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学承载德育,以德育辅助教学
2020-03-10宋利林栋
宋利 林栋
摘 要:教学工作和德育工作自古以来就是密不可分的,不管是哪一个学科的教师都有责任去引领学生成长。笔者将分别从新课讲授、考试前后、家校交流等三个环节展开阐述。我认为德育不是在教学过程中顺带着进行一下思想教育,而是希望我的学生在毕业了若干年以后回忆青春岁月,浮现在他脑海中的不是写不完的数学作业和昏昏欲睡的数学课堂,而是当他们在面临人生道路中的一些选择的时候,高中学习生活中的一个记忆小片段能够给他一些启示。不需要学生回忆起记忆片段中的那个人是谁,只要那些东西对他们而言是有价值的,那我们的教育工作就是成功的。
关键词:全员育人,数学教育,德育
一、新课讲授
很多人都对学数学的人,或者说整个理工科体系都有一种误解,认为数学就是一些公式与运算,还有的人认为数学基础教育就是灌输式教学的典型学科。其实,在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引领之下,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早已成为过去,我们更多在关注知识的生成。
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一章1.1.2弧度制的引入为例。在引入弧度制的时候,很多学生其实是存在着疑惑的,角度制用的很好,为什么非要引入一个看似更加复杂的弧度制。这基于我们看待世界的视角不同而引发的一次单位制拓展。如果人站在地球的中心,那么从地球表面的A点到B点是用角AOB来进行刻画;如果人站在地球的外部,那么从地球表面的A点到B点是用弧AB来进行刻画。而在这两种视角之下,第一种视角就是对应的角度制,第二种视角就是对应的弧度制,弧度制并不是凭空出现的一种度量单位,而是生活中切切实实的需要这样一种度量的方法。这就可以作为我们德育的一个契机,有的时候,看待问题的视角不同,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这其实也需要我们在和别人发生争执的时候,或者说与别人的意见相左的时候,不要过于偏激,也不要过早的对事情下定论,尝试着站在别人的视角之下去考虑问题,可能会有新的发现与新的感悟。同样的,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引入弧度制对于建立三角函数关系非常有必要。在角度制之下,是角度的集合与三角函数值的数集在建立对应关系,而在弧度制之下,是数集与数集之间在建立对应关系,符合函数的定义。
二、考试前后
每每在周考、月考之前,总会有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或者私下里跑来问我某道题考不考,或者是某个公式考不考。这部分学生平日里从不会出现在我办公室,临考的时候就开始感到慌乱。不能说这些学生是坏学生,只能说他们想要不劳而获。我一般都会在同学们来问我某道题考不考、某个公式考不考的时候去反问他们,“这道题你会不会做?”“这个公式你会不会用?”会的话那自然不错,不会的话那就请付出时间把它搞懂。从不会对某一个知识点是否会出现在考卷中进行多余的解释。
考试之后,考好了的孩子想要找老师分析试卷帮助自己更上一层楼,考砸了的孩子想要找老师分析试卷让老师帮忙拯救自己“脱离苦海”。经历了第一次考试之后,我看到孩子们如此迫切的想要提升自己很开心。第二次考试之后,面对同样的处境,我时常感到力不从心,此外,我还发现每一次找我分析试卷的人群是高度重合的。
很多孩子并不是完全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而是他们从未对自己分析出来的东西或者是老师分析出来的东西付诸实践。有很大的一部分人,一直都是“言语上的巨人”,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一个个“行动上的矮子”,却对自己的这种错误观念一无所知。当我在正式上课之前花了几分钟时间和同学们深入交谈,把这件事情摆在明面上说了以后,很多孩子的内心是极其有感触的,有孩子私下里告诉我,他并不是故意想成为一个“行动上的矮子”,而是在不知不觉中就这样做了,被我这么一说,才发现自己的真实状态原来是这样。
此外,我还发现很多同学把老师当成是他们的救命稻草,把“分析试卷”这项工作当成是拯救自己的工具。其实,事实上,教师充当的只是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是你的救命稻草,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教师只能根据自身的经验和认知为你提供不同的思考角度和策略,但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个体,每一个学生都要自己去发掘,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什么才是对自己最有用的。
三、家校交流
在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在上高中的这段时间里,许多家长往往会过度焦虑,并且他们的焦虑会在无形之中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也变得焦躁不安。并且,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仍然有许多家长觉得学文科没有出路,不考虑孩子的兴趣所在和实际能力偏向,而一味的“建议”孩子学习理科,最终导致孩子面临极大的心理压力。
家长会通过各种各样间接而隐晦的方式传递给孩子焦虑感。甚至家长会把家庭的经济压力也会强加一部分在孩子的肩膀上,我认识一位家长会经常对孩子说:“我们家最近生意不好做,就指着你考个好大学支撑家庭”。这个孩子在学习理科的过程中感到非常的吃力,她觉得自己已经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仍旧学不好,相反,在面对文科科目的时候,她不仅能够理解透彻,还能够收获不错的成绩。而孩子的家长却坚定的认为学文科没有出路,一直在给孩子输送错误的观念与想法,孩子感到非常的痛苦,几度陷入崩潰,家长在难过之余感到非常的不解,他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崩溃。
所以,家校交流是非常的有必要也是非常的重要的,老师的观念不一定是绝对正确的,但是老师可以为家长提供另外的视角,而家长也可以为老师提供另外的视角,这种有效沟通不论是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还是心理健康状态都非常有益。
作为老师,我们最先去做的,应该是了解孩子,不要过早的对他们做出好与坏的评判。只有了解了孩子以后,我们和孩子的每一次沟通交流才会是有效的,才会是深刻的,不然所有的师生谈话都只是流于形式。
其实,德育融入教学,绝对不是“为了德育而德育”,而是要结合学科的特色,结合具体的情境,有感而教,言传身教,把我们真正相信的理念,真正践行的想法展示给学生,学生不一定要完全复制教师的想法观念,而是了解到原来还有这样一种思考的途径,这样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这才是德育的真正意义。
最后,引用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指导老师:陈伦全
参考文献
[1]张宏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A].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2020:6.
[2]蔡真逸.例谈数学学科德育落实途径[J].中学数学月刊,2020(11):7+10.
[3]过琨.以弧度制为例谈概念课的教学[J].新课程,2020(4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