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青城山科仪音乐的新传播

2020-03-10孙嘉艺师立军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1期
关键词:青城山

孙嘉艺 师立军

摘 要: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艺术媒介在时间进程中压缩与空间结构进行整合,创造出一个多时态共存的虚拟空间,传统音乐的传播与手段也更加丰富多彩,本文基于网络“云”田野技术手段,争对微信、微博、快手、抖音等移动app社交平台中青城山科仪音乐的推广与传播,尝试解释以“抖音”为代表的视频交互虚拟社区给予个体多元文化表达,以及由个体反身性方式不断重构自我的身份认同。

关键词:青城山;科仪音乐;新传播

青城山科仪音乐,历史悠久。《魏书》记载:“张陵受道于鹄鸣,因传《天宫章本》千有二百,弟子相授,其事大成,斋祠跪拜,各成道法。”可见当时已有道家自身的一套科仪规范。青城山科仪音乐是道士进行斋醮仪式时,为神仙祝诞,祈求上天赐福等法事活动中使用的音乐,又称法事音乐或道場音乐。其音乐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型。声乐类型主要:韵曲、吟诵曲、朗诵曲组成。而器乐类型,又分细乐和大乐两种:细乐,又称小乐,主要在道观中以笛子或铛子、铰子为主奏乐器,发音柔和,音量较小;大乐一般是民间道坛采用,以唢呐和川剧锣鼓场面和曲牌演奏和演唱。

随着社会对传统音乐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着传统音乐的发展。道教音乐作为我国最具有特色的宗教音乐,也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各界人士关注并重视着。然而,人们不仅是简单地欣赏其音乐,更多的是对其演唱方式、器乐演奏形式感兴趣。在众多斋醮仪式中,科仪音乐是为了烘托、渲染其气氛,也是增强信徒对神仙的向往和敬仰之情。音乐在进行时,乐器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流派所用的乐器就有一定差距,青城山科仪音乐主要用于早晚功课以及大型的节日活动中,其中不同乐器的启用所代表的意义也有所不同。

一、青城山科仪音乐传统传传承与保护策略

道教科仪音乐的传承与保护作为一种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却没有和文化进程发展一样喜人,它随着经济、城市化的发展而呈现出衰竭的状态。青城山道教科仪音乐的生存、继承、保护、重建甚至是再发展都受到了诸多问题的一齐阻碍,青城山道教科仪音乐的未来传承形式不容乐观,传承与保护青城山道教科仪音乐的时代意义重大。川西有关政府应该把青城山道教科仪音乐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力度加大,把落实到纸面上成功的转化到落实实处,把对青城山道教科仪音乐思想上的重视转化成实际行动,加大对青城山道教科仪音乐的投资。其次,把优秀的、有特定需求的青城山道教教士选派到我国更高层的优秀的专业学府上对青城山道教科仪音乐进行再熔炉和再创造,系统的学习专业音乐知识。重视道教人才的培养计划,给予政策上的扶持以及一定经济形式上的扶持1。

青城山道教科仪音乐的传承者也要肩负其自身的使命,对青城山道教科仪音乐进行认真的乐识得梳理记录以及未来传承。青城山道协定期组织青城山道教科仪音乐文化在民间得文化研究和资料收集活动,定时、定期得和其他派别的音乐进行学术上的切磋,共同发展和进步。在经济形式为主要推动媒介的今天,青城山道教科仪音乐只有和其他的艺术形式携手才可以在时代的浪潮中继续传承和发展,就目前的形式来看,青城山道教科仪音乐和道教本身的艺术表现形式融合最佳。青城山道教科仪音乐和道教之间的关系甚为密切,在青城山的牵动之下一起宣传道教、宣传青城山和青城山道教科仪音乐在传统的保护措施中无疑是最佳选择。

二、互联网时代的新传播

1、从“他者”到“自己”,社交形态的突破

在信息技术全球化的语境下,现实虚拟文化纵横交错、变化多端,造成物质基础与精神文明的快速转变,虚拟社区中的交互关系和文化场域变得精彩纷呈。快手、抖音、微信、微博等媒体社交软件越来越多的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和喜爱,自媒体的不断强大和广泛应用,传统文化的局外人传播方式逐渐演变为执仪者的局内自播与网红现象。在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播中占据了一定的社会地位,而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也渐渐削弱了现实人际关系网,“我们”不再是一个人称主语,而是一个虚拟社区的共同题。

微时代的网络虚拟社区为文化的传播和人类的沟通带来极大的便利,青城山科仪音乐亦是如此。如微信公众账号“青城山道教”、“青城山道教学院”等,都会定期推送青城山科仪活动的通知、新闻报道和知识普及。其中关于音乐相关报道就设计到了三种类型,分别是仪式活动概况、韵唱说唱等声乐韵曲以及细乐加打击乐器组合的器乐曲牌,以图文并举的方式对韵曲的音调、用途、功能等多方面的介绍。诸如:建福宫安太岁法会短文的介绍,就有1.2万次阅读量,以此方式不失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

2、从现实到虚拟,网络社交的独立战场

当笔者要对青城山科仪加音乐展开调研时,借助网络“云”技术对快手、抖音资料做了相关数据整理与分析外,还对“快手app”本身进行了参与式观察,并且发现“快手”对于局内人而言,并非全然是现实社交网络的复制,而是一个独立的社交活动场域。如:西瓜视频aap中昵称为“青城山道乐”的用户下关于介绍青城山传统文化的视频作品48个,其中关于茶艺的3段,太极拳术的14段,礼仪相关的7段,科仪音韵的24个,就《南清宫》一段作品,时长2:47秒,点赞3.4万次,评论852条。从中就不难看出,在微时代,网络社交虽已成独立战场,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利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年轻的一代更有利的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艺术提供了重要的传播媒介。

由此可见,青城山科仪音传播方式发生着重大变革,人们借助于网络平台构建形象、呈现自我的方式逐渐被广泛应用,自媒体时代人民通过互联网打造个人形象,这一现象也是人类学家开始关注的热点话题于现象。微时代已经到来,作为当代青年在最具影响力的抖音、快手、微信短视频平台,可以拓展微信民族志的研究,哪些看似是网民共同主动筛选出来的网红,实则是当前社会价值观的反映,他们也有利的推动着某种文化的不断强盛。

参考文献:

[1]刘红.科仪环境中的道教音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01)

[2]张娜.虚拟民族志方法与写文化——基于文化转型人类学的新观察、新探索与新主张[J].民族学刊,2017(2):1-24

[3]蒲亨强.神圣礼乐——正统道教科仪音乐研究[M].巴蜀书社出版发行,2000.8

[4]周正锡.道教音乐[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1

本文系阿坝师范学院学生科研项目“青城山道教科仪音乐调查研究20171447”;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青城山道教科仪音乐调查研究——201810646078”研究成果。

(阿坝师范学院  四川  汶川  623002)

猜你喜欢

青城山
天然图画青城山
世界文化遗产
——青城山
白描画《青城山下摸鱼哥》
民国四川书法一瞥
青城山偶得
青城山低山植物群落冠层结构研究
道教养生文化品牌对成都“文化之都”建设的价值探析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青城山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青城山道教建筑与四川民居比较研究
双调水仙子游青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