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描写应有栩栩如生之感, 历历在目之效

2020-03-09唐惠忠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0年47期
关键词:语段杨绛高中学生

唐惠忠

从感性到理性,从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到对抽象事理的领悟,这是一条最基本的认识规律。大多数高中学生,都有写好记叙文的潜力——有着独特的少年视角和敏感情思。但要写好一篇记叙文,高中学生必须学会如何进行描写——这是记叙文写作的必备技巧。

一、描写不同于叙述

叙述和描写,是记叙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两种表达方式。叙述着眼于交代、介绍,使读者明白、了解某个客观事实,而描写着眼于刻画、描摹,重在表现细微之处或侧面局部,使读者能仔细感受客观对象,唤起想象和情感体验。

比如“他抱着猫走了过来”,这里是叙述,主要交代过程,说清楚是怎么回事;“他忧伤地流着泪,把那只白色的小猫搂在怀中,佝偻着身子,一步一步,慢慢地挪了过来”,这里是描写,描摹了事件中人物的形态、动作、表情,其作用就在于“显现”。

叙述是时间上的流逝,而描写是时间上的停滞;这个“停”下来是要让你“描”,而不是催你“过”。有些同学在写作时往往缺少这种“描写意识”——习惯于叙述,而不长于描写,因此,作文往往平铺直叙,干瘪乏味。写作时叙写结合、突出描写,作文才会有活力,记叙才能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如下面这段描写,真切地表现了“挤”的情态:

公共汽车擦着人群的边缘,驶了过来……人们早已选好了自己的最佳位置,抢占好有利地形,没等车停稳,便一起涌向车门。于是,小伙的潇洒大度、教授的温文尔雅、淑女的矜持恬静,便一齐被抛在那空落落的车牌下。只有那一个个黑发的头、白发的头、长发的头、短发的头和戴帽子、包围巾的头,一样地在车门口攒动;那一双双白皙的手、粗糙的手、青筋暴露的手和戴手套的手,一齐向上挥舞着,努力地向前伸——企图抓住车门。此时,人们之间便没有了高低贵贱,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笔挺的西装和肮脏的工作服挨在一起,白亮的高跟皮鞋胡乱地踏在黑亮的大头皮鞋上。人们之间也没有了礼貌谦让:身体高大的在尽情发挥高空优势,身体瘦小的也在巧妙利用低层空间;上的人气急败坏,下的人败坏气急;满眼扭曲的面孔、暴怒的目光,满耳是叫声、喊声、骂声和小孩的哭声。

本段文字把“挤”描画得惟妙惟肖,谁都能感觉到“挤”,但语段中就是没有“挤”字出现。由此可见,描写时可用方法主要有:加修饰语;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多侧面、多角度描绘;融入作者的感受。

二、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描写指对人物、环境、物件等细部作具体而细致的描写,是真实生活在作品中的再现,其特征是于细微处见精神。细节描写在叙事性文章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以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推动情节发展;可以用来表现独特的生活环境,展示特有的风土人情和时代特色;还可以用来凝结作品的情思,成为结构的交汇点。

如冯骥才的短篇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前面的叙述并不见得有多精彩,但是结尾处的一个细节,简直是神来之笔:高女人去世以后,下雨天矮丈夫独自出门,仍然把伞偏向一边,举得高高的,可是,伞下面却留下了一个永远也填不满的空间。就是这样一个细节,使整篇小说升华到了一个极高的境界;通过这幅剪影,人们看到的是高女人和矮丈夫之间深厚的、至死而不渝的感情。

再如《母亲默默地……》一文,写哑巴母亲非常爱“我”,但又怕丢“我”的脸;“我”对她则心怀怨尤。母亲送衣服到学校,在雪地里一直等到“我”下晚自修,“我再也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一把搂住了现在只及我肩高的母亲。她的表情更让我惭愧,她先是惊恐,后又转为高兴,最后试探性地搂住我”。这一细节非常真实,深切地传达出了哑母此时此刻特有的心理活动——本来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肯认她的儿子,现在居然在众人面前搂住自己,母亲受宠若惊,当然“高兴”;但她一下子又难于接受这一事实,“试探性”三字将她矛盾的心理表现得尤为传神。整个细节,表现了一个内心炽热而又小心翼翼的母亲形象。

三、善于通過描写传达人物情感

无论是描写人物还是环境,其中总是渗透着人物的情感,流露着作者的倾向。如杨绛《干校六记》中对一次送别的描写:

默存走到车门口,叫我们回去吧,别等了。彼此遥遥相望,也无话可说。我想,让他看我们回去还有三人,可以放心释念,免得火车驰走时,他看到我们眼里,都在不放心他一人离去。我们遵照他的意思,不等车开,先自走了……

这一语段看似平淡,实则透露出作者复杂的心情。当时钱钟书已是近六十岁的老人了,居然被派遣作先驱队队员。为了叫一家人放心,免得彼此难过,钱先生叫家人先走。钱先生没有多少自理能力,日常生活尚需杨绛和女儿照顾,让他去当先驱队员,能让人放心吗?杨绛先生在这里并没有说出来,但读者自能体会到这份担心。

猜你喜欢

语段杨绛高中学生
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探究
浅谈中年级“语段学习”实践策略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选择
《富贵不能淫》阅读题
最短的情书
最短的情书
杨绛守诺
语段教学,语文教学之“纲”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