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导写之职业选择
2020-03-09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最近,两则与招聘相关的信息让“街道办”火了。一则是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罗林姣到深圳南山区桃源街道办任副主任;另一则是一张来自杭州市余杭区的招聘公示。在这份公示名单里,被录用者清一色是来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学历均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他们当中一部分入职岗位是在基层的街道办事处。
“街道办”这样一个在大家传统印象里,管着家长里短事务的地方,忽然被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的高材生“扎堆前往”,让很多人生出疑问,这是否大材小用?是否是为了稳定工作的“低就”?到底是什么让学霸们对“街道办”趋之若鹜?
从“耶鲁大学生当村官”再到“清北毕业生应聘余杭街道办”“哈佛博士入职深圳街道办”,海归或名校硕博士生找一份基层工作,总会引来不少人的质疑。在一些人眼里,“名校光环”与看上去十分基层化的工作,总是格格不入。
阅读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则热点新闻材料,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广为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这则材料通过清北等名校毕业生就职基层的事情,引发学生对职业选择和人生价值等重大问题的思考,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材料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新闻事件的概述,一则是哈佛博士后入职深圳基层街道办的消息,一则是杭州余杭区招聘一批清北毕业生入职街道办的消息,这是材料的引子。第二部分是一段议论文字,对众多名校学子入职基层街道办的现象进行提问和反思。第三部分是在前两部分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由名校生到基层街道办延伸到社会上的质疑和不解,引导我们进行思考。
材料提供了一个情境,要求我们对名牌大学生入职基层工作进行思考,发表看法和主张。这是一则开放性材料,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提出不同的见解,可以肯定,可以质疑,也可以做综合思考。无论持哪种意见,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都是可以的。
立足基层,体现价值
◎黎玉卉
最近,哈佛博士后、清北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入职基层街道办的新闻,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这些事件打破了人们对顶尖名校毕业生的传统认知,带来了一定的思想冲击。在一些人看来,名校毕业生就应该从事含金量高的职业,才能体现其价值。其实,任何行业都可以有所作为,立足基层,同样可以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21世纪的今天,一些人的择业观念没能及时跟上时代的发展。职业选择应该根据个人事业愿景、优势特长、职业价值观等各种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再作出选择。学历只代表一个人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读了研究生并不代表就不能从事基层工作。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治理能力也需要不断提升。街道是社会治理的主阵地,是社会治理中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基层街道办,面对的都是普通老百姓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名校毕业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在基层岗位上能够发挥他们的优势。他们到基层街道办就职,能够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基层工作带来新风气。只要名校毕业生有思想、有能力、有干劲,他们就可以有更大的作为。
近年来,很多优秀学子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纷纷投入基层一线,在基层岗位上挥洒汗水,施展才华,做出了成绩,获得了社会认可。扶贫干部黄文秀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北师大硕士毕业后,她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扎根深度贫困村,以扶贫事业为己任,带领当地群众脱贫奔小康。她心系扶贫群众,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她以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为当地脱贫打开了新的局面。在平凡的基层岗位上,她书写出了辉煌灿烂的一页,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
谁说基层没有前途?众多优秀学子立足基层,现身说法,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在基层岗位上做出了成绩,体现了价值,为基层带去了新风尚、新希望。因此,对于名校毕业生到基层的事情,我们不应质疑,反而应该给予更多掌声和鼓励。
模拟评分:基础等级37分+发展等级17分=54分
点评:1.观点新颖,见解独到。在一般人的眼里,“名校光环”与基层工作总是格格不入,但这篇作文却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觀点——立足基层,体现价值。这个观点,是对作文材料内涵的深度阐发,见解独到,令人深思。
2.思路清晰,结构严谨。作文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模式,先提出论点,然后站在时代高度,以发展的眼光去分析问题,充分说理,最后解决问题,总结全文,升华主旨。作文整体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有序。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胡嘉萱
近年来,越来越多拥有高等学历的名校毕业生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甚至基层街道办工作,求稳求安成了一种普遍的心态。虽说职业选择是个人的权利,但是从人才的使用方面来说,却是一种浪费。拥有高学历的优秀人才应该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去施展自己的才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样才能让社会价值最大化。
一些基层岗位,处理的都是琐碎细微的日常性工作,根本用不到所学的专业知识,一般的人才足以胜任。北大清华这些顶尖大学,代表了中国教育的最高水平,其培养的学生几乎都极有天分,可塑性极强。好钢应该用在刀刃上,我们国家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培养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最终却因为现实放弃了自己的专业研究,从事毫不相干的工作,这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国家来说,都是资源的巨大浪费。
清华大学校友高晓松和蓝翔技校校长荣兰祥有过一段有意思的对话。高晓松说:“清华大学毕业的学生应该是国之重器,要有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而不仅仅是去谋求一个职业。否则,我们和蓝翔技校还有什么区别?”蓝翔校长荣兰祥说:“咱们蓝翔技校就是实打实地学本领,不玩虚的。咱们蓝翔如果不踏踏实实学本事,那跟清华北大还有什么区别呢?”这段对话给我们的启发就是:不同的人应有不同的定位,要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我国主办各种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既发展研究型教育,也发展职业教育,就是为了让不同的人才各得其所,各展所长,保持社会良性运转。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千里马不能在广阔天地任意驰骋,就只能困囿于槽枥之间。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本是为了培养科研学术人才,但却有这么多毕业生放弃了自己的专业研究,早早地追求安逸稳定的人生,这样的现象令人忧虑。
人才的错位配置对于“高材生”来说本就是一种遗憾,对于国家发展来说更是一种资源浪费。为何如此多的优秀学子放弃自己的专业研究?一方面固然有自身选择的因素,同时也有制度方面的原因。因此,我们必须改进一些不利于人才发展的措施和制度,打破壁垒,引导更多优秀的人才到国家急需的岗位和领域去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如此,方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如此,方是学子之幸,民族之幸,国家之幸。
模拟评分:基础等级36分+发展等级16分=52分
点评:1.审题准确,围绕中心。作文从文题所供材料的主旨切入,紧扣材料内容,采用综合立意法,剖析名校毕业生择业时求稳求安的普遍心态,从人才的使用角度提出观点,阐明这是一种浪费,应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2.步步为营,层次分明。作文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结构行文,开头表明观点后,采用对比论证法,将基层岗位和国家急需领域进行对比,同时将清华和蓝翔技校进行对比,论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很有说服力;最后结合实际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