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高校学报的属性、功能及其服务途径

2020-03-09

甘肃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倡议学报载体

李 辛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甘肃 兰州730070)

“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倡议构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领未来中国改革发展和对外关系的重要倡议性选择。“一带一路”倡议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倡议框架,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有关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1]。文化作为“软实力”“巧实力”,是实现“民心相通”的关键,以“文化相通”带动“互联互通”是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途径。高校学报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载体,是一个国家文化创新和文化发展的重要交流与展示平台,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探讨高校学报属性和功能的重新定位,将有助于进一步发挥高校学报的文化引领作用,促进文化传播和交流合作,以文化先行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1 高校学报的基本属性

高校学报的“文化”属性。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从本质上讲,文化是人类创造性的意识性跃迁,并利用物质性载体记录、传播、继承[2]。文字是文化最重要的物质性载体之一,是最普遍使用的储存文化成果、传播文化信息的手段。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利用文字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过程逐渐演变成为一个专门的行业,即出版业。高校学报作为一种出版物,是出版活动是出版业的组成部分之一,自然具有“文化”的属性。根据爱德华?霍尔2010年的研究成果,可以按照意识程度的高低把文化分成三种类型:技术文化、显形文化和隐形文化,人类文化的进步遵循从显形文化到隐形文化,最后到技术文化的发展阶段,这三种类型之间可以相互转化[3]。高校学报具有清晰度高、情感性低、意识程度高的特点,因此属于技术文化的范畴。

高校学报的“期刊”属性。期刊又称杂志,是指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者年、季、月顺序编号,按照一定周期出版的成册连续出版物”[4]。期刊一般具有连续性、周期性、编辑方针的确定性、内容多样性、作者众多性、形式固定性、种类众多性、物化性的特征[5]。进入21世纪后,随着数字化技术、存储技术、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和通信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作为期刊物化性标志的期刊载体出现了重大的改变,出现了电子期刊、网络期刊、多媒体期刊、数字化期刊等多种心得期刊载体形式与传统的纸质载体并存的格局。高校学报作为一种期刊,同样具有期刊的上述一般属性。

高校学报的“高校”属性。高等院校是高校学报的主办单位,为高校学报提供了必要的办公场地、办公设施和经费支持,并为学报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岗位编制和薪酬待遇,同时高校教师和研究生群体也是高校学报主要的稿源基地和读者群体。高校学报作为高等院校汇集、传播、交流某一区域、行业或学科领域内文化成果的主要平台,是高校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的“名片”,反映了高校各个学科领域的优势和科研教学的水平,并为推进高校的学科建设,激发学术研究潜力,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高校学报应该依托自身的“高校”属性,充分挖掘资源潜力,积极利用资源优势,不断提升高校学报的价值。

2 高校学报的基本功能

高校学报的“服务”功能。服务社会是高等学校所应该具备的三大职能之一,而高校学报则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式。长期以来高校学报的功能都被定义为: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这是高校学报的基本功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学报的服务功能,不能仅仅局限在为主办院校或是为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的范围内,同时还应该积极向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繁荣地域文化的功能拓展,成为党和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内的重要宣传工具。

高校学报的“引领”功能。高校学报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文化的发展,同时又对未来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6]。高校学报“引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学术研究的引领作用,可以依托高校的人才优势,通过对刊发稿件的文化导向和学术水平的选择和判断,以引领学术研究的取向来引导读者的投稿意向,为相关研究成果的发表营造氛围;另一个方面是对文化建设的引领与导向作用,通过刊发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方面优秀的、具有权威性的科研成果,倡导鼓励学者们关注当前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进行理论梳理和总结,为社会文化建设提供正确的理论评价和发展导向。

高校学报的“创造”功能。高校学报的文化传承和导引作用是通过编辑活动体现的[7]。编辑的过程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文化初级产品的意识加工过程。高校学报是一种高级的意识文化成果,其出版过程充分体现了“创造”的价值:著作者通过研究与实践,运用意识文化生产手段(思维、方法、文字等)将得出的成果汇集整理为文化处级产品即稿件,这是第一步创造的过程;编辑人员根据出版要求和规范,通过筛选、设计、加工等方法将稿件编辑出版为文化高级产品即高校学报,这是第二步创造的过程。由于高校学报的著作者和编辑者均拥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和专业水准,使得高校学报拥有较强的学术性、理论性和专业性,区别于普通出版物。

高校学报的“载体”功能。出版物的文化“载体”功能彰显了其在文化储存和传承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学报的载体功能,集中体现在其对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的承载上。高校学报因其所具有的学术性、理论性和专业性,是区别于大众媒介的小众媒介,但是却承担了大量属于意识文化精华的学术成果的记录和储存任务,其作为文化“载体”的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是人类文明记录和传载的主要手段。

高校学报的“传播”功能。传播是文化扩散、流动的动态过程,是文化交流、作用的主要方式。传播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作为出版物的高校学报是交流、传播学术理论创新成果的重要平台。高校学报的传播具有突出的对象性,即高校学报的传播对象主要集中于具有相当知识水平的,主要从事教育、科学、理论工作者和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对传播信息的响应主要是思想意识方面的。此外,高校学报的传播还具有较强的选择性,主要表现在对所传播的信息具有明确的选择标准,并且对读者的专业知识水平也有选择性上。

高校学报的“发展”功能。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最终目标。发展的特性,在高校学报的出版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即高校学报的所承载的信息是在人类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传承、创新而得到的最新成果。高校学报对稿件的选择标准,就是要有新的发现、新的突破、新的解释、新的开拓,力求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有新的水平。因此,高校学报对文化发展就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 高校学报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途径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合作倡议,更是一个建立在文化影响力基础上的,用文化共识将沿线国家的历史、现实与未来连接在一起的全球化倡议架构。文化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灵魂。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高校学报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与能力,解放思想,开拓眼界,以服务国家倡议为己任,在引领和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

一是加快高校学报服务 “一带一路”的平台建设。文化的交流互通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着先导性的作用,其倡议意义十分重大。因此,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基础做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国家层面、高校层面、高校学报层面上的交流互通平台建设,推动相关政策对接和规则的制订,探索以高校学报为文化载体的国家间文化交流合作的新机制,为促进沿线国家间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基础支撑。

二是丰富高校学报服务“一带一路”的内涵与形式。“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的精髓在于充分发掘不同国家文化间的共性基础,不断弘扬和传播各国文化中具有普遍价值观认同的精华成果。为此要把握好高校学报服务“一带一路”的内涵与形式,除学术会议、学术报告、论文评审、外籍编委等传统领域交流外,还应该积极拓展合作研究、联合组稿、联合出版专辑、审稿人信息共享等交流合作的新领域,深化交流合作的新内容,搭建传播与交流合作的新平台。要深度挖掘交流合作的潜力,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趋势,另辟异径,开创以高校学报为载体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合作的新局面。

三是推进高校学报服务“一带一路”的品牌建设与创新。高校学报在“请进来”、“走出去”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树立品牌意识,注重利用新媒体手段,培育品牌期刊,通过优秀期刊的品牌效应,不断传承与发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历史渊源、文化精神和科技成果,提升国家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的特色和吸引力。

4 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构想具深远的意义,“一带一路”倡议的最终实现需要沿线国家凝聚最大共识,借助多方力量,整合多重要素,协调多种利益。“一带一路”倡议中文化先行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可以借此夯实沿线各国经济互利多赢的心理基础,增强“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厚度和价值底蕴,以“文化汇通”促进“民心相通”,最终实现“互联互通”。中国有超过3000种高校学报,必将在“一带一路” 倡议的实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一支不可或缺的文化力量。高校学报应该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积极转变办刊理念个服务方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助推“一带一路”文化先行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倡议学报载体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致敬学报40年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一带一路”倡议需人才护航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