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童话教学中挖掘真善美

2020-03-10曾祈佳文杨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真善美活动课童话

曾祈佳 文杨

【摘要】本文论述引导学生感受童话故事中的真善美的方法,建议教师通过童话教学挖掘蕴藏其中的深刻哲理,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以及形成真善美品质。

【关键词】童话 阅读 真 善 美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5-0118-02

童话故事对学生品质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被认为是比较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本之一。笔者认为,童话故事中蕴藏的深刻哲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对学生真善美品质的养成具有重大影响。

一、从教材中挖掘童话故事的真善美

本文从阅读童话的角度探讨童话故事中的真善美,以及教师如何通过童话故事向学生传达真善美的优良品格。童话故事表现真善美的优秀内涵主要分为主角形象、故事大背景和故事情节三个方面。

(一)童话故事从主角形象上体现真善美品质

部分童话故事一般是从主角身上具体体现真善美的品质,在主人公登场的同时点明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简洁明了,直接塑造人物形象。例如,经典童话《白雪公主》,用简单直白的词汇直接表现白雪公主的真善美。开头即说明白雪公主为人美丽善良,待人甚至是对待动物都友好亲切,乐于助人。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入选的经典童话《雪孩子》也是真善美的代表,它冲入着火的房子中救出小白兔的举动会使学生为他的高尚品质而感动。

这样的童话故事简单易懂,对读者阅读能力、领悟力要求低,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易使低年级学生从中学习主人公真善美的品质。

(二)童话故事从大背景上体现真善美品质

另一部分童话故事塑造出故事大背景即路人设定、背景设定都体现出真善美的世界观,纯洁简单,引人入胜。如长篇童话《绿野仙踪》中,主人公桃乐丝遭遇灾难来到魔幻世界,路遇各种各样模样奇怪却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路人朋友,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善美的童话世界。在这样的童话世界里,学生对美好充满了幻想,对大同社会充满了向往,既产生了继续往下阅读的欲望,又在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三)童话故事从故事情节上体现真善美品质

还有一部分童话故事通过跌宕起伏、曲折有趣的故事情节,反映主人公的行为举止,自然而然地让读者不由自主地探讨主人公这么做的动机,从而领会主人公真善美的高尚品格。如《金斧头与银斧头》的故事中,主人公坚持要回自己丢失的铁斧头,不贪财、不撒谎,为人诚实,最终得到河神的赞赏。这样的童话故事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跟随精彩的故事情节领略故事内涵(即寓意),使真善美概念植入学生心中,同时也使得学生对真善美的理解更加深刻。

二、以多种方式感受童话故事的真善美

笔者认为童话对真善美意蕴的表达丰富有趣,非常适合学生通过阅读童话及相关书目探寻童话中的真善美,从而形成真善美的优良品质。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阅读童话,使学生感受童话中的真善美呢?

(一)多方式并行,引导学生爱上童话阅读

学校应该以课堂为主阵地,配合开展一系列的阅读活动课,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1.利用语文常规阅读课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语文课是学生每天的必修课,语文教师要利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教给学生最实用的阅读方法。如让学生学会初读文章,感知文章大意;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用词语或句子写下自己的感受;积累好词佳句。这四大步骤是执教语文童话阅读课的常规做法,也是让学生能够发挥自主性的小技巧,既能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又能使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掌握这四大基本阅读步骤,使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能有所收获。

2.每月开展至少两节课外阅读活动课。爱玩是学生的天性,让他们带着玩的心态进行阅读,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每周每班可以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玩在其中,乐在其中。如在阅读推荐课中可以让学生阅读《小巴掌童话》《木偶奇遇记》等课外读物,让学生和同伴分享或与家人分享。开展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乐于参与的同时,通过阅读发现真善美。

3.开展童话主题阅读卡与阅读小报的评比活动。每月由学生自行制作阅读卡或阅读小报,让学生把阅读过的印象最深的童话内容写出来,进行评比,最后展出优秀作品。从这些阅读卡和阅读小报中,教师可以看到学生的无限创意,他们会将词语抄写下来配上色彩,会使用图画表达阅读感受,还会写简单的读书笔记丰富想象中的多姿多彩的童话世界。这样一来,学生对童话阅读就有了新的动力。

(二)开展推荐交流式阅读活动课,分享有意思的童话故事

交流式阅读活动课更适用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上都比低年段学生更完整,且能够自主閱读一些文本较长的文章。此类活动课分为两种形式:一为交流式,重在让学生共同阅读一篇童话开展交流,说出各自独特的感悟或想法,让他们畅谈个性阅读体验的同时取长补短;二为推荐式,让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童话故事,收集并记忆自己觉得有意思的、能表现真善美品质的童话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述,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礼记·学记》有言:“……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义为自我学习和教他人学习二者相辅相成,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理解童话故事的内容,甚至产生自己的感悟,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

我校曾开展过类似的活动,课上每一名学生都积极地讲述自己读过的童话,说出自己读后的感受,还有的学生写出了读后感。这样的交流式阅读活动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很多学生在课后还不断地交流。这也促使学生更加喜欢童话故事,对真善美品质的领悟也更上一层楼。

(三)开展表演式阅读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童话故事

表演式的课外阅读活动课适用于低中年段的学生。低中年段学生表演欲望特别强,引导学生开展有个性的剧本表演,即由学生在自行阅读某个故事后,自行组成表演小组,将故事用表演的方式再现一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动力。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爱表演的特点开展表演式阅读活动,以促进他们通过演绎童话角色理解童话内容。他们会在表演中不知不觉地想象文本中的主角或配角,让自己沉醉其中。这样的方法适用于前文提到的以“人物角色”和“故事情节”表现真善美的故事类型,比如,部编版语文二年级的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雪孩子》《纸船和风筝》等。通过表演法,学生能身临其境地理解童话人物、情节,更深入地理解童话背后表现的真善美。记得教学《丑小鸭》这篇课文之前,笔者曾經鼓励学生尝试着编课本剧进行表演,由于学生表演得特别到位,后来真正上这篇课文时,几乎不费什么力气,学生都学得非常高效,体现在笔者问及《丑小鸭》中值得学习的品质时,学生对自信、努力等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联系生活讨论童话中的真善美

通过研读教材,笔者发现部编版语文教材围绕“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并提出了“单元整合”的新教学理念,与此同时,“大语文”的阅读理念也在加大力度推广,如《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就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该理念来看,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方法就是加大学生的阅读量,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拓展。对此,笔者拟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其一,从课本中有限的童话材料向课外童话材料延伸拓展。为了加大学生对于优秀童话的阅读量,促使学生在童话中探寻真善美的品质,教师应该把学生对真善美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强调课内童话作为方法指导的范本,带读多篇课外童话材料,即“一篇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模式,以有效增加学生的童话阅读量。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童话主题时,对《纸船和风筝》这一课就可以采用抓重点、厘层次的方法进行,即让学生在课内抓住主人公小熊和松鼠的心情、动作的词语,感知他们内心对友谊的重视,接着利用板书小结阅读方法,继而适时推荐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孤独的小螃蟹》《称赞》等,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其二,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童话故事中表现出来的真善美品质,挖掘身边亲友身上、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所体现出来的真善美品质与行为作风。例如,课内童话《雪孩子》就是一篇典型的表现善良与勇敢的童话文体,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经典动画片的视频,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境感知体验,随后相机提出感同身受的问题:“你身边有没有像雪孩子一样善良勇敢的人?”这样联系生活又具有发散性的问题会在无形中引导学生感知身边人的优秀品质。因为小学生易对童话故事中的英雄人物、道德模范产生向往与崇拜,将文本构造的虚拟英雄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真实的人物相联系,可以达到迁移感悟的作用,使学生将崇拜转移到真实的榜样身上去。于是,此时抽象、难以理解的真善美被赋予了真实感,更易引导学生向其学习,使学生树立“成为优秀、有道德的人”的意志和理想。

综上所述,童话故事是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真善美品质的优秀文本。教师在正确利用童话进行真善美教育时,采取有趣、易被学生接受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带领学生探寻童话故事中的真善美,往往能事半功倍。

作者简介:曾祈佳(1983— ),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文杨(1982— ),广西玉林人,研究生学历,副编审,研究方向为中小学教材教辅出版。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真善美活动课童话
寻找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活动课
佟丽娅,“真善美”化身的古典美人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做一个真实有用的人——读《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有感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高中生物活动课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