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产业扶贫的路径初探

2020-03-10卢钇名

中国商论 2020年5期
关键词:产业扶贫大数据

卢钇名

摘 要:在当前全面脱贫进入攻坚阶段,产业扶贫作为脱贫的主要途径有着重要作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对精准扶贫工作发挥重要作用,弥补了目前产业扶贫存在的不足,同时在产业扶贫的发展道路上有良好的效果和实现的可能性。本文通过梳理大数据精准扶贫的内涵和意义,论证大数据产业扶贫的前景,并提出完善大数据产业扶贫的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  产业扶贫  数据平台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3(a)--02

1 大数据产业扶贫的内涵

1.1 当前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

产业扶贫是利用市场的力量,在贫困地区培育或者引进具有优势的产业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问题。以产业发展来撬动当地的扶贫工作,以就业的方式来促进家庭的增收。一个贫困地区想要培育产业尤其是产业集群很难依靠自身的内部发展,必然寻求向外吸引投资来形成产业。企业在做出投资的决定时,势必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政策支持、税收优惠、土地价格、当地民风等。其中税收政策是地方政府使用最多的办法,也是企业最能直观感受到的。随着中央对于地方在招商引资政策方面的控制,地方政府难以像以前一样通过大量优惠的政策来吸引企业投资。在其他领域如当地市场培育规模、交通便捷程度等,贫困地区都难以和发达地区相比。在没有挖掘到新的吸引点下,导致部分地区的招商引资和产业扶贫陷入了困境。

1.2 什么是大数据产业扶贫

大数据扶贫就是通过大数据技术把数据的采集和记录以及应用置于一个可以随时动态监控的平台之下。通过构建贫困地區的数据库来帮助分析该地区的贫困产生原因和提出扶贫建议。在产业扶贫方面,就是通过大数据技术来搭建产业扶贫平台,运用该平台可以有效联系政府、贫困户、企业,增加三方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透明度。农村个体户也可以利用该平台来获取自身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大数据产业扶贫的实质在于将市场的力量进一步引入,通过参与市场的竞争来增强当地的产业活力。

2 大数据产业扶贫的意义

2.1 引入市场力量,开发新的优势

在新的招商引资环境下,地方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难以通过超底线的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投资,土地价格和税收政策被控制在一定的红线之内。面对东部发达地区在市场发育规模、交通网络密集度、企业融资渠道等方面的优势,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难以竞争。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所具有的优势在于劳动力相对充裕且价格低廉、对环境的破坏容忍度较高,这对于吸引东部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具有极大的优势。难点在于,当前信息市场是不透明的,很多情况下单纯通过网络或者熟人来获取的信息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有时可能是错误的。在没有畅通的信息获取渠道下,投资者基本不会采用全部实地走访的方法,即使这样能获取最正确的信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情况不止一次的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即使这个县具有充沛的劳动力,自然资源储备丰富,但是别人无从得之,也不会有前来投资发展的想法。大数据产业扶贫平台通过采集和录入当地每一户贫困户信息,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意愿等构建当地劳动力资源分布图,政府和企业可以通过这个了解当地的人力资源分布。同时该平台的公开性使得所有有需求的投资者能快速了解到该地区的优势和信息,减少了实地考察的成本,提升了当地的招商引资吸引能力。

2.2 扩大信息交互,提高弱势群体信息获取能力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信息资源的获取呈现出马太效应。实力雄厚的在获取信息资源上占据优势,而弱势者对于资源的获取难上加难。当前贫困人口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农村,或者说农民占据贫困人口的大部分。如何能使农村的贫困人口脱贫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产业扶贫分为两类,一是引入产业,大多是通过建立经济开发区的方式,吸引企业入驻来解决贫困户的就业问题;二是培育本地区优势产业,建立特色农业或者其他产业。在建立特色农业过程中,农民又是信息获取能力较弱的群体。在某个贫困地区甚至出现了当地人不知道去镇里卖价格更好的情况,即使有几个村民知道镇上价格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也不会告知同村人。信息获取能力的低下,使得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在和农产品收购商博弈时几乎没有自己的余地,通常就是收多少卖多少。而通过构建大数据产业扶贫平台,农民可以快捷地获取市场信息,诸如当地农产品价格、邻近地区农产品价格等。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即使是弱势群体也可以通过移动APP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以往的农业基本是靠天吃饭,农民种什么、怎么种完全是依靠自己的感觉,甚至可以说是盲目的。以至于形成农业生产大小年的情况,农民丰产不丰收,或者不丰产也不丰收。通过大数据产业扶贫平台,农民可以直接和农业技术部门对接,申请农业技术支援和实地指导。降低农业收入的不稳定性,提高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的收入助力脱贫。

2.3 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暗箱操作

产业扶贫作为扶贫的重要途径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产业扶贫和招商引资联系到一起就构成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实现脱贫的重要方式。但这也是腐败多发的领域,不法商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政府官员行贿。政府官员收下贿赂,以政策或者自然资源开发准入等条件为不法商人开绿灯。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和国有资产的流失,给当地的政商关系造成不良影响。从本质上来说,这是由于信息的透明程度不高,给了不法商人和官员暗箱操作的空间。在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的情况下,他人难以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也难以监督过程。通过大数据产业扶贫平台,将与产业扶贫、招商引资相关的所有信息都进行采集、录入,并通过该平台发布,不论是政府系统本身、外来投资者还是当地居民随时送审都可以通过该平台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也可以对上面的信息进行监督。信息披露的及时和完善将有助于减少暗箱操作的情况并进一步减少腐败发生。

3 大数据产业扶贫的实现可能性

3.1 大数据技术的重视

大数据技术作为近几年来开始流行的技术,代表了未来发展的方向。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专门学习了区块链技术。这表明了中央高层对于新技术的重视,区块链技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大数据的技术。从地方来看,运用大数据技术最为成功的是贵州。在近几年贵州的发展中,大数据始终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从国家大数据中心落户贵阳,到贵州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无一不体现着贵州对于大数据发展的重视。而贵州近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更是证明了这一点,在以往贵州的经济发展是全国末位的。但是在大数据技术的加持下创造了中国西南经济发展的奇迹。年均GDP增长多年位居全国各省市第一位,减少贫困人口几千万,通过构建云上贵州实现了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今天的贵州已经不再是人们以往印象中那个贫穷落后的贵州,贵州正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另一个使用大数据扶贫的例子是甘肃,作为中国另一个脱贫压力巨大的省份,甘肃在引进大数据实行精准扶贫后,通过每户建档立卡,实时动态监控等措施,有力地降低了贫困户数量,减少了贫困户返贫率。

3.2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流行和普及为大数据产业扶贫的实行提供了重要支撑。大数据产业扶贫的实质是引入市场的力量,增强当地的经济活力。但是构建大数据产业扶贫平台需要工具支撑,互联网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最好的工具。互联网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所有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取信息,即信息的即时可得性。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流行使得每个村都实现了移动互联网载体的嵌入。上级政府在实行农村脱贫攻坚时往往会派出第一书记,驻村第一书记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能够熟练运用移动和PC端互联网。通过第一书记能够实现大数据产业扶贫政策的下沉和基础数据的采集、录入,将大数据平台这个整体和贫困户末端有效联系起来。同时新型移动APP的开发使得个人可以直接通过手机录入自己的信息,加快信息采集速度,减少人力成本,也减少了人为设置障碍的可能。

4 如何完善大数据产业扶贫

4.1 增加大数据人才培养

大数据产业扶贫最大的瓶颈在于专业人才的缺乏,先进技术的研发和扩散推广需要大量的人才储备作为支撑。大数据专业人才的配备决定了一个地区能否抢先抓住未来发展的机遇。专业人才的培育是以高校为基础,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努力。通过给予财政补贴、政策优惠支持,具有专业优势的高校建立大数据人才培训基地,发展先进大数据技术。一方面要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学校的专业知识学习,更需要社会经验的积累。产学研就是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协同。另一方面通过高校人才输送,科研机构和企业获得了人才,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高校在与科研机构、企业的合作中获得了资金支持,也锻炼了一批具有实际经验和实践水平的大数据人才。同时,对大数据精准扶贫链条上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邀请专家或者培訓机构对组织决策者和重要岗位职责者进行集中培训,对基层工作人员集体培训,提高大数据基本素养。

4.2 加强大数据产业扶贫的制度建设

大数据产业扶贫的实践中必然存在着部分问题,如:数据采集不完全真实、扶贫过程存在弄虚作假等,这些并不是大数据产业扶贫所带有的本身问题,而是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人为问题,需要加强制度建设来解决。制度建设具有长期性、全局性的特点,对于大数据产业扶贫的运用、推广具有重要的影响。第一要确立领导责任制,对于扶贫的项目审批和上马形成终生负责制,谁审批谁担责,做到权责统一。通过建立数据库,将扶贫项目的相关领导和审批负责人纳入数据库,做到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尤其是村第一书记,村支书处于扶贫工作的第一线,是项目申报的第一人,也带有岗位的人员流动性,必须要加强信息统计,做到谁在这个岗位做了什么事详细清楚。第二要完善多部门联合的工作机制,对各部门不同的数据进行采集和整合,统筹规划调整,听取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扩大共识减少分歧,避免出现九龙治水。第三要建立政府、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大数据精准扶贫新模式,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大数据平台,深入参与扶贫行动。

参考文献

陈升,刘泽.大数据驱动下的政府治理机制研究:以精准扶贫为例[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

罗敏.机遇、挑战与选择:大数据时代的精准扶贫[J].当代经济管理,2018(12).

吴潇宇.大数据时代下电商及产业扶贫路径分析[J].电子商务,2019(02).

猜你喜欢

产业扶贫大数据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产业扶贫的实践困境
广西省产业扶贫探析
践行“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超10倍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浅析迪庆州精准扶贫情况
“产业联盟”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