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进行时
2020-03-09
我从小学画,因为学习的阶段不同,使用的工具材料也不同。大学以前相比于色彩我更偏爱素描速写课程,偏爱用铅笔画画。B数低的又浅又硬的铅笔在素描纸上反复添加、删减画出来的颜色与质感是我觉得最美的。
附中的学习是初中的延续,基本上进行的都是写实训练。写实包括描绘物体的色彩,质感与空间关系等等,我当时最向往的是仅用一支铅笔的不同深浅,密度和软硬就能画出一个人的红鼻子头儿在那儿高高耸起的感觉。下笔的依据来自物象在空间中真实的样子,同时素描也是色彩,是一种用同一个色相中不同的色阶和色质呈相的色彩。素描的色彩关系比水粉油画中的色彩关系更吸引我,在我眼中我渐渐看见了一个由无数个大小、深浅、形状、质地各异的灰色块组成的真实世界。
熠熠的繁星——无名英雄永垂不朽 240cm×200cm 2015年 温程媛
相望 120cm×100cm×2 2017年 温程媛
附中三年级时在图书馆看到了一幅龚贤的画。那是一张只有各种黑灰没有彩色附着的作品。短粗的黑色笔触一个压着一个,逐渐形成一个块面,面与面在不同的干湿和行笔速度造就的色块中自然地连接、转换,很美。我觉得它是我喜欢的铅笔能画出的效果的延伸,所以大学和研究生我决定读国画专业。
但是这期间的学习真是非常苦恼,印象最深的就是我感觉不到大家所说的“线”。很多人告诉我说国画是线性的,我一直热爱的素描课也被冠名“线性素描”,有具体的训练方法和教学要求,老师们都很认真地教我,但是我就是看不到这“线”。在画的过程中我不知道这“线”是依据什么东西提炼形成的,常常感到无从下笔,只是硬着头皮在画,觉得吃力和疏离。我想应该是我对国画的修养不够,对笔墨纸张等材料的研究不足,练习也不够,所以不能理解什么才是线性或者线性在国画中的含义。
一晃毕业,带着一大堆问题,我开启了自学阶段。关于线性这个问题我边画边想,苦恼一直存在,我觉得这样不行,因为没有乐趣自学很难进行下去。所以我扪心自问,为什么就是看不见线,我想根本的原因是一块有着微妙变化和细微质地的灰色在我眼中始终是最美的,最值得追求的,从少年时代到现在我的喜好没有变过。我了解心里的感觉但又不十分自信,后来的一个经历让我坚定了我的想法。
谁还能总像一朵小花儿 45cm×34cm×12 2019年 温程媛
爱 34cm×45cm×2 2018年 温程媛
美人迟暮 45cm×34cm×2 2018年 温程媛
怀孕四个多月时去医院做检查。躺在床上,一个硕大的屏幕摇到眼前,里面漆黑一片,杳无声息。医生缓缓地将仪器放至我的腹部,霎时间,紧实致密的黑屏发生了震颤,漆黑粉化成烟尘般星星点点的颗粒。颗粒晃动、弥散,逐渐布满整个视域。我仿佛听到被惊醒的夏夜草丛,闷热异常的空间中生命的动静细如一只蚂蚁爬过的声音。经过这一点触碰,绝对的黑色瞬间转化为成千上万的深灰、浅灰、银灰和亮白的晶体,它们密集地集结、干扰,似给空间充满气,呼吸应运而生,这里于是变成一个可以猜测遇见的环境了。紧接着不同颜色的晶体愈发晃动、错位,慢慢地形成了很多光晕,黑色再一次出现,夹杂在光晕中一起浮动,我觉得我正游向极深极深的海底,向前望去一波一波的水晕动荡不停,复杂致密的灰黑色块不仅是视觉的阻拦,同时也是听觉的障碍。在这一片混沌的后面有如粗粒砂纸一般的银白色结成面铺开来,光芒四射。我使劲儿地冲破水浪游向它,第一次看见了我的女儿。
我忘不了那天在屏幕上看见的一切,忘不了第一次看见女儿时她的样子,我只能用我最真实的感受和喜好去画。所以后来我画了组画《谁还能总像一朵小花儿》,是以女儿的形象为蓝本绘制的一组灰色小人儿。画的时候我没有考虑过线的问题,只想努力接近我当时对生命的感受,画得还不够好,因为它和我的感受有很大距离,但是我找到了下笔的依据,我会继续画下去的。
最近,我在想为什么我一定要选择用墨来画画,难道就是因为我选择学习了这个专业吗?我想它吸引我首先源于它和铅笔一样,是一种有着无限色阶色质的黑颜色,它们给灰色块提供可能。其次它有特别打动我的地方,比如松烟,它是松树粉身碎骨的样子。用松枝烧成灰,制成墨,再去画一棵树,这过程中成画的依据又是什么呢?真是意味非常,值得继续研习。■
啊 45cm×34cm 2018年 温程媛
指挥 33cm×33cm×4 2019年 温程媛
嗯 45cm×34cm 2020年 温程媛
哦 45cm×34cm 2020年 温程媛