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习惯
2020-03-10徐丽艳
徐丽艳
说起阅读,相信很多人人都会想到和语文相关的“文科”类学科,其实,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学阅读也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活动。学生的数学阅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数学阅读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多么重要。
一、直面数学阅读现状,激发阅读兴趣
1.教师重视不够,学生兴趣不浓
目前,学生数学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不高,阅读兴趣不浓,老师对数学阅读重视不够。在实际教学中,绝大多数老师都是通过自己阅读数学教材,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转述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和理解。因此常常是老师反复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一本书快讲完了,而学生仍没有掌握多少,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学效率低下。部分学生在平常作业和考试时,根本没仔细把题读完,只是根据平时的做题经验“想当然”的理解后作答;又或者在读题的过程中,添字、漏字,关键性词没有注意到,理解错误。老师批改后讲解时,将题目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他们就会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
2.课内课外结合,激发数学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教材,寻求问题的答案。例如,教学“角的度量”时,先让学生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再提出问题“这两个角究竟相差多少度”。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通过阅读自学“角的度量”方法。这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性明确,阅读时更有针对性,通过阅读学会了“角的度量”方法,体会到了数学阅读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数学阅读兴趣。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多读课外读物,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数学故事来调动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
二、采用多种形式,培养阅读习惯
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是一种比较固定、机械的去完成自动化动作的倾向。因此,我们应该以“数学阅读课题研究”为载体,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1.手脑并用,数形结合
阅读不能只是浏览,而应是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充分协同参与。一是边读边思:提倡学生带着问题逐字逐句默读,边读边思考;二是边读边画:教会学生用好双色笔,一边读题,一边勾画,还可以用图形将说明性语言画出来。比如,在教学“画角”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学,仔细阅读书上的画图步骤,边读边思考,尝试用几个关键词(重合、标点、画线)来概括画角的步骤,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画法;再让学生按照书上的步骤,尝试画一个角,并互动交流画角的步骤;最后教师再简明扼要地抓住重点、易错点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画角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数学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互动交流,分享收获
阅读的乐趣在于分享,在于收获。学生通过课内外的数学阅读,一定有许多自己的感受想和同学们交流分享。因此,我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交流分享他们的阅读体会和收获。有的学生分享读后感,有的分享数学小故事,有的讲数学笑话,有的分享身边的数学,还有的向大家介绍数学阅读方法和数学学习中的小窍门。比如,班上的唐鹭同学分享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试商的小窍门:“四舍商易大,五入商易小”,学生通过她的分享,提高了除法试商的速度和准确性;黄吕庆同学在分享交流时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要把闰年多的一天加到二月”,引发了教师和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在数学阅读中培养了问题意识。
3.读写结合,评比激励
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要勤于动笔墨,这既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又是一种良好的阅读品质,同时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学习方法。数学阅读更是如此,如果只有阅读而做笔记,时间长久了就会忘记。因此,我要求学生每撰写两篇数学日记,把自己的阅读体会、收获,感兴趣的数学小故事,学会的数学解题方法等等,用阅读日记的方式记下来;每个小组每周推荐两篇阅读日记参与班级评比并给优秀者奖励,获奖者的优秀日记在班级专栏展出。通过撰写阅读日记和评比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数学阅读兴趣,让大部分学生养成了数学阅读的习惯。
三、引导数学思考,提高阅读效率
数学阅读的核心目标在于理解,有效的阅读活动是一个充满积极思维活动的过程,它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训練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要经常分析阅读速度慢的原因,纠正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如出声阅读、默念等。其次要养成阅读的习惯,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调动思维的能量。
在阅读前教师应对阅读材料中的重点、难点等要害问题,教师应编好导读提纲,引导和启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例如:新知识是怎样引进的?与旧知识有什么联系?新知识解决什么问题?概念是如何得来的?实际背景是什么?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对易混淆概念如何辨析,能否举出正反例?定理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推导的总体思路是什么?是否还有其它的推导方法?条件是否可以减弱?结论是否可以推广?等等。阅读完一章一节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进行多向交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小结,要理清脉络,疏通思维,消除障碍,对所学过的内容进行比较和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便于日后进行信息的检索和提取。
参考文献
[1]邵光华.数学阅读——现代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话题.
[2]顾安国.让数学阅读走时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