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在童声合唱训练中的应用
——以童声合唱作品《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为例

2020-03-10胡晓昕

黄河之声 2020年24期
关键词:柯达伊童声声部

胡晓昕

引 言

合唱,是小学不可或缺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之一,童声合唱其特有纯净的音质使得其在不同的合唱形式中受到追捧。所以,合唱在学校音乐教育的音乐艺术实践环节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我国的普通中小学校中,大多数都成立了自己的合唱队,但从整体上来看普遍有合唱队演唱水平不高等问题,这导致合唱的和谐之美不足被更好的体现出来。

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合唱对于儿童的吸引力不够。对于这一阶段的儿童来说,儿歌或者流行曲目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而合唱则显得相对枯燥。第二,合唱教学的力度不够。现阶段的中小学艺术教育中,音乐课、舞蹈课属于必修课,然而实际情况是,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都被其他文化课占用,导致音乐课的教学的强度有所度缺失,同时,这也跟音乐教师素质有较大关系。第三,学生音乐素养有待提高。当今国内的教育现状是,大部分家长更关心的是学生的文化课水平,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但最主要的还是有些教师在对儿童进行合唱训练时,常用不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有些正处于变声期的学生,这些不科学的训练方法会一定程度的伤害儿童的声带。因此,提升童声合唱教学的根本要从教师入手,应做到运用科学的、高效的方法进行施教。最后,进行合唱训练的同时,也不可忽视音乐教学法对于合唱方面的指导作用。

从现实情况看来,我国小学中一些代表学校参加演出或者比赛级别的合唱团具有一定的合唱艺术表现水平,但是课堂实际合唱教学效果相对较弱,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合唱声部单一化;发声方法不够科学;合唱配合度不高;声部和谐度不够;音乐基础理论知识薄弱;学生兴趣低等等。合唱作为学校中一种基础的音乐教学形式,是学生综合音乐素质能力的体现。对于其以后的发展途径来说十分重要。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由于其系统严谨、完整且独有的发展性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本文主要针对童声的特点,主要介绍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在童声合唱中的应用。

一、童声合唱训练的国内外现状

近年来,随着艺术教育的逐步普及,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童声合唱音乐进行了研讨。运用目前国外先进一系列教学方法体系,来辅导童声合唱的训练,能让学生能在学习中感受快乐,提高排练效率,事半功倍,这对合唱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一)我国童声合唱教育现状

目前来看,我国小学音乐课程的主要授课方式是唱歌,甚至有些地区将音乐课的意义理解为唱歌课,所以,歌唱这一环节在我国的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普及率非常高。

然而,从现实情况看来,我国小学中一些代表学校参加演出或者比赛级别的合唱团具有一定的合唱艺术表现水平,但是在课堂实际教学方面,合唱的教学效果相对来说较弱,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合唱声部单一化;发声方法不够科学;合唱配合度不高;声部和谐度不够;音乐基础理论知识薄弱;学生兴趣低等等。合唱作为一种基础的音乐表现形式,是综合音乐素质能力的体现。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方向来说十分重要。

(二)国外童声合唱训练现状

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目前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并且各具本国特色的音乐教学体系,但大部分都将合唱教育作为音乐的基础性教学,认为合唱教育是音乐教育中的一项主干课程,用这种形式的合唱来培养儿童的音乐素质。通过观察发现合唱训能培养儿童的语音和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在合唱音准、节奏、吐字、音、音等多声部歌唱表演中,在不同风格曲目的选择和处理方面,各具体不同的特点。

在曲目的选择上,国外的童声合唱团显得更加不拘一格,这也与国外童声合唱发展的文化背景、儿童音乐素养普遍较高有较大的关系,甚至会专门针对儿童的特点来创作适合儿童演唱的作品,很多虽然闻所未闻,却能很好的符合其儿童本身的特点。

首先,合唱起源于西方的宗教文化,如西方音乐历史发展早期阶段的“奥尔加农”等等,从单声部发展到双声部,再到多声部,这也与基督教音乐发展的历史息息相关。在早期基督教音乐阶段,器乐不是音乐的主流,这是因为当时乐器不发达,和人们当时对基督教的排斥,多人协同歌唱,齐唱的同时也促成了合唱的形成。其次,西方声乐语言与歌唱本身的旋律是直接贴切的,如我们熟知的意大利语、拉丁语用于歌唱的语言中就是十分合适的。

二、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在童声合唱教学中的应用

合唱训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特点,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中相关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建立音高、节奏的概念。通过游戏式的练习使学生首先从感性方面获得强烈感知。尤其是多声部的练习形式会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枯燥、机械的技能训练变得生动有趣。

(一)柯达伊教学法简介

佐尔坦-柯达伊(Zoltan Kodaly)为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和民族音乐家。“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教育思想认为音乐应该成为学校必不可少的课程,他十分推崇合唱教学,并且极其重视音乐教材和教师的选择。

(二)柯达伊教学法必要性及可行性探讨

首先,柯达伊教学法中提倡,儿童应该积极参与大量艺术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音乐体验,提高音乐素养。同时,童声合唱对于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提高儿童音乐素质是十分有效的,也是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

其次,合唱(尤其是合唱)是柯达伊教学法中最为强调的。而我国部分偏远地区由于资源限制,小学生班级人数较少,设备资金不足等等问题,没有能力购买昂贵的音乐教学设施,如钢琴、电子琴。而柯达伊教学法不提倡使用钢琴,提倡純律,使用音叉来调整学生的音准,对环境设施的要求比较低。

最后,我们现行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合唱方面的要求是:

年级 内容1-2 年级 可以按照自然的声音、节奏和旋律进行独奏或齐声演奏。3-6 年级愿意参加各种歌唱活动,可以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声调表达独唱或参加合唱,具备简单评价自己和他人演唱的能力。

对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具有较强的兴趣,对演唱具备一定的信心,在演唱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善于表达唱歌的情绪,积极参与合唱、轮唱和齐唱,并对指挥的动作做出正确的反应。7-9 年级

(三)节奏方面的运用

柯达伊教学法在节奏方面,不强调使用钢琴,重视对儿童节奏方面的训练,在训练开始阶段主要用拍手或者轻击乐器等方法,它能让孩子加深对节奏概念的理解。

我国目前的中小学课堂,在节奏训练的教学中,基本上都是采用“da”(哒)这个读音来表示各类音符的时值,这是一种用读音来表示各种音符时值的读法,因此,产生“听觉偏差”这种现象在儿童听记节奏时会经常出现。而柯达伊教学法中的节奏朗读法,采用不同的读音来代表不同的音符时值:如四分音符读“ta”、八分音符读“ti”、两个十六分音符读“ti-ri”。

将以上两种读法进行比较,可以比较直观的发现:节奏朗读法能大幅度的提高听记节奏的精准性,同时,柯达伊的节奏朗读法也能使儿童更好的掌握不同的节奏型,从而提高其听辨节奏的能力。因此,在我国的小学进行基本的节奏训练时,采用柯达伊的节奏朗读法是合适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音准、听觉方面的运用

柯达伊教学法中最广为人知的即柯尔文手势法,主要用于帮助儿童对于音高、音准方面的掌握,手势的使用作为一种身体语言,通过视觉这一辅助手段,同时也锻炼了儿童的身体灵敏度及反应能力,在童声合唱训练中是极好的方法,

柯尔文手势借助七种不同的手势在身体前方表示七个不同的音名,歌唱水平体现在空间关系上。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音高、音高调整、身体语言交流的一种形式。

Do 握掌向下,Re 手指伸出斜着对着左上方,Mi 手掌平直向下,Fa 大拇指向下指,Sol 手背向外,La 手腕自然下垂,Ti 食指向斜上方。注意手要放在身体下前方,使自己能看得,教唱时也便于使学生能看得。手势的使用是一种有效的身体语言,是视觉的辅助手段,在童声合唱中是很好的训练方法。

三、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在实际合唱作品中的运用

(一)合唱作品简介

童声合唱作品《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为一个带领唱的二声部童声合唱作品,瞿希贤编曲,该作品给主要以一种倒叙的手法,讲述了在妈妈那个年代发生的故事,以妈妈的口吻讲述了劳动人民在旧社会所经历的苦难,以及抒发对现在美好生活期许。

(二)作品曲式分析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首二声部童声合唱作品为一个具有三分性特点A+B+A’的三段曲式,并带有引子、间奏和尾声。调性为D 大调,前九小节为作品的引子部分,从第10 小节开始为呈示部,首先为领唱部分,旋律外形呈“大山型”或“大波浪型”,横向的旋律走向明显,具有崇高的表情特点。

领唱部分的节奏型以顺分型节奏、等分型节奏为主,具有歌唱性特点。伴奏部分的低声部以等分型节奏为主,具有律动性。领唱部分的旋律外形与伴奏声部互为补充,具有一定复调的写法,在艺术歌曲中,这类手法较为常用。

合唱部分从20 小节开始,以3°、纯4°、纯5°的双叠和弦为主,协和度较高,伴奏部分和声织体明显加厚,28 小节开始领唱加入,形成三声部,力度逐渐减弱。

四小节间奏过后进入了展开部,在此部分中,领唱与合唱形成二声部的部分为典型的

合唱部分首先以哼鸣的“hm”进行,后加入歌词,且力度逐渐增强。从56 小节开始领唱加入,力度为“sfp”,突强后变弱,为该作品中情绪最为高涨的部分,直至74 小节处力度速度开始减弱,钢琴部分的琶音模仿竖琴的音色,呈现出柔和平静的意境,更加突出了“弱”的特点,同时也准备引出再现段。

再现段从85 小节开始,与呈示段相比,取消了弱起,领唱从强拍进入,速度变回原速。97 小节领唱加入合唱部分形成三声部,合唱部分为“hm”的哼鸣,力度逐渐减弱,结束全曲。

(三)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在实际合唱作品中的应用

以童声合唱作品《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为例,在另外一个纯人声无伴奏的版本中也可以试着将柯达伊教学法中的相关方法运用进去。《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一作品为一个柔板,速度为中速偏慢,非常适合结合柯尔文手势进行训练。

首先,在旋律方面,从单声部开始训练,先提取主旋律中的骨干音级,开始时值实用少量音级,使学生先熟悉主旋律,结合柯尔文手势,各个声部的旋律慢速进行哼唱练习。

其次,在进行双声部的训练时,尽量不使用钢琴,先找出持续音的声部再唱出来。如在这一作品的展开段部分,领唱与合唱部分形成三声部,合唱部分为典型的持续音声部,用“啊”先唱,保持音量稳定、节奏清晰,保持慢速。

该作品的展开段就是典型的卡农形式,即相同的旋律由多个声部分别唱出,但由于多个声部的结合,单一的旋律又有了合唱的效果。在练习中,可以让学生跟着钢琴伴奏唱第一声部,保持各个声部进入时的音高和节奏的准确,保持慢速,尤其要要提醒学生注意划分乐句,以及旋律线的起伏。然后交换声部,学生熟悉了各个声部的旋律之后,最后再让学生分声部歌唱。

该作品的展开段就是典型的卡农形式,即相同的旋律由多个声部分别唱出,但由于多个声部的结合,单一的旋律又有了合唱的效果。在练习中,可以让学生跟着钢琴伴奏唱第一声部,保持各个声部进入时的音高和节奏的准确,保持慢速,尤其要要提醒学生注意划分乐句,以及旋律线的起伏。然后交换声部,熟悉了各个声部之后,最后再让学生分声部演唱。

结 语

针对我国小学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将合唱教学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将柯达伊、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引入我国小学的童声合唱训练中,为童声合唱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借鉴模式和理念。柯达伊教学法中最强调的合唱教学、节奏朗读法以及柯尔文手势法都是十分适合童声合唱教学的方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中的体态律动、游戏教学法等也是非常贴切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的。将这些先进的音乐教学法引入小学的童声合唱训练中,对合唱的教学质量会有显著提升。

我国现行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2011 版)实验稿同样也是借鉴了国外的先进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本文中提到的柯达伊、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和教育体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国在学习和借鉴的同时,应该避免照搬照学,立足于本国小学学情,从实际出发。

由于本人的水平尚浅,对于我国小学的童声合唱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相对较为薄弱,在童声合唱训练这一研究领域中存在着许多不足,本人也将在以后的学习之中对此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努力使这一课题的研究趋于完善。

猜你喜欢

柯达伊童声声部
柯达伊教学法在童声合唱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童声里的中国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夏 天(童声合唱)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合唱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