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养老中老年群体的积极角色与功能实现研究

2020-03-10张家钰赵晨曦刘晶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3期
关键词:文化养老老年群体角色转换

张家钰 赵晨曦 刘晶

摘 要: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高涨,文化养老作为满足老年人口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一种方式被推广开来。但是当前文化养老主要以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主,老年人只是文化养老服务的被动接受者,未能充分发挥老年群体自身的积极作用。从文化养老服务的政策制定、需求表达和服务供给环节出发,研究老年群体在文化养老中的角色转换。

关键词:文化养老;老年群体;角色转换

一、 文献综述及问题的提出

“文化养老”是一种能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以老年人的物质生活需求基本得到保障为前提,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拥有健康身心为基本内容,以张扬个性、崇尚独立、享受快乐、愉悦精神为目的的养老方式,具有广泛性、群体性、互动性、共享性等特点。关于文化养老的研究在二十一世纪初就有学者开始探讨,但是当时老年人的物质需求还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对文化养老的需求甚是不高,导致其多停留在理论方面。近年来,对文化养老的研究纷纷涌现,主要围绕文化养老的主体和实现路径展开。

从文化养老的主体来看,多数学者把文化养老主要是面向知识分子老人而不是全体老人。例如潘继军把文化养老视为提高退休干部的一种福利养老的新途径,提倡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推进离退休人员文化养老,并阐述建立文化养老长效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把文化养老与离退休党支部建设相结合,把文化养老与落实离退休人员“两项待遇”相结合[1]。靳添屹和蔡志远基于文化养老角度对60-70岁老人老年生活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对于这一年龄段的老人来说,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以物质保障为核心的养老方式,更希望的是能够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中得到满足,并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提出了建议[2]。低龄老年人确实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更高,但身体康健的高龄老人也有该需求。王佳也研究过低龄老年人文化养老的实践及问题,并提出了提升低龄老年人文化养老水平的对策[3]。而文化养老作为一种养老方式,要面向全体老年人,满足全社会老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让文化养老惠及每一位老人。

从文化养老的实现路径来看,多以政府为主结合社会组织开展活动,例如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和社区文化活动等。王萍分析过老年大学在文化养老中的优势表现,如正确的导向优势、丰富的教育优势、平等的交流优势、广泛的辐射优势和重要的稳定优势,并提出发挥老年大学文化养老阵地作用的对策[4]。针对社区的活动中心和文化活动,钟仁耀提出要依托社区,实现文化养老的新可及性。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以就近活动为切入点,探索在街道、社区设立文化养老点,逐步形成以区域老年大学或者地区文化活动室为中心、街道社区老年活动室为依托,居民小区活动室为基础的三级文化活动网络,满足广大老年人就近文化养老的现实需要[5]。关于多路径合作,王佳分析了文化养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从政府、社会、社区、家庭和个人五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文化养老水平的建议。

由上可见,关于文化养老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尤其是把文化养老的主体拓宽到了全体老人,为之后的文化养老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是现有研究也存在不足,多数学者关注到政府、社区、社会等对文化养老的重要作用,忽略了老年人群体在文化养老中作为主动输出者的重要作用,导致老年人对文化养老认识不足,难以发挥其积极作用。因此有必要发挥老年群体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丰富养老服务的供给,缓解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下文将在强调老年群体从消极角色向积极角色转换的必要性的基础上,从政策制定、需求表达、服务供给三个环节论述老年群体角色转换的具体内容。

二、 老年群体在文化养老中的角色转换

老年群体在文化养老中的角色应该从消极转向积极,从被动转向主动。老年人进行角色转换的必要性源于以下幾个方面:第一,角色转换是激发老年人内生动力的重要基础。老年人自身主动性被激发,就有了参与到文化养老的心理动力;第二,实现老年人在文化养老中的角色转换,是补充文化养老服务资源的重要内容。只有丰富了文化养老资源,才能有效缓解其供需不匹配的矛盾;第三,老年人角色的积极转换是完善文化养老服务体系,提升文化养老服务质量的重要条件。以下将从政策制定、需求表达、服务供给三个环节具体分析老年群体在文化养老中的角色转换:

(一) 在政策制定环节,老年人可以从旁观者转换为参与者。

当前政府在文化养老中起着主导作用,通过宏观调控,提供财政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完善老龄教育体系,指引文化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在文化养老相关政策制定的过程中,老年人只是旁观者,没有参与权,而老年人作为利益表达者,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参与政策制定、提出建议与反馈十分必要。政府可以通过搭建建言献策平台,吸纳有观点、有思路的老年人组建“智囊团”和“顾问团”,老年人可以对政府政策或实践进行反馈并提出建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老年人还可以对受到的服务进行评价与监督,以便政府及时灵活的调整政策。

(二) 在需求表达环节,老年人可以从沉默者转换为表达者。

从文化养老服务的具体内容上看,服务内容和形式等主要由政府和社会组织说了算,实际上老年人没有什么发言权,这会导致出现政府钱没花在刀刃上,好心办坏事的情况。所以要让老年人表达他们的呼声,政府和社会组织要积极调研,掌握群众的呼声,形成良性反馈机制,让他们有发言的权利。根据老年群体不同的年龄层次、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生活背景、兴趣爱好等,让他们有选择的空间。例如老年大学可以围绕老年人关心关注的内容,设计制作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老年课程,通过视频教学、微信公众平台等形式,不断增加学习的个性化和互动性,让老年人有更多选择[7];老年活动中心可以改变管理方式,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老年人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并可以对其设置与安排提出意见,相关工作者视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三) 在服务供给环节,老年人可以从接受者转换为提供者。

老年人作为文化养老的主体,现阶段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自主权非常低。具体表现在老年人在社区文化活动中是接受者而不是组织者,社区安排什么活动,老人就参与什么活动,很多活动并不是老人内心渴望的;在老年大学内,老人也是处于知识接受者的地位,只是作为学员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而不是老师。老年人可以转化为服务的提供者,例如退休的老年知识分子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可以在老年大学担任老师,或者在老年大学学有所成的学员也可以通过选拔、推荐担任教师,继续发挥余热、贡献力量。文化养老志愿服务也是老年人成为文化养老服务提供者的方式之一,政府和社区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提供适合老年志愿者的工作岗位,例如低龄老人可以以志愿者的身份为社区内的高龄老人提供送餐、清洁等照顾服务,满足其回报社会、奉献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潘继军.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推进离退休人员“文化养老”[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01):61-63.

[2] 靳添屹,蔡志远.基于文化养老角度对60-70岁老人老年生活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9(18):18-20.

[3] 王佳.“文化养老”—一种积极的养老方式探究[D].内蒙古大学,2017.

[4] 王萍.发挥老年大学文化养老阵地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4(04):54-55.

[5] 钟仁耀.走进文化养老“新”时代[J].中国社会保障,2019(03):64-65.

[6] 安壮,董浩,孙守相.文化养老视角下老年大学的发展路径研究——以T市老年大学为例[J].社科纵横,2017,32(05):102-10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 201620)

猜你喜欢

文化养老老年群体角色转换
“文化养老”初探
海南社区老年群体需求调查研究
吉林省城镇老年群体心理障碍分析
“文化养老”视域下养老路径的发展探析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初中班主任如何实现学科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关于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机制研究
新形势下“文化养老”的实践与探索
对离退休老同志安度晚年生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