷和多变的社会环境,并赢得更好的生存机会。同时,她还知道,只有保持明智的态度,她才能在这种动荡中不迷失自己并保护自己的家乡。正是在这种观念和环境的双重影响下,斯嘉丽逐渐增加了对金钱的关注。她相信只有拥有更多的钱,她才能过上富裕而幸福的生活。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大力推动下,斯嘉丽开始拼命地赚钱,无视上层阶级冷酷的眼神,像个男人一样开始独自购买锯木厂。北方和南方一直是政治上的对手和敌人,但斯嘉丽能够与北方商人毫无问题地打交道,并且与他们有着深厚的关系。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她还拒绝了所有意见,并尽力雇用囚犯以增加劳动力。这些举动不是她生活所造成的无助,而是她的自我意识和判断力,以及她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习惯发生了根本变化。她不惧怕旧社会的压迫和迫害,以机智和果断的手段反击,挑战自己,逐渐在新的社会秩序中立足,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她有着美丽、天真和一颗异常自信的心。她有信心自己将征服所有男人,并且比其他任何女人都更加美丽和迷人,坚信阿希礼没有理由不爱她。斯嘉丽经历了三场婚姻,三场婚姻使她逐渐成熟和理性。影片展示了斯嘉丽的力量和信心,以及她对土地的热爱,对家人、对家庭的热爱。斯嘉丽大喊:“上帝给我作见证,上帝向我作证,北佬休想打破我,我必须忍受它,当我熬过这一关时,我将永远不会饿死,请上帝证明我不再忍受饥饿。”有些人在战后感到沮丧,无法调整思想以面对支离破碎的生活,而有些人积极地克服了战争失败的心理障碍,面对现实逐渐变得坚强起来,其中就包括这美丽的斯嘉丽。“明天是新的一天”,她认为所有的挫折都已经过去,明天将是一个新的开始。斯嘉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女强人的形象,这个女人不是虚假的,也敢于面对生活。

三、斯文儒雅、囿于传统、游离现实的阿希礼

阿希礼是电影中的主要角色之一,是斯嘉丽唯一对其充满热情的人。他牵动了斯嘉丽的所有心情。他的头发,他的微笑方式等都是她深深欣赏细节。他一直让斯嘉丽充满幻想,是斯嘉丽生活的主要支柱,是力量的来源,也是克服困难的勇气。她愿意与他逃跑,并愿意为他付出一切。她很高兴为他赚钱,并担心他的生死和战后生活,帮他照顾他的妻子梅兰妮,却依然无法摆脱思念的痛苦。那么,这个让斯嘉丽如此疯狂的阿希礼是什么样的人呢?阿希礼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知识渊博,十分善良。但是,当战争号角响起时,他被迫进入战场。但是,所有这一切都无法改变心灵的脆弱,它们始终生活在传统、安静与和平的天堂中,当战争来临时,迅速像泡沫一样消失了,使他茫然无措,什么也做不了,或者做得不好。如果将一笔大笔交易交给他进行管理,不久之后就会变得混乱;他做不好基础农业,到处都显得笨拙。他只能得到别人的支持,他不能步入现实生活,更不用说承担生活的负担了。缺乏安全感的他,简直就是一个虚弱无用的人。他的精神处于崩潰的边缘,尤其是当他的妻子梅兰妮离开他时。在这一点上,我们可爱的斯嘉丽才充分看清了多年来追求的爱,不过是编织给自己的一件漂亮衣服,颓废的男人并不能支撑起这件漂亮的衣服。

四、醒目尘世、挚爱深沉、尊崇美好的巴特勒

斯嘉丽对阿希礼的求爱被拒绝了,因愤怒而摔碎花瓶,敢于爱与恨的举动牵制了一个名叫巴特勒的人的心。随着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看到那个叛逆、愤世嫉俗、头脑清晰、眼神敏锐、善于抓住商机的人。他默默地跟随斯嘉丽,渴望一步一步进入她的世界。人类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情感综合体,人类形象经常被视为多面体。从他那里,我们可以看到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所特有的明智且狡猾的管理意识。他是少数清醒的人,是世间事务的理性判断者。战争开始时,巴特勒表现出荒谬的蔑视,几乎所有南方人都认为他们会迅速结束战争并肯定会获胜。他镇定而理性,知道北部在武器和制造方面比南部具有明显优势,推测战争不会很快结束,而且并不像南方人民所想象的那样乐观。他知道在遇到麻烦时如何控制自己,并且有能力满足自己的需求。战争期间,他抓住商机,越过封锁线,从北向南运送急需的药品,积累了大量财富,同时为南方人民提供了帮助。他从不盲目跟随,也不喜欢表现自己的荣耀,他把它藏得很深。但是他热血,无论是脚踩的土地还是朋友的痛苦,只要有需要,他都可以挺身而出。他看似具有讽刺意味的执事,却是一个坚强的人,能真正面对苦难。他有智慧和勇气,热爱生活,一向追求纯真与美丽。他渴望世界的真爱,愿意照顾自己和朋友的孩子。他知道如何体谅周围的弱者并善待他们。他希望拥有完美的爱情和幸福的家庭。他把他所有的单恋都放在了斯嘉丽身上。黑人母亲在他和斯嘉丽第一次结婚时并未接受她,但仍然尊重她,感谢斯嘉丽对家庭的无私奉献,并最终接受了她。他很不守规矩,但在梅兰妮面前表现得很好,因为他钦佩并赞赏梅兰妮的慈善、宽容、温柔和坚定的个性。电影的许多细节都给人以丰满立体的巴特勒印象。

北方军队占领南方之后,南方陷入动荡。到处都有炸药、枪声和悲伤,被枪炮炸毁的房屋和树木在烈火中燃烧着,宣布北方佬到来。这使穷困潦倒的人们感到惶恐,但此刻,只有巴特勒不受战争的影响,在危险之中,开着一辆马车奔赴十二橡园,挽救斯嘉丽。斯嘉丽当时正给梅兰妮接生,不想放弃梅兰妮和她的孩子。就在她拼命的时候,巴特勒出现在马车上。巴特勒设法与斯嘉丽、梅兰妮和仆人一起离开了十二棵橡园。这也改变了斯嘉丽对巴特勒的印象,加深了她对巴特勒的爱,也为这对幸福的夫妻最终在一起奠定了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观看电影《乱世佳人》使我们领略到了壮观的艺术场景,还有各种生动的人物。通过故事情节的波折,生与死的激荡人心的分离,以及有趣的解释和描绘,我们受到了关于情感和生活的深刻思考。无论过去多么光辉多么美丽,昔日的故乡多么和平,一旦破裂,他们就必须站稳脚跟,面对现实,重新获得失去的幸福和自由。没有涛声依旧的历史,也没有诸如小桥流水之类的温和变革,历史的发展总是充满鲜血和牺牲。《乱世佳人》内容丰富,艺术手法非常高雅,人物形象生动,电影通过故事情节成功塑造了角色的思维方式,为电影艺术带来了新的思维和创造空间,使之成为杰作的作品。

参考文献:

〔1〕蔡圣勤,何马楠.电影《乱世佳人》凝视理论三个层次分析[J].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03): 94-100.

〔2〕周晨.电影《乱世佳人》音乐主导动机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8,32(02):69-107.

〔3〕丁惠.电影《乱世佳人》的台词译介艺术分析[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7,32(04):76-79.

〔4〕王秋芳.电影《乱世佳人》中的女性主义解读[J].西部广播电视,2014(24):97.

〔5〕武一娜.经典电影《乱世佳人》中女性主义解读[J].电影文学,2014(18):137-138.

〔6〕翁勋章.评电影《乱世佳人》的现实与写实的意义[J].电影文学,2014(16):134-135.

〔7〕隋艳娜,张媛媛.对经典电影《乱世佳人》中主要人物鉴赏[J].电影文学,2014(13):120-121.

〔8〕张文星.电影《乱世佳人》中斯嘉丽形象分析[J].电影文学,2013(21):136-137.

〔9〕李静敏.电影《乱世佳人》主要人物赏析[J].电影文学,2012(06):126-127.

猜你喜欢

电影
徐克电影的视觉风格解读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
电影《飘》中的女权主义意识研究
由《万物理论》看英国传记文学的改编
从小说到电影:看《推拿》的改编
论胡玫《孔子》编剧艺术得失
莫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